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权威发布 | 2017建筑业年度热词盘点

日期:2018-01-09 13:28:00  来源:建筑时报        点击次数:0    

【导读】过去一年,全国的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建筑行业国企改革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的主要措施是由全民所有制改为国有独资企业。

热词之一:国企改革

过去一年,全国的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建筑行业国企改革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的主要措施是由全民所有制改为国有独资企业。

2017年12月27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至此,建筑业央企的公司制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中建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总公司更名为“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中铁工总公司更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此前改制到位的还有中交建设集团等。

在地方层面上,2017年1月21日,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福建建工集团从全民所有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6月26日,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法人独资的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由湖南省国资委100%持股。9月21日,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山西建工变更为山西国投公司旗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也由42569万元变更为500000万元。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集团转型升级步伐、做大企业资本金三大目标。据披露,新挂牌的山西建投集团还将同步整体混改、主业上市历程。(梁惠成)

热词之二:城市更新

继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来,城市更新、城市双修、特色小镇、既有建筑改造之类的话题在2017年继续保持强劲“热度”,该领域各类学术研究、战略洽谈及合作遍地开花。

经过近年来的学习实践,全行业对于城市更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从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发展到在哪里开展、与谁合作、怎么运营。新的理论在演变,新的模式在孕育,由政府、企业、投资方、社区互惠互补的新生态正在悄然形成。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在9月召开的2017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更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销售”方式相比,城市有机更新下的房地产链条多为“投资-建设-运营”,金融支持需要适应这个链条的每个环节,针对各环节的融资需求特点进行创新,形成适应城市有机更新的融资模式,即投资基金化、建设信贷化和运营证券化。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短期内经过“井喷式”的爆发性开发,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小镇风貌无特色、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这对于规划部门和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在11月18至20日召开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报告要求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应坚持七个基本职业底线:不允许套用简单、程式化“规划原理和方式”对待所有被规划的城市;不允许好大喜功、浮夸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不允许为了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不允许违反生态自然环境;不允许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方法用于村庄规划;不允许忽视存量空间资源的规划;不允许做“没有用”的规划。 (时永庆)

热词之三:全过程工程咨询

作为2017年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全过程工程咨询”年初在由国办颁布的19号文中被首次明确提出,要求政府投资工程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8个省(市)和40家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正式开启了工程咨询的新服务时代。

工程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传统的建设模式是将设计、施工、监理等阶段分隔开来。作为一种更科学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全过程咨询的核心是建设项目技术和管理信息全过程的集成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打破碎片化管理模式,其成果是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此,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行业进步的体现。

全过程咨询是建设模式中最高层次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未来,在工程咨询服务市场中,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平台将与提供单一专业服务平台,提供智力服务平台与提供劳务服务平台将共存。同时,全过程咨询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做到“大而全”的全过程功能服务,也不是大型、综合性企业专属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按这种模式提供服务。大型综合企业可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技术性、管理性服务;也鼓励各类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而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为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或某一个阶段提供不同层面的技术性或管理性服务。

尚在“试水期”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随着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出台、试点的推进、实践和探索的开展、经验的积累,这一全新的模式将逐渐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期待,未来的中国工程咨询业能从不同的层次构建起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多功能、全方位、多层次,广范围、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加快我国建设模式与国际建设管理服务方式接轨。(徐敏)

热词之四: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正式宣告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之称作继深圳特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将要承载的重任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使命具有跨时代意义,使得新区建设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这场继往开来的建设盛宴中,自然不会少了建筑企业的身影。在雄安新区容城县被称作“央企大街”的奥威路上,遍布着中建二局、中建四局、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上海建工等熟悉的名字。早在今年8月,这些建筑企业便开设了办事处,在即将到来的建设大潮前厉兵秣马,严阵以待。9月9日,在容城县未来的临时办公场所的泥土地上,“雄安第一桩”被正式打入,标志着雄安新区基建工作的起步。10月9日,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公示了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招标公告。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雄安第一标”的殊荣由中建三局等十六家单位共同分享。就在本文刊出的时候,由中建三局建设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已经结构封顶。

在雄安之外,全国各地都在翘首以待,期盼着这一不同于以往开发区的浩瀚工程将会采取怎样的新思维、新技术。目前,总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是种种预判的声音已经不绝于耳。中国建筑设计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守峰认为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则认为五年内,雄安新区绿色投资需求可能达到一万亿元;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约,将在智能交通、物联网等领域发以待力。

打造“智慧城市”。雄安的未来会如何,让我们一同拭目(海阳)

热词之五:PPP

近年来,PPP持续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每当有关于PPP的政策出台,都会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位置。2017年更是我国PPP发展的关键一年。

7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可以采用PPP模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条件,并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可以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指导目录,并适时调整。

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有利于解决PPP推进中存在的合作项目决策不够严谨、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但征求意见稿缺乏实操性和创新性,无法解决“重建设轻运营”的PPP痼疾。

国有资本占据PPP项目主导地位,民营资本总体参与度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国PPP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PPP的发展来看, PPP不再是政府与私人资本间的合作,而是国有资本、私人资本等多种资本的合作。其中,国有资本成了主角,私人资本则成了配角。而在国有资本中,中企则是主角中的主角。数据显示,由央企牵头参与的PPP项目已达1062个,投资额5.7万亿,占总成交数的59%。而今年1至7月,央企建企中标PPP项目占比31.6%,总投资额高达1.54万亿。

为此,11月国资委下发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规模控制等方面对央企参与PPP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各央企对PPP业务实行总量管控,从严设定PPP业务规模上限,防止过度推高杠杆水平。

希望将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完善后能正式出台,使我国PPP建设运营有法可依。国家对PPP项目进一步严格控制,避免PPP进一步无序发展,使PPP项目真正成为政府与私有资本间的合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胡婧琛)

热词之六:资质改革

进入2017年,建筑业推进“放管服”的步伐明显加快,资质资格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简化和优化。

2017年年初出台的19号文明确要求,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为此,这一年,主管部门继续为企业资质做“减法”,不仅正式取消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工程咨询单位资质和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还拟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

针对暂时还不具备取消条件的资质,有关部门也对资质标准做了相应的优化,如住建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与07版标准相比,在资信能力、企业人员、科技进步水平、承包范围、业绩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

同时,在具体的资质管理上,更加注重企业的全过程信用。如北京、上海、浙江被认定为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的试点省市,资质升级将依据企业承诺直接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各地陆续启动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严格依法查处不合格企业和人员,强化市场清出管理;江苏、山东、河南等省相继发文,允许“信用好”的企业超资质承接工程;园林绿化资质和工程咨询资质被取消后,相关部门要求应以信用作为企业参与招投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也成为大势所趋。19号文提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这也是国家层面对设计事务所制度的最高层面的明确表态。2017年3月1日成为了建筑设计行业从企业资质向个人职业资格管理的转折点。当天起,一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即可开设合伙制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行业率先进入个人执业时代。

随着 “放管服”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企业资质的淡化将是未来的不变趋势。在此过程中,期待有关部门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工程担保及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配套制度,试点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徐敏)

热词之七:工程总承包

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工程总承包虽然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业内有识之士的鼓吹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但是市场实际的响应度其实一直不如人们的预期,这是业界不争的事实。但是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它却以令人惊讶的热浪,几乎席卷整个2017年度。

从政府层面看,在2017年年头,首先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月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要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并且明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工程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制度规定。按照总承包负总责的原则,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责任。除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工程总承包范围内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为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上,要求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4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建设工程领域内的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内,江苏、内蒙古、贵州、广东、上海、河南、浙江、安徽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更是以争先恐后的姿态,为工程总承包添温加热,接连出台落实顶层设计的各地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而且都没有例外地把推进工程总承包作为地方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据有关机构不完全统计 ,在整个2017年度内,省市自治区以上的政府机构出台的关于推进工程总承包的政策接近50个。更加值得重视的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完善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住建部专门组织起草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并于去年12月28日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业内一些专家预测,因为政策传导效应和市场本身的需求,2018年工程总承包一定会比2017年更热。(孙贤程)

热词之八:建筑师负责制

2015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建筑师负责制”的概念;2016年,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将“创新发挥建筑师作用机制”列入2016年工作要点;2017年,“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实与推广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发布,提出“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5月,住建部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兼顾中国特色,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建筑师负责制。与此同时,广西,深圳,福建等地也在2017年积极推进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工作……

8月,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调查报告出炉,据统计,有81%的相关方认为通过试点项目,建筑师初步发挥了主导作用,朝着以建筑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双轨制前提下,设计企业和建筑师个人之间的责权界定不明晰、企业资质评定与注册建筑师制度的矛盾等情况下,试点也暴露了“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广仍面临诸多问题。据统计,最主要的三项困难分别为“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师责权利未统一”、“建筑师执业人员责任保险机制”以及“建筑师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难以匹配”。概括而言,目前这种工作模式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建筑师的“责、权、利”的界定与划分上。

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征求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对于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意见函提出如下内容——“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与设计企业、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和指定服务商的合同中明确建筑师的权力并保障建筑师权力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建筑师在提供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中,应承担相应法定责任和合同义务,因设计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设计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签章的建筑师进行追偿”;此外,“建筑师负责制不能免除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和指定服务商的法律责任和合同义务”。

从建设项目内在规律和实践经验来看,建筑师对项目建设的好坏负有直接责任。但有多大的责任,就要有相应的权利。责与权必须有制度和自律机制来保障,唯如此建筑师负责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值此新年之际,或许这也是对“建筑师负责制”在2017年里的进展总结,同时为这一工作模式在2018年里的进一步普及与落地打下夯实的基础。( 杨星宇)

热词之九: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工程质量安全”是行业内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年都入选行业的年度高频率热词,2017年更是不例外。住建部在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于2017年3月3日又发出了《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又再掀“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3年风暴。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住建部要求各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抽查抽测的基础上,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地区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提升行动督导检查。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的“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中国建筑业协会还制定了“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万里行”活动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工程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提升行动全面深入开展。并及时组织协调宣传各地贯彻落实提升行动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动态,宣传推广优秀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先进经验。还组织有关媒体记者深入企业及其承建的工程项目进行调研采访,推动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大力宣传在创建鲁班奖工程和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方面的成绩,弘扬行业正能量。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更为行业内开展的“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推向高潮,使行业内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工程质量、企业追求工程质量、社会崇尚工程质量、人人关心工程质量的良好氛围。(王铭辉)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权威发布,2017建筑业,年度热词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