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中国馆设计掀起岭南建筑风

日期:2010-04-23 11:41:54  来源:新快报        点击次数:1163    

还有8天,上海世博会就将正式开启大幕。4月22日,在广州举行的世博会中国馆丛书首发仪式上,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大赞中国馆设计及其理念,同时盛赞其总建筑师何镜堂。而对于网友将建筑风格传统的中国馆PK时尚的英国馆,多名国内建筑名家表示,英国馆的设计外形很“讨巧”,但中国馆是一种国家的象征,要体现大国风范,它不能跟英国馆比时尚。

中国馆设计不能过于时尚

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始试运营,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自然对国内外场馆设计有了一番比较。有网友认为,英国馆的设计显得格外时尚,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提到中国馆,大家经常会想到篆刻、龙凤一类的传统文化符号。有网友提出,中国馆设计是不是也应该时尚一些?

对于这个问题,何镜堂院士表示,他最看重的是中国馆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中国作为此次世博会的主办国,中国馆就要向世界人民鲜明地展示出,这就是“中国的”建筑!通过这次和北京、上海的设计团队合作,大家南北思路结合,都力图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华智慧。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也解释道,英国馆的设计外形很“讨巧”,夺人眼球。它主要是配合英国馆有趣的种子展览。而中国馆是引领世博轴的建筑,更是一种国家的象征。在这种建筑的设计上,时尚往往要退居其后。他总结说,中国馆设计体现大国风范,“品格要重于风格”。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认为,多数过于前卫的建筑出于实用考虑,展后是要拆除的。而中国馆这样的主干展馆,日后留作纪念或投入他用,设计就更不能过于时尚了,“因为它不是时装”。

中国馆观众或为别馆35倍

“我知道中国馆的建设有多难。我可以说,任何一个效果图,都比不上它真正的风采!”专程从上海赶来为何院士捧场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吴志强说,估算中国馆的参观人数会达到其它展馆的35倍。

“我们把中国馆安排在全场的最中央,这样才能照顾到最多的游客。”他表示,中国馆最受游客关注,同样也不会令人失望。场馆不仅在文化表现力上做足功夫,技术层面也毫不逊色。

吴志强还对一年365天的阳光照射情况都做了详尽观测,结论是:炎炎夏日里,没有一寸阳光能晒到中国馆里面,而从10月1日开始,阳光开始进入中国馆;到了寒冷的冬天,中国馆的日照保证每天至少6.5个小时。

吴志强接着介绍:来到中国馆,当你感受到夏天凉风习习,冬天有一缕阳光照到背上。中国馆所表现出来的高超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当代建筑的水准,是中国这个时代的建筑标志;也正是因为中国馆,岭南建筑得以进入中国当代建筑的创作主流。

中国馆渗透岭南建筑精髓

作为岭南建筑学界旗帜性人物,何镜堂院士在中国馆的设计中,渗透进了岭南建筑设计的精髓。中国馆内设计分离国家馆和地方馆,就用到了岭南建筑时常见的对流“拔风”技术。而“身姿”最高的国家馆,如何安全升高,底部架空,也考验了这支岭南设计团队。最重要的是,在团队作业中,始终坚持着“地域性” 设计理念。“我们决不会随随便便把个牌楼安到上海。”何院士说,设计是要结合当地环境而适当采纳技术、创新建构。而这一点也最为吴志强赞赏。“我说岭南建筑设计会引领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主流,并非设计外形的扩张,而是精神的传达。”他表示,奥运鸟巢、央视大楼这些城市乃至国家名片都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中国建筑界一度显得异常灰暗。现在中国馆这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完全由国内团队协作完成,“中国建筑师也有了内心支撑。”

“奋力而为,守土有责”,吴志强盛赞何镜堂所率领的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是“英雄”。

何镜堂

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教学和研究。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体现在大量的建筑创作作品中。他主持设计了100多项重大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奖。他主持设计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鸦片战争海战馆、深圳科学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作品。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