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如何影响“中国设计”的未来?

日期:2008-05-05 11:10:04  来源:        点击次数:1498    

赵红红:今天前面几位讲演大家都听到了,非常精彩,接下来的更精彩,是对话,要有交流和碰撞,所以我就把今天下午对话的几位嘉宾请到台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曙阳先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黄武秀女士,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周长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铁,高迪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南桥先生、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CEO谢海涛先生、上海现代建筑集团总建筑师刑同先生,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蔡强先生上台。

 

今天这个峰会的主题是设计影响中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还包括平面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等,邀请到这么多位在这个行业里面重量级的人物,我想下面的对话会更加精彩。

 

设计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一种行为和意识,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在做设计和被设计所影响,设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中国未来的设计怎么走?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大家都非常关心,我刚才也讲过了,中国已经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受到世界的瞩目,我们中国的设计怎么样呢?所以我们想今天请在座的嘉宾和设计师们,结合今天的话题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受有请中国工业协会秘书长黄武秀女士讲。

 

黄武秀: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其实问题不是很复杂,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我们从2004年开始一直在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在起草国家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三年以来,我们跟国家发改委一块起草政策过程中,对工业设计的概念大家一直在探讨,一直到今年,2006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形成提出来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在20073月份国务院文件,现在服务业文件也多次提出要发展工业设计,20072月份协会理事长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个建议,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温家宝总理说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问题,以前很多人把产品设计等同于工业设计,就造成大家在分类上,包括我们在文件征求过程当中,讨论了很多次,到底什么是工业设计,最后经过三年,包括发改委比较容易接受大工业设计的概念,把工业设计定义为在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有的设计,都是工业设计,我们原来开始的时候也提出建筑设计不属于工业设计,发改委就问,建筑设计也有很多工业化的元素不是专一的在做,也不是独一的,也是批量化生产的,跟工业产品是相同的,比如说室内建筑装饰这块,解释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不是,后来就说我们国家设计要想有话语权,设计届应该联合起来,至于怎么操作,各个行业协会还有各个不同的设计师,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总的来讲,这个政策我们希望尽快出台,包括最近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三期谈工业设计的节目,新闻调查有43个节目都做了,所以我们想能够尽快推出这个政策,大家如果认为可以从国家的政策里面包括再教育改革上,包括方方面面提升设计的地位,政策提到了很多系细的内容,包括设计师职称问题,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和工程要引入设计,设计师要进去,不是再在后期做美化的事情,也包括在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应该怎么样,政府采购应该有工业设计的内容,也有人提出来在出口商品,包括其他方面应该有设计标准,不光是质量标准。

 

如果这个政策可以早日出,对设计界的影响,对中国未来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一名词到叫什么,我们也希望报到国务院的时候能把工业两个字去掉,叫中国设计,但是现在是从协会角度来做的,暂时叫这个名字,报国务院就不要再叫工业设计,叫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政策,这样更方便我们一起来做事,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赵红红:我觉得黄秘书长讲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对工业设计的看法,你的想法也是一网打尽,不管什么设计都算工业设计。刚才郑曙阳老师也谈到,你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观念和见解。

 

郑曙阳:我觉得一定要以设计来讲,这段时期最初在文字翻译上有问题,如果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50年代当时的第一代中国具有现代设计概念的那批老手,当时讲的工艺美术不是大家概念当中的特殊工艺,他们那个年代讲的工艺美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现代设计,只不过在那个天津要让那些人理解这点是太难,而且因为这个他付出了代价。

 

赵红红:我们缺工业的过程。

 

郑曙阳:无论如何理解不到,虽然叫工业设计,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正因为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中国到底是什么设计产生了误解,接着下来,在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工业设计由于我们国家这样的惯性,它的理解,无论如何想到这里面还有艺术的成分,绝对不会考虑,肯定是按照建筑,即使建筑也是按照建筑工程的角度来讲,就像我们1952年所有建筑院校改革的都叫工科,在西方是艺术,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为什么要把设计管理提到到那个层面,这是一个决策层,属于今天还不把这个概念就有可能脱我们中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后腿,这个是最关键要扭转的局面。所以刚才黄秘书长讲的我是完全同意的,绝对要把中国设计产业绝对不能叫工业,如果一叫工业就糟糕了,他们认为是另外一个专业,这个文化是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上我们决策者明白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乱一锅粥,艺术设计在艺术下面,艺术又在文学下面,这个不符合逻辑。

 

主持人:我们室内设计在材料学下面。

 

郑曙阳:如果说黄秘书长这件事可以板成,中国设计的产业,教育才可以跟进,我们教育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文化部的概念更落后,文化部的概念是设计在美术上面,这个简直是本末倒置,但是事情已经喊了很多年了。

 

赵红红:所以我想接今天的峰会,也接网络媒体,不断呼吁这个问题,有一个新的观念,一个是领导层对他们的决策有一定影响,一个是对老百姓大众。还有一个问题,刚才说到,设计的管理,我想牵涉到在座每位设计师,不管你是做哪个具体专业的设计师,关于这个问题,在座的其他几位有没有什么看法。

 

王铁:大家谈到设计定位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研讨会上有一个案例介绍未来发展,我感觉一个主题,一个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塑造,去说它,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无论是一种产业政策也好,还是过程也好,我们今天要完成最重要的就是定位问题,也就是说系统,系统出问题了,自然什么都出问题了,这个系统里面最重要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非常薄弱,而且改革开放30多年,没有人做这个事,因为这个事太漫长,太寂寞,很难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如果做这个,在我们今天市场经济里面就吃不上饭吃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学校不知道怎么教,使学生学出来,比如说我们学校中央美术学校,我们也有培养学生的目标,研究教学,企事业的策划等等,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知道他能做什么,现在提出叫关口经济,重点放大,放大之后在做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收,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记得我上学那个时代,你上学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针织,作为的探讨是在运动中谈的,我们中国人的特点所有人不承认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情,我不能说某一类专家,自己从事的专业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大美术,大概念。

 

赵红红:我们下面有一个话题,在座的大家都可以讲,国内设计师,按照今天城市的发展,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来适应未来的发展。

 

周长积:我们从事教育30多年了,最早19771978年技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教育也是一样的,我们从多种教育开始的,从现在这个来讲,各种院校郑院长是大师了,现在教学我们也正在研究,开口就做基础,但是对于每个学校,平台、定位、培养,即便现在的年龄发展了,信息量,反应接受能力很快,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技术,必须是环境艺术这块,首先你要明白什么叫设计,美术考生进来之后,还是作为美术具像的十个训练方法,根本达不到设计的境界,首先有这种设计制度叫七列,必须有相关的方面知识,建筑学的,材料、构造,管理,当然立足就是设计,从咱们中国的主办奥运会对我启示很大,火炬未来会影响我们中国的设计,是中国在新世纪新的起点,我顺便再说一句,作为影响我们中国的设计,特别是室内建筑,我们在组织上没有保障,我们在座的设计师包括我也是一样的,现在没有一个归宿感,哪儿都是注册设计师,今天我们也正是请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再转告中国建设部,现在是环境部,从这个方面正式规范起来,长我们有归宿感,将来以后我们在做设计上也会比较规范。

 

赵红红:找到娘家。您从教育的素质培养角度谈起。蔡强教授也是搞教育的,从深圳教育的情况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蔡强:刚才郑曙阳教授讲了一个问题,市场的需求,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跟学校的教育落后有很大关系,教育落后市场,改革开放今年30周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在改革开放当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新的《劳动法》推出对我们学生就是一个考验,现在企业用人非常慎重,学生来了企业是不是好用,很多企业家包括一些设计团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不能工作,这里就反射了一个问题,我们设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说艺术设计下面还有若跟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到这个程度了,环境艺术给国家带来这么大的作用,给城市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支柱的专业,现在还没有一个出生证,这个是很不符合实际的。

 

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专业,现在还没有一个定位和名称,学科里面还没有一个名字,至少是一个三流学科。

 

赵红红:学科建设上应该给他一个定位。

 

蔡强:是艺术设计下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我们学生是艺术设计招来的,两年以后选方向,我选环艺,服装设计等等,这里有一个问题,每次入学以后都是先读基础课,读完两年开始选了,艺术专业选的是最多。

 

赵红红:有些环艺的老师课也挺杂的。

 

蔡强:课杂,现在我们脑子里面很乱,10年下来,我做教学管理10多年,在我手下改的教学计划就有10个版本,现在延续下来就不只10个了,现在这个情况还有一个问题,学术有问题,体制里面,我们所教基础课的老师都是美术学院的专业老师,他觉得要把学生教的最棒的基础,然后才可以到设计,两年下来以后,剩下两年的时间学设计,我举一个例子没有两年只有一年半,半年的学生在徘徊,找工作,所以现在学生学不到东西,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制应该延长,应该像建筑学和几何学,学科是很接近的,我们老师力求说不能仅只是美术学院的教育,一定要学建筑学的东西,这才可以搞室内设计,有建筑相关的设计才可以搞的好,这个是对的,但是学校没有,1999年,教改,把课程压缩,有的课程压缩掉100个课时,学生又没有实习,所以就什么都不会,整天跟着课程跑。

 

赵红红:后来以后工作能力不强。

 

蔡强:刚才教授提出了建筑学里面的问题,我这个化也给郑曙阳教授提的,因为你作为学科里面的领先者,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校专业这样的考虑。指导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可以定下来。

 

赵红红:现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都是指导委员会,都有一个必修课程,核心就是10门。接下来我们进入另外一个课题,我们从设计的角度,海外的史总,你们在台湾这个行业的发展怎么样,人才培养到工作单位使用的情况。

 

史南桥:我是17号从上海出发到意大利看米兰家居展,同天早上从米兰转机回到上海,在米兰这段时间,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展位受到很大的冲击,回到上海,看到上海各方面的建设,又坐火车再从上海到杭州,杭州有一个设计,江南的现场,看到中国的环境,今天早上又从杭州到深圳参加这个盛会,其实一路的冲击,让我感觉到,设计其实对人影响很大的,现在台湾最流行是地中科表,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大家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看中国,我在台湾出生,我是学建筑的,我主要的建筑是做室内设计的,作为大学的教授教授室内设计的课程,方面台湾在差不多10年以前,在室内设计界,和政府机构之间有一个活动,怎么样促进室内设计师的定位,对室内设计的课程进行一个定位,但是在当时也是比较困惑的,大家觉得建筑师就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后来发现,不晓得这是一个台湾的政府定位还是其他,后来这些资深的人有一个顺序,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考试,政府上面叫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没有把师拿掉,后来大家当成一个笑话来讲,我们在社会上做了20年,每个人都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现在政府有个政策,我们都不是室内设计师,当然叫室也不是有多么的伟大,在室内有从室的,做头发的也叫设计师,并不是叫师就有多么的伟大,但是回过头来看,本来被人家称之为设计师的,后来因为这个制度出来就不是师了,我们觉得这个是很矛盾的事情。我们也会在看一些事情,对于我们这次改革,他们在这种环境里面,你可以看日本、汉城在系统里面,在米兰我看一些展览,大街小巷去找,在一个小的地方举行一个个人的展览,背景就不是学建筑和所谓的环艺,他们设计了一个东西,做了一个这样的展览,他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定位。

 

在台湾几十年设计师行业里面,有很多在国学著名大学留学的回来台湾做室内设计师,大家不会因为你有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看法,设计师在社会上可以产生一定的定位,是通过你个人的努力,你作品的表现,最后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后来我们自己评估起来,所有在室内设计最受瞩目,也许甚至在社会当中甚至超过建筑师,太多的家装媒体会去报道,原来一般社会大众接受的层面相对低一点,即使在一般的设计,一般的报纸,更多进入家庭里面,更容易被彰显,有媒体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渲染就是你确实有好的作品呈现,所以我倒不担心,在台湾可以感觉到,政府的系统到最后介入的时候,室内设计师已经有一定的定位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有政府系统组织,能够给他一个正名和定位,把这个行业推到什么样的程度,反过来我比较担心,到底我们是不是真的作出了好的设计,设计出好的作品,真的可以作出成绩,而这个成绩也能够在社会上争取到该有的地位。

 

所以反过来讲,我从意大利看了那么多细节的,那么多的精品,我感觉到其实设计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东西,甚至设计不是即兴完成的,到杭州我很多历史痕迹留下来的一些东西,可以感觉到这些历史留下来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但是在上海和深圳这样特别发展,特别要求进步的地方,大家所做的事情,我进入这个行业快10年了,我们做设计太急于作出成绩,甚至现在很多的设计师都是在期望仿欧式和美式做,我们尤其是建筑100您要摆下去,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大家很骄傲说,很像英国,很像美国,但是就算你做到人家百分之百,你现在也不能赶过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就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环境,他每天看到都是这些设计,所以你让他看更新的设计,他肯定不会再做这种东西,因为再做这种东西他自己就会烦。

 

我认为今天这个题目叫中国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在中国的设计,另外一个是属于中国的设计,今天这个问题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什么是在中国的设计,什么是属于中国的设计。

 

赵红红:谢谢蔡强教授,台湾的官本位思想越来越淡化,更多是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内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比较关心行业的东西,总的来说还是要建设。

 

接着这个话题就转到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我们中国的设计或者什么叫中国的设计,或者中国的设计怎么样去影响中国。下面请各位围绕这个话题,对我们的未来,设计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先请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网的CEO谢海涛先生,从网络媒体谈一下。

 

谢海涛:我本人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来服务这个产业,中国的设计产业包括世界的设计产业,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成本部分是什么呢?是时间成本,既然设计产业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未来设计产业当中在效率上会大大的提升,也就是在产业成本上会大大压缩,从几个角度跟大家进行探讨。

 

第一个互联网的崛起,的的却却带给所有的行业从业者获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传输速度越来越方便,包括相互之间,不管是跟我们的业主,还是跟行业之间,跟我们设计师产业再往下产业链之间的沟通,也变的非常便捷。这样的高效率运行的产业,我相信对每个设计师从业人员都是一个福音,我们设计生涯的角度,原来可能是一辈子的,我们今天在网络时代,追求效率化的前提下,我们可能有很多职业生涯。

 

第二个在这样高效率的互联网时代设计产业当中,是不是都是一路春风,全部都是利好的消息,也未必,特别是在信息情况下,其实每个设计师,他也有很大的矛盾,也就是怎么选择的问题,必定在一个空间时点,一个投资造假,最后的设计方案是唯一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量堆砌在一起,如果很高效,选择信息,挑选到最佳的组合,这个会带来很大的矛盾和困惑。

 

赵红红:你应该像GOOGLE方面在检索方面给我们带来方便。

 

谢海涛:我们的努力会持之不懈。我们作为一个产业的服务部门,我们更多在互联网技术上给大家提供更便捷,更细分的搜索直达的技术手段但是我相信这个并不是最根本的要素,最根本的要素是什么呢?是一个设计师本身对信息的判断,对他背后需求的判断,这点事最根本的。所以站在信息非常浩瀚,甚至泛滥,很高效,时间成本降低的未来设计,现在我们已经在体验这个设计的时代,我想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做到。第一个对于业主需求的把握,另外一个是因地制宜的角度,还有一条是善于做减法,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用户最佳的空间效果,这三条是今后互联网时代从业者面临的问题。

 

赵红红:下来时间短,其他几位就围绕这个话题简短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王铁:未来的中国设计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和视觉精华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重复加工,我们应该月我们更高的智慧去创造中国未来的设计,这个希望在座大家共同努力。

 

赵红红:我本来想让大家就这个问题每人说一句话,接着我们各位都来一句话总结一下。

 

郑曙阳:中国设计一个是国际视野下的,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阻挡了,不管怎么样,一定是有国际视野的,国际视野下的,有自己民族的符号也好,理念也好,或者是传统传承的文脉也好,一定是在国际视野下,最后能够代表自然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新的形势。

 

黄武秀:我转达外国设计师的话:科拉迪是德国一个设计师,他说,中国在人类文明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4000多年都是领先的,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技术,只是在最近几百年你们落后了,我相信在未来中国一定还会领先的。

 

蔡强:设计要想搞的好,教育是根本。我昨天有一个机会跟年轻人组织一个活动,现代日本年轻设计师做的方案,我很受震撼,我就再想,我们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我自己,因为每个案例都是原创的,都是非常另类的,力求做到这样,我在这里想说一句话:既然发现了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了,也希望我们在座的设计师朋友们,注意这些问题。

 

赵红红:我们要原创,不能再走抄袭的路线。

 

史南桥:当时我们也碰到一个问题,在台湾大学有很多国外的同学,有些人问的很直,你们为什么不穿自己的服装,为什么要穿牛仔裤,当时我们回答说难道你不希望我们穿的便捷吗?这个也反应一个情况,回过头来我们一直在讲所谓中国设计,你去看美国、英国,他们会讲什么叫美国设计,英国设计,或者意大利设计,我们自认为我们是弱势文化的设计,相对来讲我们没有信心,去强调中国的设计,所以我很赞同把设计做好,应该是国际化,我们讲究的是原创,我们不必一定要为了做到中国,最后我们失去了原创,我们更强调去发展原创的话,我们是不能很好发展的。

 

谢海涛:作为设计最本质的东西是满足精神的含义,是对物业价值的发现和提升,我希望在今后设计师从业者,包括像我们空间消费者,更多感受到设计质量,在空间当中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

 

周长积:我理解中国设计,未来影响中国的设计,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点毋庸置疑的,中国的设计源于中国。

 

赵红红:我就不总结了,大家都听到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互动一下,下面的来宾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设计影响中国,其实这个话题很沉重,1984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在深圳开过一次会议,当时讲道:在中国怎么样把中国的设计搞好,想把中国的东西表达出来,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比较年轻,听不懂,但是后来我看到台湾一个建筑很振奋,这个设计是澳大利亚人设计的,但是他把中国精髓的东西加进去,后来我们就想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上面还是有点混乱,搞不清楚什么叫设计,不知道该怎么设计,我现在就在苦恼这个事情,什么是自己的设计,什么是中国的设计,现在我觉得外国人对我们研究还多一点,我们好象有一点中国的符号,就觉得是有中国的东西了,刚才有一条讲的非常好,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如果没有这条就是死路一条。

 

我觉得台湾设计师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打出来,现在管理层的思想是有点落后,有些地方确确实实定位不准确,他们也搞不懂,没有办法,先靠自己做,然后靠自己再影响领导层。

 

赵红红:你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座很多也有感想,但是我希望你们提问。

 

提问:我想问一下各位大师,对一个毕业两三年的年轻建筑师来讲,你是否同意他自己出去办一个工作室,自主创业呢?

 

王铁:我也遇到过这种问题,但是我那个时代,我自己在上大学之前,上学经过系统的教育,画了四年的图纸,毕业之后我觉得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但是按照现在的教育很难,首先制图识图审美是一个教育漫长的过程,虽然你学会了很多,在计算机辅助领域操作程序,解救了疲劳的工作,但是作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年的积累才可以完成,只是从某种形态上,操作软件像画写生画出来这个,这个就不可能成为原创的设计师,我们现在社会天天招要人才,也可能是千里马太多,伯乐太少,还是说学生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掌握,到什么基础上再去学习,过分太早就造成后续的影响,刚才我前面讲的找不到人才,社会天天需要人才,就像老师讲的《劳动法》的改变给企业带来非常沉重的观念,日本大学生毕业就要在公司从事两年助手的工作,他们没有机会搞创作,我们毕业之后就是要承担最危险的工作,这种精神是很好的,所以对于年轻人毕业马上工作太早,就像华人一个建筑师讲,他是完整精神各方面的积累。

 

郑曙阳:我同意王铁教授的观点,实际上我们设计师,关键你的积累不是其他方面,最基本你有没有,像我们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读研究生,学校门都没有出过,包括与人沟通一般技巧都没有掌握,马上自己就挑头干,一开始就要碰壁,面临的人际关系就很麻烦。

 

赵红红:不光是技术,财务问题,管理问题。

 

郑曙阳:从设计师最佳年龄是40岁—50岁,这几年是黄金时期,你别急,不是说我们设计搞的不好,我们上大学都已经快30岁了,正好赶上文革那个时候,但是你不能说文革那段完全就不是浪费时间,也是学习,还是有收获的。

 

赵红红:处处留心皆学问。

 

提问:我是来自成都大漠事务所的,我想请问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设计师面临强大的国际力量冲击,我们自己也有一定的压力,另外我们这个设计行业有很大的特点,基本上做自己起来的,要成为一个品牌性比较困难,所以我想问一下谢海涛先生,我们中国的设计师资源有没有可能性进行强大的整合,应该是怎么样的发展,当洋人航空母舰来到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想一个办法,把我们这些小船们至少先捆绑在一起,或者变成一艘航空母舰。

 

赵红红:怎么去面对挑战,是否能够整合。

 

谢海涛: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一方面在所谓洋人当中有压力,有风险,但是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一些优势。我举几个例子,中国特别是现在40岁左右的一代设计师,实战的实践经验的体验,恐怕比同龄的境外设计师是有优势的,应该有自信。

 

第二个如果在中国本土主场面对一些客户案例,总体的客户需求是没有脱离中国的版图,我们看他在需求上也是非常有中国深刻文化的需求,不管是本身是中国人,或者不是,哪怕就是一个外国人我相信他来到中国之后,在文脉和熏陶下,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在应对这样需求的时候,实际上,咱们中国的本土设计师也是有优势的,这点我们可以讲一下王红,他是第一个得英国室内设计师奖的英国设计师,他得奖的作品是一个住宅类的作品,他运用了一些北京的东西,王红就讲,只要把我们儿时感受的,可能是大院一堵墙,非常平和摆到我们作品里面,跟别人分享我们的愉悦和体验的,我们就是国际的,我们就可以被别人认同。

 

提问:谢谢你谢海涛先生,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把中国的设计力量整合起来。

 

谢海涛:整合的基础首先我们有这样的优势,整合的办法是有道路的,现在清华有一批学生在组织一个团体,你刚才问到也是成长效率的问题,都不失为比较好的一条路,我跟咱们大漠发起人谈过,你们这种联合,原来大家各自有20年的设计积累和体验,作品比较分散,但是通过联合一下子就变成很有厚度的公司,这个质变组织方式,创新的好与坏,也是基于我们刚才讲的本土设计师,民房和文化上的特制优势基础上,如何再加上联合,在互联网时代,或者是和我们同志们在互联网层面上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教育,政府,等等产业仪式上的调整,政策一些到位,我们所谈到设计产业的崛起,和创新性国家,作为国策的提法,就可以落实在我们产业增长上,这个是我的回答。

 

赵红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项目的整合,其实做大未必好。

 

史南桥:把设计力量捆绑起来,我不知道这个意义是说能够好办事,还是所谓的集思广益,不要讲我在台湾大家都是以个人工作室为主,我了解到欧美有一个思路,他们都是以团体的形式为主的。他其实不是在标榜规模有多大,反过来讲,真正所谓的创作经常是很个性化的,主观的,即使是一些合作,但是个别的案件他们有自己个别的想法,所以我不认为要把设计做好是靠人多能够解决问题的。

 

人多有更好的资讯取得,能够得到更多的创意,升级,这个是很好的,以我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很难靠人多就可以把设计做好。

 

赵红红:其实我有一个经验,做水立方的总设计师赵小军有一次介绍他们公司的经验,项目分包,找最好的,音响他们自己公司就分包,包括做水立方那块也是分包出去,全部是找最好的设计师,有多种模式。

 

提问:谢谢大家,我是中国装饰排行榜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大师,设计能够中国,必将为中国设计思想体系。

 

王铁:关于先有体系和后有影响的问题,实际上这是并行的,在中国这个时代,把哪个放前,哪个放在后面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关键是全体一体化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我们必须跟上这个社会,跟上这个城市世界发展的列车,所以建立中国设计体系是我们在运用中建立的,30年代由于大量的建设项目飞速的发展才使室内设计师的队伍像今天如此的庞大,震惊全世界,从事这个职业可能相当于欧洲的人口差不多,今天开玩笑,马路交通警察站岗问他是学什么,就是学室内设计的,这个是运动的,这个体系是在运动中成长的。

 

郑曙阳:我很同意王铁的观点。中国本身改革开放30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当时邓小平为什么可以把这件事情干成,如果一直说形式,改革开放肯定是做不成的,是同步发展的。

 

提问:谢谢各位老师给我机会提问,我现在发现目前我们论坛上,至少有5位是高校的设老师,而且是南北高校的设老师汇集,我刚才在采访郑曙阳教授的时候,也提到过,目前我们高校不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在我们教学上有一定的混乱,我们抬腿比较快,但是脑子反应比较慢,就是因为国家发展速度比较快,从教学里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有山东的老师,也有北京,还有深圳,广东的老师,如果我们国内高校的方式有一定问题的话,南北教学上有没有一些差异,形成各自的问题。另外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有很多的论坛在参与,南北设计师在交流,我想问一下,我们南北的高校学生现在有没有机会听到我们设计师的交流或者是南北这样一个教授相互来传达各自教学理念,如果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来自各自的老师、教授传授各种教学方法的话,也许可以弥补目前我们设计高校所面临的一些教学问题,给学生更多实践的理由和经验。

 

蔡强:这个专业活动做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很发达,相对来说学术活动很多,我们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这个待遇,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南北学生差异在哪里呢?广东的学生经济方面思路活跃一点,我在深圳大学从教,深圳大学的学生以广东招生为主,以深圳学生为主要学苗这样的学校,每年有内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想大家听我讲这个话就知道,门槛就偏低,全国统一来考试,公平竞争进到学校,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名校就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有差别,同样都是受到相同的教育,师资也差不多,也跟土壤有关,他们对社会的实践,经济上的运作脑袋反应比较快,前段时间电视采访小孩,家长平时都做什么事情,我爸爸两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小二吃饭了过两天再说,赶快你要迟到了,你要晚我就扣你的钱,是精力的问题有影响,环境对经济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如果是三流的学苗想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有难度。

 

王铁:我接着老师的话讲,说到学苗的问题,我认为高等教育的今天,每个学校的学生对于学苗来讲问题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是在师资的层面,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师资来源比较复杂,而且层次确实参差不齐,教师队伍都不齐,教的学生自然就有差别,我认为是教师带来的不均衡,使学生产生这种差别,学生录取是有国家分数线教师没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那种,高校的教师确实春天问题,我倒认为应该给高校现在从事设计专业的教授们,重新给他们换班,让他们思想意识更提高,这样才可以使千里马有更多的人找到,现在是千里马太多,伯乐太少了。

 

周长积:目前的师资每个院校都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教改之后,你的专业,地位就不同,中央美院就是培养大师,特别是在各个地区省份,应该针对本地区的市场来培养,这个是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做到的,仅仅是四年,老师在教课的时候是不是上进,课程的安排是不是合理,关键是开始在上学期间也可以实践,大部分教环境艺术的老师,关键是老师投入程度不够,现在有好多艺术院校,考生很多,因为好就业,现在不是以前了,毕业意味着失业,真正失业也不是很多,主要的是有能力又要上岗,所以下一步对我们也是一个思考。

 

从目前来讲,现在全国的学术机构很多,一个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经常搞学术交流会,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等等。

 

赵红红:实际上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不少。

 

周长积:这样的信息是不够的,关键是在交流当中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赵红红:谢谢周教授。

 

王铁:我认为刚才周院长讲的交流确实有,每年四个学会,几乎就是庙会,不是交流。

 

郑曙阳:设计教育的大问题,所说的南北差别,实际上所反应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中国设计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他的基础课的设置有最大的关系,这个是最关键的,技术层面,科学层面的东西很高,艺术层面真的要掌握是很难的,就是现在很多教育完全是用美术的教育基础模式来代替设计教育的基础模式。

 

赵红红: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探讨不断的改进来推动中国设计向前发展,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我们论坛就到此结束。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