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让建筑无缝连接 “预应力”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图)

日期:2015-01-16 11: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次数:9    

【导读】告别长江大桥上的多个接缝,在南京奥体中心连接几个场馆的大平台,周长足足有1300米,却看不到任何一个接缝。用混泥土“无限制”的做无缝建筑不得不提到预应力的应用。

图:让建筑无缝连接 “预应力”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告别长江大桥上的多个接缝,在南京奥体中心连接几个场馆的大平台,周长足足有1300米,却看不到任何一个接缝。用混泥土“无限制”的做无缝建筑不得不提到预应力的应用。今天,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其中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江苏省获得的唯一一等奖。

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的20~30%,显著减少碳排放量,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冯健介绍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举世瞩目,大跨、超长、重载与特种结构以及核电、磁悬浮等高新技术工程,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将预应力应用到混凝土中,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节约了材料,使得建筑的跨度更大。”冯健说。

吕志涛院士带领科研团队针对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及其在重大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在十余项国家、省、市科研计划和二十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撑下,从结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体系、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装备等方面着手,深入、系统地开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的突破。

主要成果构建了以13部国家标准为支撑的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标准体系,其成果应用于南京奥体中心超大面积平台、苏通大桥连续刚构、福清核电站、上海磁悬浮、青岛液化天然气储罐、沙特SCC筒仓等百余项重大工程,近3 年新增产值41亿元。还建设了“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创新基地,引领了我国预应力科技发展。

据悉,本次东南大学土建学科一举拿下三项大奖,堪称中国土建学科的“梦之队”。除了吕志涛院士领衔的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外,还分别摘取了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其中,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院孙伟教授带领的团队因“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备技术、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