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新加坡:注重绿色建筑产业链

日期:2013-10-22 12:31:16  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击次数:3592    

绿色建筑一直被视作“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使其“接地气”———开发商积极参与、消费者认可买账是重点又是难点。

新加坡在推广绿色建筑过程中却做到了这一点。在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最近发布的世界绿色建筑趋势报告显示,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新加坡企业2012年的绿色参与度最高———64 %的新加坡企业实施了至少60 %以上的绿色项目,而其他国家只有 28%的企业这么做。

“到2015年时,新加坡的这一数字预计达到 89 %。”

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新加坡建设局局长姜锦贤博士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道出了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创造真正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并不是一个行业一个机构的责任,而且也不能孤立地实现。在新加坡绿色建筑行动中,公共部门、民营企业与个人( PPP)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政策:胡萝卜 +大棒

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起步早、范围广,涉及办公楼、住宅区和商业区。新加坡绿色建筑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引领。早在 2005年,新加坡建设局就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计划”。新加坡绿色标志是评定热带地区建筑物环境可持续性的标准,旨在保证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使开发商、设计师和承建商提升在项目概念、设计以及建筑过程中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新加坡的绿色标志从能效、用水效率、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特性和创新五个方面对建筑物进行评级。评级标准分为 4个等级:白金、黄金 +、黄金及认证合格。

在推出绿色标志计划之后,新加坡建设局分别于 2006年和2009年发布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绿色建筑总体规划,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中包括绿色标志建筑面积( GM-GFA)鼓励计划: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建设更高绿色标志等级(白金或黄金 +)的建筑,新加坡建设局和城市重建局于 2009年推出了一系列奖励建筑面积的鼓励措施。对于达到绿色标志白金和黄金 +等级的开发项目,城市重建局将在其总体规划的总容积率控制线之外额外许可其一定的建筑面积(黄金 +项目额外许可1 %的建筑面积,对于白金项目额外许可高达 2%的建筑面积)。

此外,取得绿色建筑标志项目也可以获得政府的现金奖励。新加坡的 1亿美元既有建筑绿色标志鼓励计划(GMIS-EB)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升级和改造建筑物的现金奖励,主要承担为提升既有建筑能效而安装高能效设备的 50 %费用(绿色标志白金项目最高为 300万美元);另外一类是“健康检查”计划,这是一种旨在确定空调设备效率的能源审核措施。新加坡建设局承担这一健康检查的 50%费用,其余 50%由建筑物拥有者承担。

随着新加坡上述各项绿色政策和鼓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新加坡绿色建筑项目从 2005年仅有 17个,发展到现在的 1600多个,约 486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已占新加坡总建筑面积的20%。如今,新加坡又提出到 2030年“绿化”新加坡至少 80 %的建筑物,以及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能耗在 2005年基础上提升 35%的国家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政府给予资助,还兼有‘大棒’,即立法。”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高级署长许麟济强调,针对既有建筑改造,新加坡立法要求业主在更换门禁系统和空调系统时,必须达到绿色标志最低标准,“毕竟一栋建筑空调系统冷却塔的寿命一般要 12年 ~15年,这就使得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既有建筑达到绿色标志最低要求”。

同时,它还意味着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从鼓励开始变为立法强制。据了解,早在 2008年,新加坡建设局就进一步完善《建筑控制法》,发布了《建筑控制(环境可持续性)条例)》,要求新建建筑和进行重大改造的既有建筑至少达到规定的最低环境可持续性标准,即达到绿色标志认证合格等级,它表明所有新建建筑及部分既有建筑改造被纳入强制认证的范畴。

2011年,新加坡建设局宣布:计划将最低绿色标志标准延伸至所有进行改造的既有建筑。据悉专门的监管条例将在 2014年 1月生效,届时新加坡将成为全球首批规定既有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执行:培养 2万名“绿领”

“推广绿色建筑,尤其是到2030年完成 80%建筑物绿化的目标,必须培养发展绿色建筑的行业能力,让建筑师和工程师知道如何设计与建造绿色建筑。”姜锦贤指出,新加坡建设局的目标是培养 2万多名“绿领”人才来从事这个行业。“没有行业人才的支持,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绿色建筑规划目标的。”

据统计,新加坡现在从事绿色建筑开发、设计、建设和维修的“绿领”约有 4500人,为在 2030年前实现绿色建筑占比 80 %的目标,“绿领”人才到 2020年需增加至 2万人。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新加坡建设局制订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培训框架,其旗下的培训机构建设局专业学院开设了多种培训课程,以实现到 2020年时培养出1. 8万 ~2万名 PMET(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及绿色专家,用以开发、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绿色建筑。这些专业人士将是引领新加坡未来走向更持续的核心能力基础。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积极协助培养国外绿色专业人士。根据2012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委员会与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签署的《绿色建筑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内容,新加坡绿建委将和中国绿建委共同培养绿色建筑方面的人才,培训内容包括施工监管,建筑设计、运营和维护等。

落实:设计、建设、运营“三位一体”

在制定绿色政策与培养人才的同时,新加坡建设局从一开始就考虑将绿色建筑产业链各方纳入到绿色建筑计划中来,包括开发商、设计师、工程师、供应商等。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开发商发展绿色建筑的价值,在最初制定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我们就推出了一些激励方案,让开发商、业主对既有建筑翻新和新建绿色建筑产生兴趣。”姜锦贤指出,“对于私营企业,绿色建筑也有明确的商业理由和许多长期益处,尤其是一开始就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方法”。

在绿色建筑自身成本控制方面,近年来新加坡新建的基本绿色标志建筑的额外成本为 0.3 %~1%,新建绿色标志白金建筑的额外成本为 2% ~8%。在达到一定规模且业界更熟悉绿色建筑设计之后,这一额外的成本还将逐渐降低。同时,通过节省能源可轻易地抵消这些额外的成本,回收期一般在 2年 ~8年。

另外在本次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新加坡建设局科技发展署总署长陈天聪也提及绿色改造在评估方面的影响力。研究表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在零售物业与办公建筑方面分别可以带来2.69%、2 .32 %的资本价值增值。

但姜锦贤亦指出,设计在绿色建筑规划中占比很小,绿色建筑关键是后期的运营与维护,这样才能达到节能、节水等目标。“只有发展整个绿色建筑打包解决方案,才有机会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根据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业主可以在设计阶段提出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申请,建设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做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但是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每 3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

另外为了确保既有建筑改造之后“绿色表现”维持在最佳水平,根据新加坡的《建筑控制法》要求,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改造除了达到最低绿色标志标准外,建筑物拥有者还需要对建筑物的冷却系统每 3年进行一次检查。

新加坡国立大学整体建筑效能研究中心主任李修贤副教授也表示,就整体建筑效能而言,我们不仅仅关注建筑设计,也要确保建筑的管理和使用,改善整座建筑的能效水平。这意味着要持续监控和管理各种环境指数,比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光照度等。此外,也要管理用户的使用模式。“只有在用户有节能意识的前提下,节能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