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建筑需要“本土符号”
日期:2008-03-12 10:42:34 来源:无锡日报 点击次数:1089
本月10日,一则“2008无锡新本土建筑设计大赛方案征集公告”出现在市规划局官方网站上,10万元的特等奖奖金引人注目。在随后的了解中,记者发现这一大赛实质是为已经启动的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海选”项目方案。规划部门的意图是,清名桥街区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沿河建筑必须刻有鲜明的无锡符号,严防“千城一面”的建设弊病。而谁能拿出独具无锡特色的本土建筑方案,规划业内更寄望于本土建筑设计师。
此次设计大赛要求“命题而作”,题目是“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主题酒店”。跨塘桥至南水仙庙之间1500米长的运河是古运河精华所在,在这段运河的南端,也就是清名桥以南300米处,南长区拿出沿岸蜻蜓浜3万平方米地块作为本土建筑原创设计的项目实施地。规划部门表示,该地块用于历史街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绝对不可能兴建传统概念上的高层酒店。作为规划主管部门,他们更希望在这里重建经典的无锡民居,不仅留存下本土建筑的“血脉”,也可以让游客今后在此感受到“老无锡人”的生活。
就在公告上网后的一天多时间中,无锡建筑设计圈已作出积极回应,一些本地设计师致电市规划局,认为“历史街区保护修复提供了本土建筑复兴的契机”、“弘扬本土建筑设计理念是医治‘千城一面’弊病的良药”。
这也许是个好的开端。市规划局总工毫不讳言地说,即便是在近几年中,许多设计师递交的建筑设计方案也是东抄西搬,让人似曾相识。其实,“千城一面”的病因就是忽略了本土特色。
然而,在设计专业领域,对于无锡民居乃至江南民居的深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多位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人对江南水乡民宅的印象仅限于“粉墙黛瓦”、“马头墙”这些少之又少的词汇,本土建筑到底有哪些特色、有哪些经典符号,至今还没有系统归纳。即使在古城苏州,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本土建筑文化的保护意识在无锡觉醒。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工业遗产保护拉开了无锡本土建筑保护的序幕,而发动本土设计师展开本土建筑设计,则是把“保护”上升到了“弘扬”的层面,这一理念将贯穿到无锡城市建设中。
据了解,在无锡,本土建筑的设计力量已相当雄厚,一城二市(县)具有国家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设计院就有30家,江南大学也开设了相关专业,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拥有较高的设计能力。
第1页 共1页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建筑设计,建筑风格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