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北京巡展
——2008北京•亚太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日期:2008-09-19 12:22:09  来源:china-designer        点击次数:5000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陈德坚先生、翟东晓先生、周军、赖军、林周勇先生,还有梁景华先生、全勇先生来参加我们的《后奥运时代中国设计的未来》高峰论坛。接下来我把话筒交给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的CEO全勇先生,由他来主持我们这次的论坛。 

《后奥运时代中国设计的未来》高峰论坛活动现场

全勇、赖军、梁景华、陈德坚、周军、林周勇(从左至右)

全勇:今天下午非常高兴来到这个活动现场,今天我也是客串,我也从来都没有主持过,就跟设计师们做一个交流,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后奥运时代中国设计的未来》,我们设计的发展是跟中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我首先想问陈德坚先生一个问题,因为陈先生是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的主席,操作APIDA这个项目,而且今天他的这个演讲,我个人认为基本上表明了在我个人心目中室内设计的趋势,就是品牌化跟不同专业人士不同的合作,我想在这方面,陈先生在大陆的市场,室内设计的阶段是一个怎样的看法,香港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是不是将来大陆室内设计发展同样的趋势?

陈德坚:我们中国内地在10到20年前完全没有室内设计这个观点,都是去做室外的。但是现在都有很多的课题,有很多的大学都在做,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会有很多专业的东西,有专门做专业的东西,刚才说了有灯光设计,还有品牌设计,还有很多不同的设计师,分得再细一点,还有做餐饮、住宅等等的。我觉得将来的发展,还是从专业性去走,去分得更细,我们能够分得更加清楚一点。

全勇:那么您除了您本身是一个设计师之外,还在经营一个设计公司,那么在您的时间分配方面有矛盾,或者是对您个人和您公司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赖军、梁景华、陈德坚(从左至右)高峰论坛进行激烈问答中

陈德坚:我不知道对我的平台有没有帮助,可能有很多人认识我。至于参加比赛,我个人没有参加比赛。我虽然有很多作品,也有获奖的。我肯定会再参加比赛的,说到个人的时间,其实真的忙得不得了,我们社会上有很多的活动要参加。幸好我们聘请了很多专业的人士,像有专门推广的公司帮我们签合同,因为我们有专门的人去开会、工作,那么个人的业务其实在这几年当中,我们经常会很忙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早一点安排,如果有会的话,我们就会在很长时间之前定好,然后再安排时间。

全勇:梁先生很早就在做设计,好象从九几年开始就开始经营自己的设计公司。

梁景华:1994年开始有自己的设计公司。

全勇:梁先生做的这个设计公司,我相信也经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一个很高潮的时间,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期间,大家也知道整个房地产市场受到了挤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咱们作为设计师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个人也不知道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这方面想请梁先生给大家做一些前瞻性的介绍。

梁景华:以前香港经历的经营风暴,到后来的房价下降,我们从房地产的发起,基本上是原生态。我们以后依然可能会有人去做,每个人买房子的时候都必须装修,基本上是这样的,我们这个行业也不是什么企业,也不是赚很多钱。主要是有机会就做,没机会我们就充实自己,收到东西,把自己准备一下。我们要先把自己做好,把自己锻炼好,等有机会我们再发挥,我们以前经常用的东西我们可以再完善。

我们公司是1994年成立,1997年以后金融风暴,那个时候我们的商业很惨,很多产业都亏了,那个时候我们要坚持,尽可能地做,我们就尽量做好一点。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员工,比以前多了几倍。我们也没有想很好,只要把公司做好就行了。
全勇:看来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胜利。现在装修部出了一个鼓励精装修的政策,我知道在香港有很多精装修的楼盘,香港的室内设计师跟大陆比起来可能是很少了,因为大陆精装修的政策和国外的精装修方面,因为林总一直从事家装修这个方面,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从从业人员这块。

林周勇:其实中国的家装行业,从家装行业来说,不要说设计师去做设计,很多有名的设计师,整个比例的家装公司,他在行业里面的占有量没有超过30%,接下来更多的消费模式,要么请一位设计师来做。中国的设计市场还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市场,精装修的量虽然起来了,但是这个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说十年,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概念就是说,有很多理性的消费者,包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客户,他们买精装修的房子,里面都装修好了,这种客户的比例现在越来越大。还有一个就是二手房改造占很大的比例,这个就是给了我们设计师一个很大成长的空间。但是从这方面来说,可能会淘汰一些本身没有设计想法的人,对于真正有实力,有设计思想的,我觉得他们上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全勇: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说到底我们设计行业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们设计师打交道的就是业主,业主的需求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法。我记得周军先生做过一个卡丁车俱乐部,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不是对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是不是要熟悉这个项目,还有商业上的什么要求,这方面您有什么感悟。

周军:这个项目是去年做的,实际上我跟他沟通的时候,区别一般意义上的卡丁车这种汽车文化,我们这个是休闲娱乐,还有很多的文化,要把这些叠加在一起,在这些文化里边,我们要有一定的概念。因为在很久以来,就是说卡丁车这种项目,大多数都是在偏远的郊区,基本上都是露天,大家的概念是小孩玩的。实际上大家知道在汽车冠军司马克就是通过很好地练习卡丁车,其实这是一个成年人的游戏。当我们跟业主沟通完毕以后,通过这种认识,把这种赛车文化给体现出来,从而根本体现了不是一个儿童游戏,是一个成年游戏,有一个健康的意义,这里有很重要的因素。

全勇:看得出来,您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个项目的?

周军:是的,我觉得一个设计师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对待它,像个孩子一样的去关心它,这样的话,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首先是从感情上的。

全勇:我理解的设计师已经不是传统的美术学家和工艺学家,而是要从他的细节去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

周军:设计师其实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实现他的目标和价值,当这两个都做好了,就能体现出来一个设计师的真正价值。

全勇:那么说到合作,我不知道,在北京的市场当中,在外地的市场当中,有没有跟国外的设计师有过合作,或者在合作过程当中,您总结出来的我们国内设计师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周军:中国设计师和国外的设计师还有新马泰的设计师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包括他们的方法,还有他们的事业都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国的设计师如何能做好,我们请梁先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全勇、赖军、梁景华、陈德坚(从左至右)高峰论坛进行激励问答中

梁景华:无论在北京也好、深圳也好,上海也好,实际上我都非常的感慨,为什么感慨?就是刚才我们看了很多的设计图,这些都是香港的设计师设计的,对于我们现在来讲,我们有经验,我们建筑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的机会没有人家的多。怎么讲?武汉也好、西安也好,我们都发展得很快,都有很多不同的需要。我们国家的很多都在发展,像西安、上海的公交汽车等等的都在发展。所以我们每个行业都在发展,设计师也需要帮忙。这个东西很简单,就是你做得多,你就学得多,学得多你就有经验。你今天做这个,明天做这个,我们可能一个月可能做两个项目,一年可能做二、三十个项目,慢慢地我们就可以学很多东西,慢慢提高。我们现在怎么讲?就是没时间想那么多,就像家装一样,每天都要去设计。我们要学会面对问题,所以我觉得要让经济发展得更好,我觉得从今天的主题来讲,很多观众都觉得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快了。以后怎么做呢?我会像其他人讲的,我希望中国人做得更好,争取超过美国,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以后也要做很多的案子,每个案子都要做到最好。凡是要多想一点理由,理由是一个好东西,所以我们中国以后肯定会有机会成长的,我们香港设计的地位肯定会慢慢上来的,这个我们跟国外的不是差很多,我们大步向前,这个是很快的。我现在想我要看我的作品讲的是什么,不管是香港也好,台湾也好,上海也好,有好多好的在前面,我们有好多好的作品,我们是不分国籍的,不分是哪儿的。

全勇: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开放的市场了,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莫军先生所在的设计事务所,是非常著名的。您怎么评价在建筑设计室,在室内设计的行业,是不是比建筑行业更容易成功?

赖军:今天能到这里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荣幸,我是墨臣设计事务所的,我们参展的涉及楼是自己设计的,自己做业主,就是玩票,自己玩一玩,正好也有这么一个机会,看到了亚太的评比活动,我们也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做,原来没有做过,说那就试试看,然后也很荣幸,得到了一个铜奖。其实也挺意外的,原来对这个也不太了解,第一次参加就得到了奖项,也挺开心的。刚才说的建筑师是不是会有优势?因为建筑师毕竟是从建筑开始的,所以对于项目的了解可能更深刻一些,就是有更深的体会,也许跟业主交流、沟通的时间更长,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先天的优势。

另外一个就是在建筑的基本上,首先是建筑盖成以后,才会有室内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建筑师过程的参与,肯定是对空间会更关注一些。我觉得我们自己做室内设计,也是从空间的角度理解更多一些。我今天看到梁先生做的很多设计,我觉得真是比建筑设计室做得好太多了,因为做得很专业,很精辟。让我也觉得对室内设计这块有更多的了解,不瞒你说,因为我以前对室内设计不是很了解,我接触的设计师都是从装饰、装修的角度来做文章,这个可能跟我们对空间的理解有所不同,因为都是一些包装设施,我们不是特别主张过份的装饰,过份的包装,今天看到你们的作品,对设计师的理解真是太深刻了,看了你们的作品也对我有很多的启发。我们目前来说,改造型的项目,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因为我们看到了北京的建设,已经盖到四环外了,其实在整个城区当中,这个建筑是不断扩大的,新的项目越来越说,所以我们面临更多的是旧的项目改造的项目。我觉得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其实是一体的,我们从去年开始在跟很多的建筑设计部门合作,我们是一个建筑设计,不是在图上画一画的,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设计。除了设计师之外,我们还要有更多的空间来表达,我们希望从建筑到室内都有一个高的品质,我觉得这就是建筑跟室内设计的关系。

要说体验,我的体验就是做室内很特殊,也很开心,真的非常非常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做建筑设计,我个人觉得负担特别的重,非常的沉重。因为业主对于建筑的期望特别高,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永恒的,大家都希望这个建筑50年、100年不倒不坏,有的时候业主跟我们说这个要50年领先、20年领先,我们的压力也特别大。我觉得心态不一样,我觉得室内设计可能会发展得更快,因为他的负担比我们轻点,另外他可以接受更多的多元化的因素,像刚才看到梁先生的好多作品里面,我觉得有很多中国的书法因素,非常非常的棒,有一种精神在里边。我体会就是在建筑方面,发展得会比较慢,因为他受市场的制约特别厉害。大家看现在的汽车工业设计发展得很快,在汽车工业设计发展里面有很多的发展因素,但是在建筑方面没有出现,在其他方面有很多的基础,但是在建筑方面没有,这个是建筑受约束的方面。另外,做建筑的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我想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室内这块进步,心情可以更放松一些,我非常非常羡慕大家。

全勇:提前欢迎你加入室内设计的队伍。我想问林总一个问题,博洛尼是一个领先家居的企业,您身边坐的这两位都跟博洛尼有过合作,我希望您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能够跟专业的设计师去合作,你们有什么样的秘诀或者是经验?

林周勇:我们的业务其实是分两大块,一个叫B2C,一个叫B2B。B2B就是我们现在万科的合作就是做精装的,还有我们现在做的保时捷全中国的设计。我们去年做过招商银行的楼房改造,就是在这些方面的公司,跟设计师合作比较多。另外B2C这块,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业务,因为B2B的这一块,这种商业项目也有很多优势的客户群,我们跟他们合作的话,我们制订了我们很多生产、研发的优势,我们有VIP工厂,这个设计个性到什么程度,就是有客户拿过来一个图片,让我们生产出来,我们就会生产。

全勇:就是在工装设计和工装市场这一块。

林周勇:对,还有汽车饰品的专卖店,我们刚做完保时捷的。

全勇:我知道你们有一个项目做到迪拜去了。

林周勇:做到迪拜我们做的是产品,这是我们出口这一块。我们也做出口,但是我们很少去做像很多家居企业以低价去出口,我们做的还是比较高端的,我们做过一个瑞士的酒店,在瑞士大概有一个120年历史的酒店,是我们博洛尼提供的产品,包括日本和蒙古,这方面挺多的,就是做的比较高端的一个项目。

全勇:现在我明白了,就是你们VIP工厂能做一些设计,你们在家装上面,有没有可能跟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或者是他的项目不是那么诱人,你们也会有一些定制项目,在这方面有没有限制的困难,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困难?

林周勇:我们B2C这个项目,我们会在国内找一些比较好的设计师,还有专业,因为这个是多元化的,因为这个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全勇: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设计师能够跟专业的家居企业强强联合。我们都知道梁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品牌,我们在大陆有很多设计师,然后希望去建立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室,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在公司品牌和个人品牌方面有没有矛盾,在这些方面梁先生是如何处理的?

梁景华:其实很简单,如果做得好就自己开公司。每个设计师的成功不一样,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得好的设计师,就看自己的。自己经商就是有一种感觉是可以超越其他的同事,就是等于我以前毕业的时候我们有18个同学,我们现在开公司的只有4个人,像我这么做的只有我一个人,就是这样子的。你要成为成功的设计师,你基本的条件就是要超越自己。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要成立一个设计团结,起码要做十年,十年做得好才能做好一个公司。我们这个是要讲很多东西的,我们讲国画,讲眼光、讲品牌、讲颜色,讲很多很多东西。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会把自己的方案讲给业主,跟业主怎么沟通,跟员工怎么沟通等等。做好的设计,不等于能做好的老板,要懂得跟员工沟通,跟客户沟通。你做好的设计,不一定你是一个好的生意人。

有时候这个项目是我拿的,但是他可能设计得很好。你只有懂这些东西才能开公司,不然你开个公司就很快倒闭。不等于设计好了,就是一个好的老板。所以我打拼了16年才开公司的。而且有些设计师做了几个项目很好,像家装,我在设计行业,做了几个不错的,工作也成功,就很高傲了,开了个公司,然后找了几个人来帮忙,这样很危险。还有就是说你只懂家装,其他的都不懂,那也不行。我们就要懂不同类型的东西,我们是家装和工装是分开的。我们应该在头十年里面多一点尝试,做一点家装,做一点工装。 

还有一点,我很喜欢建筑设计,所以我给大家看的照片是有建筑设计的,因为我觉得建筑跟设计的概念是一样的,是同一个门。室内设计是有建筑本身的,装修,装修,我要找那个源头了,源头就是建筑设计。我把建筑的基本东西学了,但是我做过建筑设计,做建筑设计比较容易,因为这个只要讲结构就可以了。我觉得做室内设计,就是一定要懂建筑设计,才能做好室内设计。建筑本身的空间,我们就知道这个门是怎么开的,我们要把这个空间分配好了,因为我们是在把空间次化。装修只是一个表面功夫,包括做墙体,给我整体的感觉,从空间发挥他的功能。

全勇:我现在总结一点,做建筑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实际是很难的,做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就更难了。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问题,总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好的市场。我们也发现这个市场现在存在一些问题,我想最后一个问题请各位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讲一讲,你们的眼睛当中看到中国内地的室内设计市场最大的问题,或者您认为最需要即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的建议。从林先生那边开始。

林周勇:我觉得中国的设计是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设计体系,因为中国学习了西方的东西特别多,我们自己的设计师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很多东西,我看到的东西就是在某种杂志上见过,就是有这种感觉。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追随还不够,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赖军、梁景华、陈德坚、周军(从左至右)高峰论坛进行激励问答中

周军:这个市场是我们要面对的,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那么我觉得中国现在这个时代,从科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大家的价值观和理念,还有现在的条件。随着这个过程一过,我们大家对整个人生,包括生活方式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个更高的要求会促使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诞生。就像梁先生说的,你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在抱怨业主的预算不够高什么的,其实你是可以选择的,我觉得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你执着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好的。通过一个好的开端,再有一个连续的发展,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陈德坚:我觉得最大的困难阻力就是自己,通常都是这样的,我们做这一行就是喜欢才能做好。如果说业主也不好,什么都不好,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要战胜自己,因为我们这行真的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像这个要做十年、二十年的,我们要用什么建筑,什么材料,因为做生意还要面对人,你怎样去把你的客户控制得很好,怎么样把你的生意可以发展得很好,其实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做。所以,我最大的压力就是自己。如果我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在内心不停地自我检讨,有什么不好的要改进,不要说我是很好的,怎么会不好。我觉得做一个好的公司,会从中有很多人欣赏你,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公司,甚至可以发展自己。我觉得设计师一定要充实自己,不断地去学习。

梁景华:其实他们都讲过了。现在对于中国来讲,发展是非常健康的。整个中国的发展其实很正常,一个国家发达、繁荣,就会有室内设计出现,有了室内设计的出现,就会有很多的家庭需要翻新,重新装修。我们现在是要更专业,更加有闪光点。我们要增加自己的本能,要学会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发展是健康的。真正要使自己很开心地做,因为我们享受我们的工种,享受我们的每一个商务,享受我们的生活,所以最大的乐趣就是做公司。人家说我是工作狂,我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因为这是我的兴趣。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做下去的,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们不把这个当成一个工作,当成我自己的信念,是自己的一个兴趣,这样干起来才能做得更好。

赖军:大家都讲得很好。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容。一个是外国的欢迎,因为现在中国的发展太快的,发展太快了,就会导致业主给我们的时间很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拿出很好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客观的角度。另外一个就是主观的因素,从容是内心的一个感受,你能不能把一个设计做得很从容,是你自己的态度。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认为实际上我们不需要面对任何东西,也许我们会调低一点,十个项目我有五个项目不做,就会慢下速度,或者是我就做一个,我能在这里享受到乐趣。我看到梁先生的设计,有很多的设计,也许是您做的时间比我们长得很多,但我想您也有压力的。

全勇:看来所有的人对中国经济都是很有信心的,对整个设计市场的发展也特别有信心。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今天非常感谢几位嘉宾来到现场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各嘉宾与现场观众的合影留念

论坛活动现场



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