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搞好古建筑保护 创造中国特色现代建筑

日期:2006-12-27 00:00:00  来源:景观中国         点击次数:1457    

留存于中华大地上的古建筑,是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朱启铃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人士发起了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活动,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教授等前辈,以清《工程做法则例》为课本,以在清宫营造过的老工匠为老师,从清代建筑入手,由近及远,将宋《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相互比较,加以整理,用近代建筑表现手法图解注释;同时,他们的足迹遍及16200余县,调查建筑文物、传统民居、城镇等2000余处,对祖国大地上的古建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鉴定、测绘工作,为我国古建筑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一批又一批历史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建筑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保护、维修好这些文物古建筑,是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的工作,十分重要。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但在显著成绩的背后,还存在某些欠缺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某些人,尤其是某些领导干部对古建筑的价值缺乏认识,没有摆正城市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致使有些地方存在为城市建设而破坏文物的现象。这种现象,近些年来屡有发生。这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进行思想教育和立法、执法手段,正在逐步解决。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古建筑及其保护的特殊规律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确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体系。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言必称威尼斯宪章雅典宪章,而不是脚踏实地的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应当怎样修。这种现象,和五十年前毛主席批评过的某些同志言必称希腊没有什么区别。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有区别于世界其他建筑的鲜明特点。它在材料、技术、构造做法、损毁规律及保护维修手段方面与西方古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文物保护经验、理念时,一定不要不加分析地照搬,要紧密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运用。

    在这方面,罗哲文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他在五十余年的文物古建筑保护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寻求中国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内在规律和措施方法,逐渐形成了他的中国特色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思想。200510月在曲阜召开的当代古建学人会议上,形成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中国特色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及实践的共识——曲阜宣言》。这个宣言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导古建筑保护维修的典范,是中国自己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宪章。它目前虽然还只是一个非官方的文件,但必将对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维修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是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首要工作,除保护好古建筑文物之外,还包括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他们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的作用,去见证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

    由于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所以,建筑应当是多元化,而不能是一元化或全球一体化。但是,恰恰是在近二三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也演绎了一场建筑一体化的悲剧。这场悲剧的后果,是使我国各城市、各地区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逐步消失,带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几乎丧失殆尽。

    对这种现象,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尖锐批评,德国《明星》画刊在一期报导中写道:被誉为世界最美丽城市之一的北京,现在与亚洲其它大城市如曼谷和雅加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八车道的环形路,玻璃外墙的办公大楼和饭店使整个城市改变了模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几千个村庄、小镇和大城市的老房子地区被夷为平地,随之消失的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建筑和古村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许多证物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看上去都一个样这个国家在使自己失去过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一些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他们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进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和设计观念,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建筑文化根基本来就很薄弱的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已经并将继续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造成全球一体化负面效应的加剧,造成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的进一步消亡,造成民族文化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泯灭!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固有的民族文化在建筑领域能否继续保存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借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一条横幅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不可能消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2001年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世界上许多城市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最近,在第四次市长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指出,城市风貌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应当以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为己任。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国外建筑,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中国建筑师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必须使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必须使中国特色建筑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让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古建筑 保护 中国特色 现代建筑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