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艺术与设计联姻主题沙龙对话(组图)
——大师思想火花的碰撞

日期:2014-10-10 10:06:00  来源:城视窗        点击次数:15    

【导读】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点,由北京城视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筑邦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院联合主办的城视窗网上线新闻发布会暨“艺术与设计的联姻”主题沙龙活动,在北四环居然之家顶层国际设计中心盛大举行。

图:“艺术与设计联姻”主题沙龙对话现场

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点,由北京城视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筑邦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院联合主办的城视窗网上线新闻发布会暨“艺术与设计的联姻”主题沙龙活动,在北四环居然之家顶层国际设计中心盛大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宋庄艺术区创始人胡介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北京设计界“四大名佬——孟建国、梁建国、李俊瑞、林振中 ”和《城视窗人物访谈录》所采访过的70多位艺术设计界嘉宾与北京各类艺术家、设计师代表、国内中央媒体、行业媒体代表近200位嘉宾共同出席,就艺术界与设计界共同关心的艺术设计话题——“艺术与设计的联姻”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同时也见证了城视窗文化传媒的正式起航。

由艺术设计领域“媒介人物”——李俊瑞主持的“艺术与设计联姻”的主题沙龙,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让设计与艺术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设计师与艺术家联手进行更深层的合作与探索。

下面是各位嘉宾对“艺术与设计的联姻”主题沙龙所进行的精彩探讨和各自的观点。

图:特邀嘉宾主持李俊瑞先生

李俊瑞: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设计与艺术的联姻”,其实在以往,往前退到中世纪,艺术和设计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目前的情势下设计学院以及各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即设计和艺术是分开的,因此今天我们就艺术同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先从建筑说起,当我们到城市去参观时,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雕塑还是装置艺术都是建筑的一部分,这部分的见解先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有请庄院长。

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先生

庄惟敏:今天这个论坛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是主角,建筑师有时会有些困惑,因为建国到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说到建筑的教育,我个人认为离艺术和文化越来越远了,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土地紧张、人居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建筑的手法尽量快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建筑偏向于更多的功能满足,成为了建筑的唯一目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在的建筑师和我们的大师级前辈相比又有区别,从改革开放三十年到现在,所造就的一批建筑师,在艺术以及艺术的敏感度上都在慢慢下降,这让我想起了我进校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们讲了梁先生的一个故事:梁先生每个周末请系里的年轻老师们到他家里做客,他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指着他们家放在橱柜上的一只陶制的猪,问那只猪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它有什么“功能”,其实它看不出具体的形状,但是梁先生说,你要看出这只陶猪的美来,你的修养就到了。我想在这个层面,建筑师越来越多地关注了功能的意义,但忽略了精神的意义。所以海德格尔说了,“诗意地栖居”,建筑其实就是诗意地栖居,“栖居”指的是“功能”,就是可以住,可以使用,但是不要忘忘“诗意”地栖居,那指的是精神。所以今天说要谈点感想,我想艺术回归到设计是最本能的东西,今天用“回归”这个词我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的建筑师缺乏艺术的意识,因此“联姻”的意义巨大,但同时我也有一个疑问向在座的艺术家提出来,艺术作品融合在建筑里,同建筑相得益彰,为建筑添彩,这很显然没有(功利的)目的,但有时候建筑师会对此排斥。排斥的原因就是他会觉得这艺术品会比建筑本身还精彩,精彩到因为它(艺术品)没有功能意义,所以它的精彩是在精神层面,这感觉让建筑师不大爽,,所以在这一层面想听听艺术家的意见,就这种完美结合它的关键点在哪里?

图:宋庄艺术家王强先生

王强:我们要把“建筑、艺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所看到的顶层设计中心,看到这个空间的感觉特别好,设计得很特别,很漂亮,光线明亮,装上画以后更漂亮了。我觉得设计师在设计空间时都应该多为艺术家想一想,因为设计师老着的是“我的设计是什么东西”,“这个空间是干嘛用的”,它(空间设计)是装人、装精神、精神产品的,比如我们今天带来的这些精神产品(赠书,画),这些产品都不错,而社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需要艺术,城市需要艺术,单纯的钢筋水泥很枯燥,谢谢。

李俊瑞:我补充一下,艺术和建筑是有些区别的。艺术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拍卖,宋庄的艺术家特别多,但和建筑无关,那些艺术是指价值,是指这幅画值多少钱,买完就放仓库里面,和建筑就无关了;今天我们呢不谈这部分,要谈的另一部分。陈老师(陈明),把这个话题接过来。

图:缤纷传媒出版人陈明先生

陈明:关于艺术和设计我想我没法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就简单地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经历。我最早88年毕业于美院之后,大概90年左右我特别痴迷于设计,觉得建筑空间特别有魅力,就一头扎了进去。但我觉得我不是专业设计出身,特别自卑,后来经过一番自学努力,在做到一定程度后在世界各地看了很多优秀的设计环境、空间,我发现打动我震撼我的建筑空间都是在建筑中超越了建筑功能,在空间中创造了一种具有理想、具有精神层面的享受,这让我明白了无论是建筑、室内还有产品到了一定程度上它一定追求的是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空间,同时去发现很多质感、手法,都是绘画的手法与艺术是一回事。因此我这几年在做设计当中忘记了艺术的很多东西,也唤醒了我的这个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个设计和艺术真的是一回事,很多设计师其实也是艺术家,很多艺术家也是设计师,于是我选择了做《缤纷》,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设计的介绍、艺术的介绍,我觉得这其中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刚刚参观过这里的样板间也看到了一些当今优秀设计师的作品,特别打动我的是梁老师的“梁建国之家”,他在这个空间里创造了许多艺术的梦想,以及艺术文化的存在,这些都超越了基本功能,下面就请梁老师说一说。

李俊瑞:这个顶层设计中心就是梁老师设计的。

图:北京集美组执行总裁、创意总监梁建国先生

梁建国:我觉得设计就像老子说的一句话一样,能说出的都不是道理。这里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今天城视窗上线发布会能在这里举行,我觉得其实比我做一个设计还要开心,因为当你设计的空间有人来的时候,这个作品才能叫完成。所以开始有人开玩笑说老梁,怎么这个地方会比最开始大很多,我可以真实地告诉你们,每个人在他所站在的地方都是一样大,只是我做得好一点,我想大家进去了以后这的东西才能叫完成。艺术和设计的结合我觉得是在说一回事,其实几千年来都在谈这个问题,因为古人都谈得特别好,但我觉得有一点,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需要艺术,因为我不懂艺术,我只能留给大家,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城视窗在这里上线,那么这是大家的一个平台,当初做这个地方,我认为成功的一个地方就是留白,而后面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做,并没有完成,我也不希望它马上完成,那么今天看到的这些画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把这个画廊尽快搞起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行为结合在一起。而思想,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经常来这里,这里是沙龙,要说更深的我没法说,只是提供给大家这样一个场地,来完成这一结合的可能性。

李俊瑞:可以说,建筑师往往说自己的道理,艺术家说自己的道理,室内设计师就插进来了,又谈自己的感觉,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得进入到市场,那我们就来看胡书记如何把艺术带入市场,请讲。

图:宋庄艺术区创始人胡介报先生

胡介报:今天跟大师坐在一起真是外行,但我这个外行就谈谈感受。因为在地方工作就是个感受。感受对了路就选对了,感受错了路就选错了。我说几句宋庄的由来。宋庄有了20年的发展了,从圆明园到宋庄有20年的迹印,但是真正作为政府重视、政府来扶持、政府来支持这些艺术发展、搭建舞台是从04年开始策划,05年启动,这一过程又是一个十年的发展。从我的工作经历来讲,我在宋庄做党委书记之前在在永顺镇做了五年的镇长,那个地方是以城市建设为主,恰恰是在这五年中获取了一种跟艺术有关的要素,那就是苏荷的概念。2001年时那时我们那儿有一个项目让我起名字,而这个起名字勾起了我对一篇文章的向往,那篇文章就是讲的苏荷。苏荷的形成就是从废弃的仓库区发展起来的,艺术家去了以后把那个地方搞得艺术化、个性化、时尚化,于是它把优秀的企业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集中起来,成为除纽约华尔街之外闻名世界的一个艺术区,苏荷也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这篇文章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有一个项目,我给起名叫“苏荷时代”,但那时缺乏一个要素,即艺术家的要素,当时的永顺镇没有那么多的艺术家,所以没有把这火花撞动。04年到宋庄任书记,我做地域调查发现那个地方发展经济很好,那时小铺村有164个艺术家……

李俊瑞:我打断一下,那时宋庄有多少艺术家?

胡介报:现在注册的艺术家有上万人了,两千多画室。

李俊瑞: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运作,没有这些运作这些画家也活不了……下面请林老师讲一讲。

图:中美圣拓建筑设计总经理林振中先生

林振中:建筑和艺术从西方来看,从达芬奇以来,认为建筑师是从艺术发展而来,建筑师要有艺术修养,要有艺术的眼光来做事,本来这两者就是要结合在一起,艺术、生活、设计本来就是一体的,能够予人愉悦,从衣食住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谈设计未必只是在谈一个设计或一个艺术,室内设计,包括平面工业设计基本上都和纯艺术息息相关,和生活、美学结合在一起。

图: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建国先生

孟建国:说起建筑与艺术从改革开放以来就越来越远还真有道理,以前毕业的学生都是工艺美院的,搞设计画画都特别好,现在的状况是所有的大学都是一个系,绘画、艺术已经不考了,工艺美院同清华合并后变成专业课超过文化课,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艺术与设计联姻争取从今天开始。能够让设计更艺术,从这里算是开头,能让二者结合起来。我不好意思说一句话,梁建国也好,林振中也好,包括我,我们真的是没图钱也没图名,这两样我们三个人也不太缺,真是是想支持城视窗。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建筑师在业内很出名,但业外的人知道的就很少,比不了那些影视明星,我们就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通过视频节目,能将设计师建筑师推向更广阔的社会;促使我们做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我一直以为设计是设计和艺术的结合,想做一个桥梁,一个平台,是要把艺术家、设计师通过沙龙、活动相互了解,让大家相互熟悉,共同把项目做好,把设计做好,同时给艺术家开辟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我相信除了拍卖级的画家,剩下的画家虽说过的不是很辛苦,但应该说是不太富裕,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项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手里的钱越来越多、随着人的审美观点越来越强,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家庭、进入项目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到那时候艺术家的画作就可以成批量成系列地卖……

李俊瑞:所以到时候艺术家要请你吃饭,请建筑师吃饭,要请设计师吃饭,因为建筑师设计师掌握着全局,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让艺术家和设计师见面,总得有一个恋爱过程……

孟建国:见面很重要,为什么叫艺术家和设计师联姻,要非常熟悉,因为做项目要有一个主题,实际上就是让大家的设计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有文化,需要的是真思想、真文化进入设计里。

城视窗发起的这场“艺术与设计联姻”的主题对话,现场嘉宾都达成了“艺术与设计相互结合必要性的”共识,使各位行业领袖都自从自身专业与感受畅谈了艺术同建筑(室内设计)融合的可能性、未来整合发展的可行性。而城视窗所秉承的 “科学人居,艺术设计”的传媒宗旨,也将在实践中整合出一个广阔的可供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图:“艺术与设计联姻”主题沙龙对话现场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