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新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创意)
————“玩创意还是讲实战?”大型主题辩论专栏

日期:2012-06-07 11:07:49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505    

创意,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

习晋:人,自然,要求或人才,首先是要思想认识上的解放。知识的奴隶,只会按部就班,而知识的创造者,却有改变知识内涵的勇气和能力,能够驾驭知识,才能引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创意型人才的培养,是振兴民族文化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立国之本,也是传流文化与时俱进的需要。如果当今中国有更多创意型大学,研究机构,在整个世界上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自主权,受到更多的尊重,设计师也是同样。

徐伯初:我们人类的创造,是人类往前推进的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它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所以我觉得创意它并不是一个凭空的东西,它也不是凌驾于一个没有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意。但是在院校里面,在人才培养方面为什么我们非要强调把人才的创意培养放在重中之重呢?这可能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有关系,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所以我们才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然后我们会认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合作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就会有社会科学,这个社会科学里有法律、有经济、有管理等相应的这样的一些学科。人类文明的火炬,就是以实实在在的创新而成立的,若没有这样的一个创新点,人类的步子就迈不开,往前就走不了。
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是传承下来的,我们就是这样将传统传承走到今天的,我们的文化也是这样传承、继承、发扬的,我们人类不断往前走,不断创新,所以我认为创意的重要性在于创新,不创新我们就没有今天,没有创新人类文明的步伐就会停滞不前。

杨晓翔:创意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关于素质和性格的培养。我们在教育学生或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考虑学生如何将其运用到局限的设计或是作业中去,而更多的是希望他们有意识的将其融入生活,融入自我。如今的社会现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就业领域更为广阔,跨学科性很强,专业交叉异常复杂的职场与社会生活。所以,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独特的思维和视野应对各类复杂而善变的工作环境与人际事物,这不正是关于教师“教书育人”一词中对于“育人”的切实表达吗?并且,我个人一直以为,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培训机构”的真正意义和精华也正是源于这种对于创造性素质和性格的培养。

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的华丽转身!

程冠军、温星 :真正理解了Created In China才能清楚地知道中国设计的断层。中国的园林和建筑其实是文人雅士在整体的操控,他们有着很高的审美情操,然而我国动荡的年代持续的时间过长,导致文化的断层,因此很多的具备审美能力的却只在皮肉,很少具备敲骨吸髓的能力,那么创造从何谈起。中国的诗歌不再发展,中国的水墨并非家喻户晓,中国的小说并非人人可读,中国的说唱断绝了根源,那么从什么地方启发,从什么地方熏陶,又从什么地方延续?传统的文化和艺术与我们设计者的创意相结合,需要我们设计者掌握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掌握当下文化和艺术,掌握国际文化和艺术。这样才能在我们本土产生更具生命力的未来设计。我们需要展开中国古典文化的分析,古典艺术的分析,中国当下文化的分析,和国际文化和艺术的分析。并且就此举办一次公开的交流辩论,或者是进行一次很好的比赛。

王栋:这类话题在我们同学间也是经常提到的,可以想象到大多同学对这种现象都有过思考的。Made到Created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就是摒弃传统,只有盲目的追求下才会出现摒弃了传统,对现行文化也只是模仿的现象。中国是五千年文化传扬的四大古国之一,值得后辈去学习研究和传承发展,只有深入地去研究思考以及实践,才能在前人巨大的肩膀上更上一层。

就拿传统建筑说,商周强调都城中心的前朝后寝的王侯宫殿、秦汉时期的宏大粗犷的宫殿建筑阿房宫、长乐宫、到唐代气势磅礴的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再经过两宋的发展至明清,建筑从粗犷到细腻、从追求庞大到细致入微的更贴近人感受、柱梁脊细节的变化、材料的变化等等都体现了一层层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演进发展,不断的在自我提高,不断在和时代需求变化跟进,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和技艺来不及更新就慢慢消失了,更容易被遗忘,做为设计者就应该为人先,了解历史本源文化,钻研和实践并行,把创意建立在历史文化的根基上,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才能站的更稳更高同时也是更新。贝律铭、王澍、李晓东、刘家琨等建筑师的作品就如此。需要改进的我觉得是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崇媚洋外,西方近代的发展是我们的学习的一个榜样,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再用用到我国的国情发展中,立足于传统文化发展,再开辟新的东方文明,而不是全球同化均质化。

谭人殊:这个话题的要点在于对“创意”的理解,“创意”并不是一个形而上的东西。好的创意其本质就是“求同存异”——“同”指的是能够得到大环境的理解接纳;“异”指的是要有别于相对的常规——而这个“异”却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需要有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各个地域天然有别于其他的文化和传统。如今中国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比较薄弱,要改变其现状并非一两个先驱性的智者或人物所能够表达与作为的,而需要的是一种全民文化及思维理念的转变,这就非常困难了,涉及到的因素与社会问题远远超越了设计业本身。

杨晓翔: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我认为是正常的,与国外合作缩小了我们的技术差距,提升了中国本土的生产力,也使我们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上习惯了“拿来主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拿来主义”确实使我们广大的消费者及时的用上价值低廉的现代产品,使一些小企业得以成长。但是,在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貌似发展起来的庞大的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此才有把Made In China,转变为Created In China的一种发展共识,我们需要各个层面的自主创新,中国才会有辉煌的未来,我认为强调Created In China与摒弃传统无关,相反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和挖掘,让它与新思想、新技术相结合,会是一条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四月)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