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何不再问”?2016年上海双年展确定主题并发布首批参展艺术家名单(组图)

日期:2016-06-07 10:42:00  来源:优尔城        点击次数:0    

【导读】上海。2016 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担任主策展人,主题定为“何不再问”(Why not ask again),灵感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 aar Gappo)。

上海。2016 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担任主策展人,主题定为“何不再问”(Why not ask again),灵感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 aar Gappo)。

何不再问?何不从一个问题或者欲望的原点、末端、中点——开始发问?因为“提问”任务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新的欲求。——Raqs媒体小组

图:依凡娜∙弗兰克(Ivana Franke),《闭上双眼去看》(See with Eyes Closed),2011

除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主展区之外,本届上海双年展还将特设4个模块项目:除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主展区之外,本届上海双年展还将特设4个模块项目:“终端站”(Terminals)、“外策展平台”(Infra-Curatorial Platform)、“理论剧院”(Theory Opera)以及由上海市民参与的“51个人任务的日历”(Calendar of Fifty One Personae)。

图:本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Raqs媒体小组,从左至右: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

其中,“终端站”将总共选定5名艺术家,他们将成为“问题”的集散中心、放大之点。在这里,艺术家的实践将拓展出星群式的问题、议案与叙述。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成员之一的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表示,在上海PSA的5层空间,将在每层设立1个终端站。

图:第11届上海双年展首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已经公布的4位终端站艺术家名单中,包含了依凡娜·弗兰克(Ivana Franke),她的装置作品将以捉摸不定的视觉现象和空间结构来探讨大脑——一个被误判的感觉器官;玛卓林·戴克曼(Marjolijn Dijkman)的艺术实践游走于艺术、科学、历史和诗歌之间,以研究性质而著称,在本次上海双年展的“终端站”,她将讨论重力与愚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届时,她将“邀请”月亮来到她的《月球空间站》做客。

另两位终端站艺术家瑞吉娜-侯赛·加灵多(Regina Jose Galindo)的作品探讨人体作为力场,重提人与地球的关系,以及与之抗衡的力量;牟森+MSG将呈现多种议题,在项目《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中, 他们将讨论未来我们将如何植入历史和时尚。这个三部曲由3个部分组成:“红旗渠”、“失控”以及“行星编年史”。这件作品也是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的 “第2届跨媒体艺术节”项目所创作的跨媒介作品。

由 “终端站”生发和聚集的问题将首先在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他们将成为问题的“化身”。预计总共有80至85位艺术家参与其中, 在首批公布的11位艺术家中,包含了孙原和彭禹(中国)、李明维(中国台湾)、托马斯·萨拉切诺(阿根廷)、罗班·迈耶(瑞士)、乔治∙阿德阿格伯(贝 宁)、杨振中(中国)、王海川(中国)、张怡(美国)、SUPERFLEX(丹麦)、默依纳克·比斯瓦(印度)、郑重宾(中国)。

一部分作品为新委约作品,如孙原和彭禹的《So Far》。《So Far》是一件雕塑装置作品,由一个管子连起的3个坛子组成,一台真空机通过管子将坛子中的气抽空。这些坛子将成为一个系统,被两台叉式升降机从不同端拉 住,在作品周围创造出一个具有张力的场域。而杨振中的作品《伪装》将于本届上海双年展中首映。《伪装》建立在拉康式的镜像理论之上,通过对社会身份的摧 毁,以唤醒群体中的个体意识。作品中的面具原样复制了员工们的面部特征,镜头的慢动作编排,使得员工在流水线上的机械劳作如同舞蹈般动人,揭示了工作中不 为人知的另一面。

每位艺术家都代表了一个问题:现居纽约和台北的艺术家李明维的作品探讨好客与慷慨之间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和重庆的艺术家王海川则带领观众进入一个逐渐 消失的区域和团体——重庆铜钱元局,目睹了拆迁留下的旧物和生活垃圾,探寻残留物的生命力。频繁往来于上海和美国加州的艺术家郑重宾则探讨状态的改变是否 可以导致身份的瓦解。

“外策展平台”代 表了总体策展框架下的一些争论,它们来自Raqs媒体小组内部讨论,以及他们与他人的对话,是对已有认知系统的一种再提问。现居尼日利亚拉各斯和美国东海岸的策展人和作家Ugouchukwo Smooth Nzemi提出“非洲的过去式对未来的预测吗?”;现居印度德里的萨比赫·艾哈迈德则试图通过一个艺术家的创意档案寻找在艺术史之外的对现代性的诠释;刘畑则与身兼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农民的毛晨雨一起,着眼于中国南方历史、农业、政治经济与风俗礼仪的一个大型档案项目。

“理论歌剧”则将以上的项目、想法和问题集结成最终的“形式”和“方法”。值得关注的是,在为期4个月的上海双年展中,“51人”项目将面向上海的普通市民,每周实现3 个人的方案(行动、表演、聚会或其他形式),总共将有51个事件在上海的不同地点发生,指向上海城市生活的51个不同面向,用51种方式来重新想象上海。

与往届上海双年展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进行讨论不同的是,本届双年展直面当代艺术的核心:质疑和发问。“何不再问”一方面启发了人们对古代文明和当代文化科技发 展之间的一种新的思考、探索、碰撞;另一方面也通过美术馆外的外延项目(外策展平台与理论剧院)、城市项目(51人)将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主动推向了每个 参与者和观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冯原则认为: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其介入社会的方式越来越趋向提问和质疑,艺术作品的最终呈现就是对今天观念世界产生一种张力和扰动。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成员吉比什·巴什对《艺术新闻/中文版》表示,作品中身体的体验和表达被置于突出的位置,位于身体中的各个穴位是连接身体经络的关键点,也是交流的节点。首批艺术家的作品中很多涵盖了以身体为创作媒介,或以身体体验为主的体验性装置。值得一提的是,首批入选的艺术家中女性和跨文化语境创作的艺术家占了很大的比重。据悉,2016年上海双年展的全部艺术家名单将于今年9月揭晓,其中,中国艺术家的参展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文/René J)

2016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与其他场馆

2016年11月11日-2017年3月12日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2016年上海双年展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