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卜石艺术馆 与玉石共生的建筑(组图)

日期:2013-08-28 12:26:47  来源:《时尚家居》        点击次数:1250    

(图:泥塑佛像的影子孤独而有力地投向碎石路的曲线,也想脱离形骸的束缚而去吗?)

掩映于徐汇区高密度商铺与住家的喧嚣红尘处,一栋有着不规则竖条窗的现代建筑,以其质朴的构成式外观带来满目清静,这便是卜石艺术馆,一处以“当代玉雕”为主题的顶级会所。“卜石心物,自然而生”,正如万年沉积的玉石在艺术家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这栋房子从最早的幼儿园到建筑事务所,到现今集艺术品鉴赏与收藏及文化交流的艺术馆,也已经延续了三次生命历程。负责这项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创盟国际设计总监袁烽,把这次设计看作是“和这个房子一起享受生命意义的过程”,因为“生命的痕迹才是最有意义的美学”

(图:卜石艺术馆的外观简洁而意境悠远)

(图:混凝土的扭转墙面打破了踏步、门洞与扶手的必然逻辑,暖色黄光暗示着暧昧边界的可能出口)

观照心念的空间

推开厚重的古铜色大门,朴素的混凝土和木质墙面让人顿时安静下来,仿佛纷扰世事都被阻隔在这溢满灵气的空间之外。向右一拐是豁然开朗的挑高大厅,午后阳光从满墙的两楼层玻璃长窗映照进来,投落在一浅池的墨底水面上,几尾游鱼和潋滟在混凝土墙上的波光,涤荡去仅剩的一点儿躁动。这个公共空间尊重了原有建筑与室外花园的对景,并赋予其新的充满禅意的场所感,同时,通过中央的交通楼道将南北两部分功能空间衔接起来。折叠的动线与旋转而上的形体,是建筑设计的灵感、在动线的空间折叠中完成了空间逻辑的重塑。不规则的曲面墙体将建筑的其余部分分隔成了若干个微展示空间,包括底楼的常规作品展厅和二层的VIP 品鉴空间以及更为休闲的茶室、禅修室和品酒区。

(图:谦卑而低垂的头颈,仿佛在向这空间中的能量致礼)

 

(图:扭曲的空间形态充满拓扑学的哲思)

拾级而上,踏步、门洞、扶手、板梁,这些可识别的建筑构件彼此之间构成了微妙而又合理的对位关系。如同袁烽的解释,“连绵不断的空间扭转,带来的同时是人对运动体验的重新定义,倾斜与平衡,连续与边界,复杂的几何关系逻辑打破了传统点线面的层级关系,但又显然不是一种简单的、失控的、随意化的处理:每一个可感知的线条都在空间中有其逻辑意义上的必然性。而扭转的曲面又将这样的一种必然性弱化,使得参与者始终在一种‘必然与偶然’的中间状态”。面对左边通向敞亮竖窗的楼梯和右边通向三层禅修室的楼梯,观者有一刹那不确定的犹豫,这一刹那便观照了心念的起落,体验到漫游中无尽的寻觅。

(图:不规则的曲面墙体将展厅分割成若干个微展示空间,也定义了观展的流线)

(图:别致的展示设计,玉石散落地嵌在流线型墙体中,毫不刻板)

玉石与空间,谁成就了谁?

艺术品鉴赏现已成为当代高雅的文化审美享受,以文会友,以藏会友,雅之大者。卜石艺术馆呈现的主角是当代玉雕艺术家邱启敬的作品。其抽象写意的风格,讲究的是一种物我浑然一体的风骨,非古非今。关注“当代性”与玉石“材料性”之间的对话,把每一个沉睡的形象从玉石自然外表的禁锢中解脱释放出来,提倡一种返璞归真、利万物而不争的心境,一种“物本天然,心物归一”的生活哲学和儒雅脱俗的生活方式。而建筑与展品之间是共生的关系,黯黑的流线型墙体上,散落地嵌着暖光的剔透花窗,玉石在这样的空间里,自在地流露着浑然天成的意趣。当代玉雕气韵连绵、至简而大象无形的内在精神,与非线性的曲面建立起的空间逻辑契合,这种巧夺天工的意蕴与意境,由这样的不规则空间模块和流线型展厅来呈现,表现得极为自然而又意境悠远。

(责任编辑:许馨)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