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许多标志建筑只求外观奇特”

日期:2008-03-20 10:45: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次数:1114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领导、业主要求造一个50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只要求它简单与众不同,不考虑经济条件,往往造成这些建筑不符合国情。”昨日,在广州举行的“现代建筑国际前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这样批评目前标志性建筑泛滥的情况,他说,有些建筑盲目追求“奇”、“特”、“怪”,甚至连最基本的实用性都失去了。

  个个标新立异破坏整体美

  在昨日的演讲中,何镜堂院士认为,建筑要有整体观,一个城市的建筑要体现一个城市的“魂”,也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这就注定有些建筑是要当主角,有些建筑要当配角,而主角是少数的,配角是多数的,所有的建筑工程中,该是什么样的定位就是什么样的定位,但是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导向,就是谁都要标新立异,谁都不愿意当配角,都强调自己的个性,结果每个建筑工程都可能比较美观,但是整个建筑群失去和谐和美观。

  何镜堂院士举例说:“为什么我们到了欧洲,就觉得欧洲很好,我们看巴黎看的是整体的巴黎,单独看某一个建筑,它不是很有特色,我们看的是整体,很和谐,我们到威尼斯去,感受到这是一个水城。这就是城市的整体观。在国内,西安的建筑群,北京的长安街、故宫的建筑群大家都觉得很和谐,主要是它们强调的不是个体而是整个建筑群。”

  标志性建筑忽视实用性

  在谈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时,何镜堂院士认为这是所有建筑师的追求,但在创新时要以人为本,而不应该把创新看作是一种形式,只追求立面上的与众不同,外观奇特和视觉冲击。“我认为建筑的功能永远是它的第一性,离开了使用功能,那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我们有时候经常碰到一些领导、业主要求造一个50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只要求它简单地与众不同,往往造成这些建筑不符合国情,不考虑经济条件。”他也谈到,“标志性建筑”情结导致一些地方在设计招标评标时,也只看立面的新奇,不考虑安全、实用、经济以及结合国情和地域的特征。

    何镜堂院士还表示,现在很多所谓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只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而脱离了建筑实用性的本质,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都是如此,其实这是片面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创新。归根结底,建筑的设计最开始是从它的实用性考虑的,最后也要由人类检验它的实用性,来决定它是否是好的作品。

(编辑 孟兆硕)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