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提升建筑品质 助力美好生活——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纪实

日期:2017-12-08 15:46: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斐、李祺冉、邱样娥     点击次数:0    

【导读】规划为不远的将来北京市建筑品质大幅度提升、老百姓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备受国内外关注。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期,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规划通篇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篇布局。提倡呼吸建筑、城市森林花园建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鼓励既有建筑生态化改造,实现建筑循环使用……规划为不远的将来北京市建筑品质大幅度提升、老百姓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完全不知道超低能耗建筑,到各部门接受、认可、积极推动,从没有规划、政策和标准,到一连串顶层设计逐一落地,甚至上亿元资金奖励政策出台……这是北京以超低能耗建筑为切入点,在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抓住供给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提升首都人民居住品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成果。

自2014年起,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通过调研培训、精准施策、严格标准、示范奖励、加强监管等措施,大力落实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快速发展。

不审天下之事,难应天下之务——观念之变

北京市面临着建筑高能耗的极大挑战。预计到“十三五”末,北京市民用建筑的总能耗占比将达到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4%,建筑节能也将成为北京市节能减排的重要发展领域。

环境能源的巨大挑战倒逼建筑节能思路的转变。2015年,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比2005年下降60%~65%。

2016年,北京在第二届中美气候峰会上承诺,将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严控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和能源强度,在2020年底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面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峰值的挑战,政府主动引导和激励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专家和企业转变思路和发展方式,积极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成为必然。

超低能耗建筑源于德国,具有高隔热隔音性能,依靠加厚外墙保温、提高门窗性能、利用高效热回收新风等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超低能耗建筑可以完全取消集中供热,但刚开始,它的优势并不为多数人所知。

组织参观、交流必不可少。为了让更多的管理部门、企业、专家和媒体深入了解超低能耗建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多次组织市、区级建筑节能有关管理部门,先后赴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地调研、参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多次组织超低能耗专家进行培训交流;多次组织有关媒体记者宣传解读政策,提高社会公众认识;多次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节能工作的副主任冯可梁带队动员企业。最终,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北京金隅集团、万科集团等企业积极投资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由此,北京市正式开启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工作。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政策之变

《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广受社会关注、国内最高标准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奖励资金办法,让今后北京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可以享受第一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的奖励资金,之后两年逐年度递减。《办法》还鼓励各区政府研究制定本区关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奖励政策,加大对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支持力度。史无前例的奖励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引导效应。

除此之外,《办法》还最先列出“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技术要点”,分别给出了能耗指标和关键部品的性能参数,并实施指标双控原则,为示范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标准。

同时,建立了市区监管体系。《办法》详细规定了示范项目的工程管理和“属地原则”,市级部门主要联动做好项目的土地、规划、建设、财政奖励等政策服务,日常监管工作下移到区级部门,市、区部门纵横成网格状,确保示范项目落实到位。

自2014年起,北京市开启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政策和标准研究工作,并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到2018年,北京将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在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总结设计、施工中的经验做法,编写了《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导则》、《北京市超低能耗农宅示范工程项目技术导则》,指导示范项目的实施。

2017年北京市启动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研究课题,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编制地方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体系,标准将在2018年出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市场之变

“这种建筑的建设成本增加太多!”

“高标准的门窗和外保温材料,市场能否供应得上?”

“设计和施工完全不一样,人才和技术怎么解决?”

刚开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时,很多次企业座谈会都变成了“吐槽”会。

从顾虑重重、争说困难到争相建设、申请示范仅仅过了两年。2016年和2017年,北京市就已经有9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被列为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总示范面积达10.0291万平方米,第一年度已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1/3。按照奖励办法规定,市财政将给予一亿元的奖励资金。

9个示范项目中,有多个全国第一。昌平区沙岭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农宅,总计36户,示范面积719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1%,为国内第一个超低能耗农宅示范项目。北京保障房投资中心焦化厂公租房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装配式+超低能耗的示范项目……项目类型也各具特色,可以覆盖大部分使用功能。

沙岭新村农宅项目36栋住宅中的屋面都使用了30厘米厚的石墨聚苯板,墙体、地面都使用了25厘米厚的石墨聚苯板、挤塑聚苯板,门窗整体传热系数都低于1.0。专家解释说,这种做法比目前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的门窗,产品要提早三到四代。

2010年开始,沙岭村党支部书记韩志明便开始为整村搬迁奔忙。跑政策、找资金,前后历经了五六年时间,沙岭村新村终于落成。2016年9月主体结构基本建完后,沙岭村启动了“升级改造”模式。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昌平区政府多次调研考察和支持下,沙岭村的农宅“变身”超低能耗建筑,成为全国首个整村建设的超低能耗农宅项目。

示范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最频繁的工作就是:协调各部门和研究问题。

针对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上保温材料增厚、施工技术难度增大、面积计算发生变化等问题,协调规划、科技、消防等部门研究解决对策。会同市科委成立课题,专项突破超低能耗技术问题,成功研发出真空绝热保温预制板构件、真空玻璃节能窗、保温材料体系等成果,目前已能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生产。会同市规划委与示范项目单位多次研究,明确了“超低能耗示范项目的面积计算参照现行节能标准的外墙厚度计算”的面积计算原则。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融合之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建筑节能领域也不能缺席。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超低能耗领域,深度合作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超低能耗发展领域,三个省市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河北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最早、建设面积最多,北京市研发力量最强,奖励政策最优厚,天津市区位优势明显。

2017年初,三省市建设主管部门首次就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举办了研讨会,在推动相关工作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北京市率先行动,在遴选超低能耗专家时,首次在征集公告中明确项目评审专家面向京津冀三个省市公开征集。同时,在北京市主管部门组织的项目评审过程中,要求专家组至少有一名来自津冀地区的专家,专家的融合为京津冀超低能耗发展工作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在导则、标准的互认方面,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沟通,力争加大融合力度。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未来之变

在北京市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建筑施工精细化,提升建筑品质,更可以大幅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室内舒适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生活健康。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势在必行。

使命不负担当,任务任重道远。适时修订《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争取以《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形式发布,为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制定法律依据。

技术指标体系。在示范项目的评审中,发现能耗计算的参数、发热量计算依据等问题,都需要修编相关标准和依据。

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编制印发《北京市超低能耗农宅示范工程项目技术导则》,继续研究《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导则》、《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

探索不同技术路线。研究高层小户型建筑相关技术指标,适用于北京的保障房建设标准。研究超低能耗农宅建筑,适用于农宅体型小、密度低的特点,提升农宅节能水平,促进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实施。研究超低能耗与装配式技术的结合。

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十三五”期间,探索对节能水平低的既有建筑实施超低能耗改造,提升建筑品质和人们生活工作的舒适感。

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有效市场机制。在目前以示范项目奖励带动社会效应的基础上,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等新模式,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激发发展新活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论述,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述,为下一步建筑领域的品质提升明确指出了前进方向。北京市将继续完善政策、加快融合、推动竞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提升建筑品质、助力美好生活而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