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苏式建筑的去与留
日期:2009-08-06 10:34:22 来源:东方今报 点击次数:1349
50多年前,由苏联专家设计的棉纺路上具有鲜明风格的庞大苏式建筑群,是当时郑州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昔日的郑州六大国有纺织企业全部转为民营。在企业的变迁中,这些老式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剩下为数不多的建筑中,郑州三棉的牌坊式厂门和生活区的部分建筑成为苏式建筑中的经典。
现在,郑州三棉一期拆迁工程即将启动,这些建筑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31日,一位建筑师在网上发帖,呼吁保留郑州三棉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引起网友共鸣。
部分苏式建筑即将被拆
这幢楼房已经陪伴了袁培林50多年,闲着没事时,他就坐在房子前看棉纺路上车水马龙、世间百态。
更早的时候,棉纺路上到处是“斗篷式大尖顶,周围有裙楼,厚墙壁”的房子。后来,随着周围一座座高楼的崛起,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如今,老人只能从这为数不多、风格独特的老房子里触摸这座城市的痕迹。
1954年4月,25岁的袁培林从郑州第二棉纺厂调到正在建设中的郑州第三棉纺厂(以下简称郑州三棉)。当时,郑州棉纺厂的设计都是苏联帮忙做的,郑州三棉的厂门和住宅建筑采用的也是苏联专家的图纸。
郑州三棉生活区里的房子,一部分用做单身职工宿舍,一部分是职工家属宿舍。虽然这样的建筑都只有三层,但当时在到处是平房的郑州,显得格外醒目。
1955年8月1日,郑州三棉正式投产。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第四、第五、第六棉纺厂也匆匆上马,棉纺路上形成了庞大的苏式建筑群。
后来,厂里分给袁培林夫妇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们一直住到现在。
这几天,郑州三棉的职工纷纷到三棉危旧房改造拆迁办办理手续。郑州三棉一期的危旧房改造已经拉开序幕。拆迁后的职工将被安置在拟建的32层住宅楼里。
待拆迁的房子中,有很多是苏式建筑。近段时间,包括袁培林老人在内的一些老职工在为这些老房子的命运担忧。
外观华美内部注重细节
静静地矗立在棉纺路上的几栋三层苏式建筑,浅黄的外墙与屋顶的红瓦相映,显得既华美又精致。
这些建筑屋顶为四面坡顶,上方有砖砌的长方形烟囱,屋檐下可见圆木椽头。墙壁比现在的厚很多,楼层高度比现在一般住宅建筑高半米,没有压抑感。房子很深,可以隔成前厅后卧,比较适宜人居住。这些建筑也注重细节,楼梯扶手是木质的,楼门上和房顶的檐角有装饰性花纹。
郑州三棉厂门是典型的苏式风格,由四根柱子托起,厂门上是灰色的浮雕,厂门两侧是略低的裙房,整个结构显得大气厚重。
郑州三棉的厂房是鲍豪斯风格,这种建筑风格的厂房目前仅在中、德、美等国家有极少量存留。
鲍豪斯风格起源于德国,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讲究简洁实用。
建筑师呼吁建立纺织博物馆
1996年,郑州三棉改制为公司,2002年2月落实国家债转股政策,由4家法人共同设立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职工近万人。
2005年12月22日,郑州市政府同意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郑州泰阳纺织有限公司。
据了解,截至2008年11月,郑州市六大国有纺织企业全部转为民营。
看到,郑州一棉厂区已变成一家房地产商的工地,几栋高楼拔地而起,除了灰色的厂区大门外,其他苏式建筑已经踪影全无。郑州四棉厂区大门是后来盖的,生活区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其他几个厂亦是如此。
在城市改造中,6家棉纺厂苏式建筑的命运引起网友关注。为此,7月31 日,网友“戴建筑师”在网上发帖呼吁保护。
他在《郑州国棉厂区值得作为优秀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和使用》的帖子中说,这几个连着的棉纺厂,应该完整保留一个厂区。郑州三棉的房子保存较好,大门、主办公楼、两边的两个小楼,建筑风格都有历史感。这个厂区,可以改造成类似北京798那样的艺术区,吸引艺术、设计、创意、文化类企业进驻,并设一个西区工业发展纪念馆或博物馆。
苏式建筑的改造和重生
近几年来,伴随着苏式建筑去留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苏式建筑已经破旧和过时,可利用价值不大。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郑州某公司任职的陈军义认为,苏式建筑是凝固历史的直观载体,一些典型的苏式建筑应该保留下来,给人们留下一个城市重要的足迹和记忆。
陈军义的观点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对苏式建筑一方面要进行内部加固,另一方面是把价值较大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方面,沈阳铁西区工人村走的是改造路线。铁西区工人村1952年9月建成,共有143栋苏式建筑。如今的“工人村生活馆”由7栋三层苏式红砖建筑围合而成,保留了当时工人居住的原貌。
洛阳走的则是保护路线。上世纪50年代,首批建造的4个工厂连绵5.6公里,其中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宿舍区采取的是完全苏式风格,10号街坊是其中的代表。上世纪90年代初,有开发商曾想拆掉10号街坊进行商业开发。2007年11月,洛阳市把涧西区苏式建筑群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建筑的保护仍在论证中
那么,如何判断苏式建筑的保留价值呢?
陈军义表示,一座建筑是否有保留价值,一方面是看它是否有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看它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应该通过专家的评估,确定哪些是有必要保留下来的,哪些是可以改建和修复的,哪些是没有价值可以拆除的。
8月3日,三棉危旧房改造拆迁办一位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的初步设想是,把郑州三棉的厂门和紧临棉纺路生活区的68、69、74、75号楼的部分单元进行保护,在厂区内建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
郑州泰阳纺织有限公司党群部黄主任说,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已整体转让给郑州泰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但是新旧公司的手续还没有彻底交接,具体的保护方案还没有出台。
从郑州市文化局了解到,郑州在建国初期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留下了许多厂房和设施,这些都是宝贵的工业遗产,本市进行的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将工业遗产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普查。建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的提议,多个部门都在研究论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