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永川新城 打造重庆西部现代大城市中心区

日期:2007-04-17 10:30: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次数:1152    

近日,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位于成渝经济圈中的37个区县(市)也都随即重新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处在渝西、川东南、黔西北“三区”的交汇点,占据成渝经济圈重要位置的永川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新的定位是: 渝西经济文化中心、重庆‘1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成渝城市群战略支点。永川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服务‘三区’、辐射‘三区’。”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刘强表示。
    永川新城(原重庆市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永川主城区东侧,地处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三条交通要道交汇处,交通方便快捷,区位条件优越,是永川成为成渝城市群战略支点的一个重心之一。永川新城做为永川新的政治、经济、文体、商贸中心,是建设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龙头”和“窗口”,正承担起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
    每年推进120万平方米永川新城的“新”工程已经进行了四年。
    重庆市永川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下称“永川新城建管委”)刘光华主任介绍说,2003年以来,围绕2007年基本建成大城市中心区的目标,永川新城管委会按照永川区委、区政府“建开放城、开放建城”的理念和以地建城、城市经营的大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美环境的打造,探索出BT、土地换工程、委托贷款等城市经营新模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城市框架和中心区靓丽形象已初步呈现。”
    据刘光华主任介绍,早在2002年底,永川新城就聘请东南大学深圳设计院制订了5.8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规划。这一规划涵盖了行政办公、文体、科教、商贸和金融、新型工业等行业以及高标准基础设施的聚集。
    四年来,永川新城面积拓展了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13.6亿元,行政办公中心、人民广场、中央公园、文化艺术中心、棠城公园、滨河广场等78个工程项目建成,城市中轴线、红河河道景观、体育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文理学院、疾控中心等13个公共配套项目,伟映帝琴、华创渝西新天地等30余个开发项目相继落成和展开建设,拉动社会投资38亿元,新增城市建筑面积将达到360万平方米。
    永川区委书记刘强表示,永川新城的建设对大项目的引进、带动大产业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整个新城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每年以120万平方米的建设速度推进,使得永川城市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积极为重庆主城以外的区县做出了榜样。”
    新城建设带动大开发规划的大手笔,基础设施的大投入,带来了新区环境的大提升,推动了区域城市的大开发。
    据永川新城建管委介绍,2003年以来,永川新城引进并签定协议项目34个,协议资金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15亿元,重庆英力化工有限公司、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重庆美德动物药业、重庆船舶工业园等工业企业以及重庆中科普、江苏五洋、江西三清山、浙江海宁鸿翔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落户。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重庆英力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跻身重庆工业50强,2006年产值达8亿元。
    随着产业项目的入驻,永川新城的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据介绍,永川新城现已建成开发项目27个,楼盘面积77.8万平方米;在建开发项目15个,建筑面积59.7万平方米,拟建开发项目26个,建筑面积173.5万平方米。到2006年底,外来购房户已占购房总数的20%。
    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永川新城对财政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大,永川新城财政税收由2003年的2164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9042万元,可支配财力由2003年的1218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4376万元,为新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成为全区财政税收重要的增长极。
    20亿建设资金从何来但发展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
   “与企业经营一样,我们也遇到了资金瓶颈。”永川新城建管委刘光华主任介绍说,根据可行性研究,建成规划中的5.8平方公里中央片区需资金近20亿元。这20亿元从何而来?
    按照当时的财政状况和传统的投资理念,新城将无法跨越20亿的门槛。“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把城市建设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运作、发展,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路子,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刘光华主任表示。
    永川新城成立了国有独资的惠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主体,以土地收益、稳定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规费收益为融资保障,向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从2003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共计为永川新城提供各类贷款3.79亿元。另一方面,永川新城在实践中探索出BT、土地换工程、委托贷款等筹融资新模式,其中通过土地换工程解决建设投入5.66亿元,保证了中央片区基础设施及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土地资产向土地资本的直接转化。
    同时,永川新城强化了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用地征管,高度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实行严格的土地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保大项目用地,同时,严格按照土地市场“招、拍、挂”制度,规范供地市场管理,基本实现了新城内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新城地价从2003年的最高价13万元/亩上涨到现在的均价35万元/亩,土地平均增值近3倍。
    市场化的城市高效管理建城容易,管城难。
    据永川新城建管委介绍,从2004年4月起,永川新城把市政管理和市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引入市场机制,把依靠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依靠财力投入维持运转的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将建成区内的市政设施逐步委托给专业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由物业公司全权负责区内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的维护等。截止目前,已纳入市场化市政管理的区域达4平方公里。
    市场化的市政管理模式取得了成功。2005年,永川区成功创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永川新城园林绿化工作获得高度评价;辖区内的行政办公小区、伟映•帝琴花园、汇龙大道分别被评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市街”;2006年,人民西路、红河大道成功创建重庆市“市容整治一条街”。市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的市政管理,社会治安有很大改善,绿化管护率、设施维护率、环卫保持率近100%。同时,管理成本大大降低。近三年来,市场化的市政管理比传统模式下的市政管理节约经费近300万元,随着今后管理面积的增加,市政管理成本还会降低。市场化的市政管理模式为一大批农转非人员和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问题,使政府摆脱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实现了城市的高效管理。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永川新城大城市中心区初具形象,5.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2007年,永川新城将牢牢把握重庆‘三一四’总体部署、永川撤市设区和重庆对六个区域中心城市扶持的大好发展机遇,从2007年到2010年,全面建成6.27平方公里东部拓展区,建设直接投资完成21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00亿元。”永川新城建管委主任刘光华充满信心地说。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