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
————日本、加拿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观感

日期:2008-03-31 09:53:12  来源:China-Designer.com 设计师家园        点击次数:1781    

撰文/萧爱彬

Better City Makes Better Life    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

年前我去了趟日本,年后又去了加拿大。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我对所到之处的城市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居住品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特别关注。虽然这两次外出逗留时间不算很长,但工作安排比较紧凑,没有其他琐碎事情,对于建筑的观感收获颇多。

 

美丽城市

 

加拿大之行是缘于我们在埃德蒙顿(Edmonton)的工程项目。这是一个内陆省会城市。飞机在温哥华着陆后,先在温哥华看了看居住空间市场,想把埃德蒙顿周边几个城市住宅的中高端设计都作一番了解。上海置业这次投资的是公寓项目。在加拿大,人们主要的居住空间、住宅形态是别墅,大约占整个城市的住宅空间的80%。温哥华和上海的面积差不多,但人口只有上海的110。温哥华西面靠海处,有一所哥伦比亚维多利亚大学,整个校园都在一片森林里。我们来到那片原始森林,仿佛没有边界,时常会遇到小松鼠跳来跳去,教室、美术馆、停车场等等都散落在森林里。

 

虽然加拿大人主要的居住方式是别墅,但城市中心需要一些高楼。埃德蒙顿正在发展建设之中,他们有一个城市建设委员会,我去的时候我们参与的项目正好要送审。业主很紧张,因为第一稿没通过。我快回来的那天通过了,晚上我们庆祝了一下。对于各个建筑个体,他们要求有现代感。同时要有完整性强,要与整个城市呼应,不能偏差,一旦偏差就不能被城市建设委员会审核通过。每栋建筑可以有一些特色,但给人的整体印象必须统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往往没有什么章法,比如说住宅楼和办公楼全部混杂在一起。办公楼往往是整块的幕墙玻璃,住宅楼又是一个个的小阳台、小窗户。如果所有的办公楼都汇集在一起,都是整块的幕墙玻璃,就会非常整齐、美观。不是不能有住宅楼,但住宅楼必须和办公楼一致,感觉协调。城市有自己的肌理、风格,必须由各个专家组成的城市建设委员会之类的专业机构审批,才能保证城市的统一、完整和美感。

 

我把埃德蒙顿周边都看了看。加拿大的很多城市都正在发展,不像欧洲的很多城市已经比较成熟了,需要保留一些历史的东西,改造相对来说小一些。加拿大的房价也在涨,现在的房价是三五年前几倍的价钱。加拿大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最近在加拿大发现了很多石油。很多石油公司的总部就在埃德蒙顿,附近的卡尔加利(Calgary)也是著名的石油城,新发展起来的城市,老的街道不多,哪怕有也比较窄,百年历史的建筑很少,大部分都是现在的新建筑。目前中国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加拿大的很多新建筑和中国建筑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更有规划,而且这种规划还能控制。我们这儿随便什么地方立起一个建筑,感觉和周边的环境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在徐家汇,你不论从哪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都会很乱。这里应该是城市中心,这样的区域应该是商业、文化各种社会元素汇聚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住宅楼和整体的商业环境是不能融合的,就像一个建筑的垃圾场,建设速度非常快,快得让人们来不及审查,来不及反应,一栋和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已经立起来了,又一栋建筑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

 

空间节奏

 

在加拿大,很多建筑也都是近20年建起来的,温哥华的城市中心在空中矗立,而其他空间则相对舒展。在城市中心商业区,人们的交流频繁,空间比较紧密;而下了班之后,人们各自回家,需要一个舒展的空间放松。从绘画上来看,有疏密关系,疏可跑马,密不插针。在茂密的森林里散落着人们的别墅。视线越过大海,就是终年积雪的高山,这样的城市真的太美。而在上海,整个城市在空间中的立面有如一幅心电图,有无数个中心,无数个CBD,杂乱无章,毫无节奏感。我弟弟刚从美国回来,他说纽约的城市建筑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在喘不过气的地方还有一大片中央公园,里面有松鼠、小鹿,让人和大自然亲近和谐。比如做一个游乐场,过山车和下面的小火车空间叠加起来,留下的小空地又放置了一个旋转木马,特别紧凑,让人目不暇接,但很有章法。

 

在埃德蒙顿机场,我的一个朋友问我喜欢浦东机场吗?我说还可以,但他说他更喜欢埃德蒙顿的机场。虽然没有浦东机场那么漂亮,但很有亲和力。一走进去就是登检处,机场内有很多店铺,让你感觉像是在自由逛街。人们对于空间的运用很实际,应该紧凑的地方充分利用。

 

上海和东京比较相似,但东京比较细腻。日本人在城市空间的设计方面比较考究。东京面积比上海大,高楼不亚于上海,但很难在显眼处看到居住的区域。日本在城市规划和思维上走的是西化的道路。在城市建设上,我们可以在日本看到一些很人性化的东西。在城市的结构上,不会很杂乱,需要喧闹的地方会做得很卡通,比如电器城的建设。在银座、表参道商业气息很浓。在六本木这个年轻人呆的地方就特别休闲。表参道是近10年建成的街道,是世界名品专卖店的所在地。各个名牌的专卖店在街道上摆出自己的表情,很多都是世界级大师的作品,通过城市空间的衔接设计,把整个空间串联起来。表参道就是当代建筑师的走廊,大师建筑作品永不落幕的露天展示台、展览会。

 

日本也有一些1920年代前后的建筑,有点类似中国的四合院,虽然很小,但味道很纯。以前各国的建筑文化各有特色和高度,现在信息互通,建筑形态、设计思维都差不多,但日本的建筑比我们的更有系统性、更有规划。比如,徐家汇的六百、汇金、太平洋百货,走在其间,我们感觉不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衔接,休息区域、人行道、绿化带、对垃圾的处理等等没有任何让人觉得有美感的地方。甚至只有退到远处,才认识这栋建筑是六百,那座大楼是汇金,走在其中人们无法确认。

 

我觉得城市规划是上海在未来最值得开发的领域,目前在上海,做这类事情的设计师很少。对于城市规划,大学教育也缺少推广。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它的建筑学院就取名为“环境设计学院”,他们很早就关注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和人息息相关的。在街上走累了,坐下来休息、聊天,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很多地方,这类事情都做得很好。在上海,比如说人民广场,有些建筑为了显示权力的尊严而不让人们靠近,这样很不人性。

 

一个国家如果要走到一个高度,一定要有一些人的呼吁,才能慢慢改善。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把城市的空间、环境美化,才能让生活真的更美好,而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为了政治的目的。我们的生活要更加方便、更加便于交流、更加符合人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商业。这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主管城市建设的官员们需要明白这一点,而这些官员从哪儿来?这就需要依靠教育,引进一些海归人士,可以让他们发表观点、慢慢建立一种体系。

 

居住文化

 

我设计的这个项目是一个住宅楼的销售中心,当地有一些华人,所以可以融入一些东方的元素,但主要的销售对象还是当地人。为了我的设计符合当地人的审美需求,我看了8个楼盘。加拿大的室内设计大都是现代的、比较简约的风格。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在使用功能上很讲究。进门有更衣的地方,开放式的厨房和客厅相连。在居住形式上,这些和上海还是比较接近的。我感觉加拿大的设计师在运用色彩以及产品品牌的选择方面比较娴熟,不会像很多中国的设计作品常有一种胡乱堆砌的感觉。这些设计师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但看起来都很熟练,运用得恰当而又自由。这是值得中国的设计师学习的。在西方,装修市场比较成熟,普通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作为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自然就比较高了。

 

生活不一定要太复杂,加拿大大多数居住空间的装饰都很简单。挂衣柜,不像中国做满墙,只是做一根杆一块挑板,下面垫两块板,放箱子、鞋子,很讲究实际,把一些东西密集地放在一起,其他的展开来,和城市一样,从小空间到建筑外观、层次、城市,都一样有节奏韵律,表里如一。

 

文明程度

 

在感慨加拿大的城市环境规划的同时,日本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日本国力非常强大,交通体系极其发达,而且交通体系已经比较老了,大约1970年代左右就建成了。

 

日本国民的文明程度比较高。首先是国民的艺术品位很高。在街上,人们的衣着都比较讲究、有品位。我们去兵库县美术馆参观时,发现在日本看展览的人很多,老老少少,各个年龄的都有。

 

日本人很友善。刚到日本时,我们不知道怎么买地铁票,一男一女带着我们买,进地铁之后我们不知道怎么走,一个小伙子领着我们走了三四百米,把我们送到候车地点后他才离开。初到日本时我们问路,遇到一个人不懂英语,旁边一位行人自告奋勇地过来,回答得非常详细。在日本遇到这类情况五六次。有一次向一个工人问路,他放下手中正在卸的货,带着我们找到地铁,又向地铁的工作人员询问我们的乘坐路线。进入地铁后我们又走错了,地铁里的工作人员追了三四百米告诉我们,当时感觉心里很温暖。

 

日本人的勤奋、认真也常被大家说起。有一天晚上,我们在一家面馆吃饭,只有一个营业员,哼着小曲跑来跑去,这种情绪非常能够感染人,对我们的触动很强烈。

 

日本人的公共秩序意识很强。比如行人和车辆的礼让。在日本,我们看到很多米字路口,有一位日本的朋友说,在这样的路口,假如没有红绿灯,他们也知道怎么走:这边走3步,停下来;那边又走3步,停下来。在中国,很难想象人们会怎么走。一定是挤在一起,谁也绕不出去。深夜,路上已经没什么行人,天空还下着小雨,人们依然按秩序等着绿灯。我们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不敢接电话,因为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接电话。在香港,每走10步就有一个垃圾桶,而在日本,没有一个垃圾桶,找不到一个捡垃圾的人,人人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解决。日本人抽烟都是携带着可以闭合的烟灰缸,后来我们也效仿。

 

回国后,我们在公司做了一些呼吁,比如发起禁烟的运动,希望有一些改观。光靠我们的力量可能改变不了上海,改变不了中国,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每一个人改变了自己,中国就改变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萧氏设计”做起。

把城市环境建设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解决得了的。上海有些地方也保存了一些绿地,但面积太小,森林的重建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城市环境规划体系建设起来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人们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礼让,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改变。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Article_Show.asp?Accountid=165141&BlogID=47768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环境设计、萧爱彬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