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把握装配式建筑发展大趋势
——写在《关于大力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之际

日期:2016-10-24 20:05: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宋健     点击次数:0    

【导读】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和优化部品部件生产等八项主要任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和优化部品部件生产等八项主要任务。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介绍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从内容来看,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基本涵盖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所需的所有要素,部分要求直指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痛点,业内人士拍手称快。同时,从吹风会上也可以看出,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有着清晰的策略,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有着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可以说,《指导意见》的出台,一方面给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先行地区、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给在转型升级面前犹疑不决的中小建筑企业指明了道路。当前,企业要明确的是,在宏观经济形势要求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建筑业生产方式大变革的趋势已然显现。

认清“势”——装配式建筑推广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启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据悉,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手段建造建筑的比例约80%,日本、美国均达到70%以上。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率不足7%,建筑产业现代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主要有3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PC 建筑)——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组合搭建起的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为主体结构,结合工业化楼板及内外墙系统,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其优点是应用范围广、自重轻、节能环保;木结构装配建筑——因资源和环境条件所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任重道远。

根据规划,我国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而根据陈宜明的描述,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约为5%。要达到30%的目标,《指导意见》给出的方案是“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陈宜明指出,三大城市群与常住人口超过300万城市建筑业总产值和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的占比超过50%,其规模和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这是确保30%目标实现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抛弃了以往“一刀切”的模式,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东部沿海和各省会城市等地区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据点”,此后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也将以这些地区、城市为主要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PC工厂104座、产业化基地56个,其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以山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为主。同时,2015年新建PC工厂16座,工厂规模的增速在不断加快。可以想象的是,从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不到5%,到实现30%的目标,在10年的时间跨度上,建筑业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做好规划,方能抓住这次机遇。

钻研“术”——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待解

对于《指导意见》出台,业内不少人士在欣喜之余,同时也表示了对其发展“瓶颈”短期内得不到解决的担忧。

一是制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个建筑工业化相关政策规定,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详细、系统的政策制度研究与制定仍然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地方主导、企业推进仍然是主要的发展方式。二是标准。《指导意见》提出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成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体系不健全,其发展的规模效应势必受到阻碍。三是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传统的技术体系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发展仍然以单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有效、集成的现代化建筑技术的缺乏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四是管理。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改变,需要新的创新管理理念与之相匹配,否则,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技术创新,但在工程实践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项目总体质量、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在吹风会上,专家表示,要将装配式建筑推向市场,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培育市场需求,二要保障市场的供给,三要有与装配式建造方式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人才。笔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其必须与行业市场化发展道路相契合,其对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要求更高。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建筑业改革政策和措施的主要背景。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建筑业必将被纳入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届时,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善用“道”——充分利用装配式建筑补贴政策

与之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以部分地区、个别企业为示范不同,未来,装配式建筑将在各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通过各种手段,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步伐。

一是采取强制性要求,如上海市等。上海市要求,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2017年起外环以外在50%的基础上逐年增加。

二是立法保障建筑工业化,如浙江省等。近日,浙江省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装配式技术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等要求。

三是出台补贴政策,如河北省等。其从信贷政策支持、建筑面积、退还基金等方面对采用建筑产业化方式建设的项目予以补贴。此外,对装配率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上海市、福建省均制定了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的扶持政策。

2015年以来,建筑业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无单可接的局面,这无疑给转型升级中的行业企业增加了难度,个别企业对装配式建筑产生了抵触情绪。事实上,应该看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其基础仍在于企业思维方式的变革,只有顺应趋势、利用趋势,企业才能看到未来的发展。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