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关注两会:用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

日期:2017-03-02 16:59:00  来源:中华建筑报        点击次数:0    

【导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国家指导政策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及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12月23日,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质增效、追求卓越,努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装备,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强调,要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

2016年12月2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在振兴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强调发扬工匠精神,对中国经济转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动内需增长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地方执行情况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当下,提工匠精神正当其时。一年来,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在工作中贯穿与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同时注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重庆市:

2016年12月21日,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举行了2016年重庆市高技能专家工作室授牌仪式,新命名8家市级高级技能专家工作室、16家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未来,重庆将启动“工匠计划”,这个“工匠计划”必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引擎,这个创新驱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的创新驱动,二是工匠的创新驱动,这两个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两个车轮,共同推动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重庆的各级技能专家工作室有望实现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特色产业链的全覆盖,让双轮驱动更全程、更全面。

武汉市:

2017年2月19日,武汉市政府召开全体会议,部署2017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任务责任分解工作和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市长万勇主持会议并强调,完成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关键在落实。要把“落实、落实、再落实”作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确保《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地见效。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共分解为232个责任事项,涉及81家责任单位。每个责任事项都有对应的责任单位。市政府将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对目标责任落实不力、影响工作进度和成效的人及事给予“点名道姓”通报。

无锡市:

2016年4月,无锡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以工匠精神为动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加快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同时开展“百企融合”项目推进行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企业集群,并出台《无锡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新增省级及以上两化融合示范和试点企业15家以上,推进50个智能制造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智能化示范车间5个。同时,将结合无锡实际,加快制定《关于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实施方案》,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扎实做好降成本工作,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山东省:

2016年6月8日,山东出台《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18条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培育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该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强化高技能人才引进与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使用,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五年规划,推动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建设,给企业更多的人才评价自主权,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完善有突出贡献技师的选拔政策,加大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力度等。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