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经典酒店W:设计向左,“绿豆烧”往右 (组图)
日期:2018-12-11 10:58:00 来源:肖可霄 点击次数:2049
探寻旅顺路——我这次入住的、上海外滩W酒店的所在马路,颇有深意。
▲上世纪上海旅顺路(原亚德路,Arthur Road)地图
旅顺路已有111年的历史,年龄是W这个酒店品牌成立时间的5倍多。这条约300米的小马路,南起东大名路,北至西安路,上海开埠前为河边小巷,名板桥巷。19世纪中期形成河边小路,称百花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填浜拓宽道路,因西人称旅顺口为亚德港,故命名亚德路(Arthur Road),又因路侧有著名的庄源大酒厂(庄源大酱园之前身),习称庄源大街。民国32年(1943年)以辽宁旅顺改今名至今。
▲始建于1845年汇山码头,在虹口北外滩
▲早期虹口港黄浦江入口场景,拍摄时间不详
一瓶“绿豆烧”引发的W悬案
讲起来,有个叫“绿豆烧”的酒,可是旧上海虹口旅顺路一带名声最大的IP,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今天的“茅台”。
▲大名路(原百老汇路),旧上海的“酒吧一条街“
话说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虹口建立,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沿黄浦江成为外轮停泊的主要码头和堆栈。上世纪初,一姓庄的人,因风湿病从水手变成经商者,他以烧酒为酒基添加中草药浸泡,配制出一种祛风驱寒的药酒。该酒入口醇厚,价格实惠,关键对风湿有一定疗效。在洋酒入侵上海市场情况下,“绿豆烧酒”受到当地水手海员还有上海老百姓欢迎。不久,庄老板在现旅顺路、马厂路拐角开出“庄源大酱园”。由于隔壁一家粮店经常在空地晒绿豆,居民误认为烧酒是绿豆做的,因而将其称作“绿豆烧”。庄老板很有品牌化思维,索性以“绿豆烧”为名,一炮打响大上海。
▲该酒吧老板,原是美国水手,旧上海时期进入虹口港后,他转行开了Diamond Bar,当了老板
不过,现在对“绿豆烧”创始人的祖籍地,是福建还是宁波?“绿豆烧”的原材料是大麦还是高粱?几无定论,快成W式的悬案。
小时候生活在北外滩并喝过“绿豆烧”的上海作家胡展奋,对我这么描述:曾领养过我的宁波夫妇“公公”、“婆婆”,就住在旅顺路与马厂路转弯角上,我对宁波人扎堆居住的习惯较熟。“五金大王”叶澄衷,是宁波籍,他在马厂路发迹后,很多宁波同乡投靠过来,这让旧上海的大名路、马厂路一带,五金店林立。胡展奋认为:提携同乡,扎堆做生意,是宁波人传统,据此推送,庄氏后代庄再豪那一代为宁波籍,更可信。
▲早期的北外滩马厂路
喝过“绿豆烧”的胡展奋先生回忆:“绿豆烧”这个酒,酒液不仅挂杯,喝下去,还很有力道,口感爽,大麦根本做不出这样口感,因此,原料一定是高梁。听闻庄老板对原料要求特别高,指定用来自天律等地的高梁,再特配红曲、玉竹(中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和黄栀子(中药,清热降压),捣成色浆,酒体融合,酒便由淡绿色变为琥珀色,继而豆沙色,虽久藏而不褪,也不会沉淀。特别是玉竹浆汁入酒后,酒骨发生凝厚变化,成为人们常说的“琼浆”。
“庄源大酱园”,还打开了胡展奋童年回忆的按钮:
这个提篮桥最大的、专供油盐酱醋、自销酒和南货烧腊的超级酱园,坐落在旅顺路42号,靠近大名路,围墙石库门建筑,店堂内为大4开间,店堂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应该更大了。儿时记忆,为黑漆高墙门,透棚大天井,店堂轩敞,水磨金砖,夏天里面非常阴凉,穿堂风刮刮吃棒冰,等于现在孵空调;冬天呢,我们可以坐在花岗岩的台阶上,孵孵太阳看小人书,暖和得很,高高的“L”形柜台,并排能站得一二十个买主,营业员总是从高高的柜台上笑着呵斥我们“小赤佬”……
胡展奋至今记得儿时与他玩耍的阿八头,清爽记得阿八头他爹“什么酒都喝,最喜欢的还是绿豆烧”。他们小巴辣子最开心的是,在庄源大“开甏酒”时,排长队,“每次用我们书包里的小小搪瓷杯递上去,师傅就给你斟上满满一杯,一转身,阿八头的小漏斗正等着,赶紧倒进他的军用水壶里,如是循环排队,师傅早就看出来了,不说穿,一般到你第三次排队的时候,就提醒你了:‘小举’(小鬼的意思),侬已经第三次了,可以啦!”
Where?Why?Way?W酒店的3个隐喻
我有些伤感,出产“绿豆烧酒”的“庄源大酱园”,拆迁前,旧址于旅顺路42号,也是如今W酒店所在的白玉兰广场地界上。
时间这双腐蚀巨手,太厉害了。
我不能想象,二三十年前,如今W酒店门前停泊保时捷的位置,曾飘逸“庄源大”开甏酒的香气。
我不能想象,百年前,现在百达翡丽进驻的外滩源,“茅草偕芦苇共生,江鸥伴蚊蝇齐翔”,是李家庄的泥滩芦苇荡。
我也不能想象,600多年前,英武神勇的康熙大皇帝,还在为阿拉上海宝山嘉定区的老虎噬咬65人,伤透脑筋,以至于亲自下旨捕杀老虎。
▲“外白渡桥@摇”,主角是画家方艺。2009年4月22日肖可霄拍摄于塘沽路里弄
星移斗转的13年前,我认识的画家方艺,他画室就在外滩W酒店隔壁两条马路边的塘沽路里。这些年来,我估摸着,去塘沽路他的画室拍摄,有十来回吧。我曾在他画室里喝过他家乡带来的“古井贡”,听他讲他隔壁就是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房间原型。我也亲眼目睹在北外滩的他,由一位生涩的父亲,变成一位慈祥的爷爷。方艺对我说,他2006年前租住塘沽路58号时,房租才500多块,可如今同样房型房租较12年前上涨约5倍。或许是自己无处安放的乡愁,还有对北外滩旧时光的领悟,方艺在外滩外白渡桥题材绘画上,笔法独到,蕴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还记得2009年4月22日,我就在他塘沽路画室旁的里弄,为他拍摄了这张“外白渡桥@摇”。
我老朋友何伟昌的三姐,虹口工作生活几十年了,她在北外滩的中远上班。那时她每天早晚路过旅顺路的“庄源大酱园”。如今,她再看到现在挺拔的W酒店建筑,不禁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之感。
▲北外滩虹口港附近。肖可霄拍摄于2007年
▲北外滩虹口港附近。肖可霄摄于2005年
在我眼里,W,是北外滩的一个隐喻。
我查了上海1000多年来最高建筑物(浦西)的最高纪录。
龙华塔,建成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塔身高40.64米,在之后长达近1000年的岁月中,龙华塔稳居“申城第一高”的宝座。
1934年开业的、比沙逊大厦(现在的和平饭店)晚7年出现的百老汇大厦,当时以总高78.33米俯瞰大上海,为外滩第一高;
也在1934年落成的上海国际饭店,总高83.8m,是当时全国乃至亚洲最高建筑物,并保持“远东第一楼”纪录半个世纪之久。
1955年落成的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高110.4米,这幢位于延安中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在上了一点年纪的上海人心里,至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派专家帮助上海设计兴建的第一幢展览馆。
如今,浦西第一高,轮到了W酒店所在的白玉兰广场。它高320米。
Where?Why?Way?W酒店的3个隐喻,就这么送给了北外滩。
友善的握手,干净的切割
是不是设计师割舍不了 “绿豆烧”与外滩W的地理关联?
我发现酒瓶啊,酒杯啊,是客房重点凸出的功能设计元素。那一排酒杯,倒悬又夸张地内嵌在弧形酒柜,莹莹镜面映射下,融化在窗外浦东陆家嘴的建筑森林里。外滩W开业前,酒店总经理有些惊喜地抱怨:我们的鸡尾酒吧,坐满了人。头一个月,我甚至觉得酒店像个火车站。
▲酒杯,是W酒店客房重要设计元素(肖可霄摄)
圆桌上的欢迎食品,是上海“大白兔”奶糖。民国9年(1920年)的《上海商业名录》上表明,当时大上海登记糖果类企业有21家,其中11家开设在如今外滩W所在的虹口美租界。我猜想,设计师是不是用此举向虹口区“甜蜜的历史”致敬?
▲民国9年(1920年),《上海商业名录》登记糖果类企业21家,其中11家开设在虹口美租届
直面W酒店的香槟美酒,碧波蜜糖,我只好假装忘记过去旧上海虹口区上岸各国水手们的孤独。只是我怀疑,喝过“绿豆烧酒”并长大的“小赤佬”们,还能再回身寻觅到时间的鳞爪吗?
G.A. Design,外滩W酒店的设计公司,他家设计过台北W、马拉喀什四季等大牌酒店。外滩W建筑快完成时,他们专门从英国来上海体验生活3个月,走街串巷感受市井文化。住客进入酒店一层中庭,那纵跨四层楼的灯光装置,上海马路、建筑名、怀旧品牌一一被混搭地做成字牌悬于空中,还有我们看到的、穿插颇具魔都特色的“阳台景观”——晾衣架、内裤、Bra等,便是G.A. Design彼时灵感。
大体而言,我觉得G.A. Design较好理解了“旧上海”与“新上海”的内在关联,精准地按住了中国焦虑主义者的穴位。对上海历史,他们一边做友善的握手,一边做干净的切割。
▲W酒店的W层(W酒店提供)
▲外滩W的酒吧(W酒店提供)
我在入住W酒店30楼的客房后,首先感到视觉上的明快。基本上,黄色给人温暖、高贵和延伸出的膨胀感,由此让人get到的情绪联想词,是High 、双11、苹果土豪金。我的这个房型, 姜黄色的一长排布艺沙发,老实地靠窗面对黄浦江,它静等小主临幸,一般而言,她们会坐下并掏出手机拍摄,假装不在意地连同地址发朋友圈;床头墙板,是大胆的外八字形,木质特有的鹅黄色,这是时下精品酒店最IN的Style;我吃不准是有机玻璃还是高密度塑料的床尾凳,其栅栏状又微弱起伏的丝绒表层,它有些闷骚,欲盖弥彰,用土黄色呼应窗外舒缓流动的黄浦江,提醒我们这原是一个码头城市。
▲W酒店客房(肖可霄摄)
总之,黄色们,采取穿插、包含、镶嵌等不同的构成手法,它们与乳白并泛着釉亮色的墙板,航海蓝+香烟灰的地毯,好似石库门闪亮的墙面金属砖,还有可开关式液晶玻璃墙面,将享乐主义一代那喜怒无常的调调,类似情绪宣泄、习得性无助、Supreme式的自嘲,驾驭得妥妥滴。对了,还不能少了W酒店客房标志性的“小笼包”和“筷子”,它们一个是俏皮的淡金色,一个是经典的红黑搭档,上海本地特有的LOGO语言。
▲外滩W江景客房(肖可霄摄)
人生牌W下午茶
“亲,你若能穿越,古今中外,你选哪位人物来外滩W酒店与你一块下午茶?”
外滩W的WOOBAR皮椅上,咽下一口含新鲜百香果和血橙的冰饮后,我将这个话题,很W地抛给前来喝下午茶的2位好友。
“金庸笔下的杨过、黄药师和赵敏。”王永刚先生答道。
王永刚先生,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永刚先生,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可霄摄于W酒店)
王永刚说到:我不喜欢伟光正的“正人君子”,专爱亦正亦邪的“江湖大侠”。W酒店也是酒店业中的另类,开一派新风气,不走寻常路的典范。我认为但凡年轻人都会喜爱W酒店。这里的“年轻”,不单指年龄,主要是指心态年轻、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W家的住客,应该更注重差异性,与传统度假型、商务型酒店的差异性,通过整体氛围的打造,传递一种年轻的活力与不羁。
王永刚建议W酒店住客可去马路对面上港邮轮城的“魔都矩阵”体验一下亚洲最大的户外探险类项目,或者去提篮桥街区走一走,体会下不一样的上海风情。
“曹操。苏轼。徐志摩。”王峰先生答道。
▲王峰先生,桂熙文化创始人,著名设计大师(肖可霄摄于W酒店)
王峰先生,桂熙文化创始人,著名设计大咖,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报“全球第一名”,上海瑞金医院、玉佛寺、上海购物节等近百家机构品牌的设计者。
自认为“从没有休息时间的创意行业职场人” 王峰说:什么叫快意人生?北外滩的海鸥小哥每天都扑棱着轻快的小翅膀翱翔在浦江东西,那才叫快意人生呢!你现在看我在外滩W慢悠悠喝下午茶,那是一时假象,一会我还要乖乖滚到案前去想那苦逼的创意呢。其实让创意发声,永远都没那么简单,就像W酒店的LOGO一样,视觉传达上拽拽的,直接且特立独行,也是对得上中国新贵的口味,这也是精准人群、精准站位、精准营销的重要。
王峰建议入住W酒店的客人,“去距离酒店不远的下海庙走走。除去下海庙及其素斋馆的标志都是我作品的感情因素,吸引我的应该是圣元师讲起的关于提篮桥以及庙内供奉龙王、妈祖的点滴,让我知晓了先民下海的祈愿和仪式,了解了当年阿波罗号重新起航的祈福活动的故事。”
▲外滩W酒店总经理Christian Humbert先生(肖可霄拍摄)
我将这个问题也给了上海外滩W酒店总经理Christian Humbert先生。刚开始,这位德国人的回答,很官方:我希望更多的客人来我们酒店喝下午茶,而不是限定某一类人。接下来,他真情流露:这是真的吗?若可以实现,我希望是我的奶奶。我奶奶,做餐饮的,她年龄大,可心态很Young,一直在Try新的东西。我想,W酒店有趣的下午茶,她老人家一定喜欢。
对外滩W,Christian Humbert是深爱,他是酒店第一号员工,参与从O开始的酒店设计、招聘、经营和管理等全过程。看上去坚毅的他,在说到辛苦筹建后,“当我看到酒店开业时第一位客人拉着行李箱走进大堂时,我的眼睛湿润了。Wow,这是我在上海最难得的人生体验。”
Christian Humbert认为外滩是一奇妙的地方,它把新与旧、东与西,切碎,又融合在一起。对他来说,外滩建筑后面的老街小店,像马厂路(原Market Road,俗名菜市街),更让他着迷。
▲姜卫先生,上海虹口区旅游局局长(兼虹口商委主任),肖可霄摄于W酒店
我难忘的,是“老虹口”姜卫先生在W酒店与我一起的两人下午茶。名片上,姜先生是上海虹口区旅游局局长(兼虹口商委主任)的抬头,可深聊后,我觉得姜先生是一位有趣的外滩爱好者,一位古典酒店的拥趸。
无论是礼查饭店(现在的浦江饭店)的第一盏点灯、百老汇大厦(现在的上海大厦)的国家元首“定制”露台,还是海鸥饭店曾经著名的国际海员俱乐部,虹口区很多建筑地理、历史人文,特别是滨江的静好与诗意,姜先生皆娓娓道来。姜先生很自豪,含W酒店的整个白玉兰广场项目的引进入驻,他有幸参与到当年的招商团队中。 2017年 W酒店开幕时,姜先生有幸陪同黄志源先生游览北外滩,当时,金光集团董事长也是W酒店的业主黄志源先生,欣喜地对姜主任说,北外滩真是块风水宝地,我们当年的决策没有错。
我没想到,未能入住到浦江饭店,是姜先生最大的遗憾。2017年12月31日,浦江饭店关闭,将改造为中国证券博物馆。那日姜先生特地致电预定饭店,想入住体验最后一晚的,不料客房都订满,他为此事,懊恼至今。
兴许是 W酒店那款被我戏称作“三体”的饮料(它简直是神器嘛,龙井茶、迷迭香+柠檬水、英式红茶这三根试管,它们集束一起却底部暗通)给姜先生充沛的灵感,在听了我说的“绿豆烧”故事后,他饶有兴趣地建议W酒店,是不是能复原这款让很多老上海人丢失魂灵头的烧酒?
欧悦(Ou Yue)说上海外滩W酒店
▲欧悦(Ou Yue)在W酒店W层。(肖可霄摄)
“欧悦,你若能穿越,古今中外,你会选哪位人物来外滩W酒店与你一块下午茶?”
“我希望是20年后的自己!”欧悦小姐坚定地回答。
欧悦,知名视频制作公司ouo films创始人,曾任职新周刊、TVCBOOK、“一条”视频等。潮汕,是她家乡,李嘉诚、林百欣、马化腾是她同乡。欧悦的血液里,天生有商业的因子,8年努力工作后,创立自己的视频制作公司。
▲欧悦(Ou Yue)在W酒店SPA区旋转楼梯(肖可霄摄)
一个阿斯汤加瑜伽习练者
“甲方爸爸”,对创业的欧悦来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欣赏欧悦对“甲方”、对“金钱”干净的态度,她直言:“影视制作是一个艺术门类,如何在商业社会里生存下来,需要充满平衡智慧的运营。金钱是一种聚集能量的货币。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做视频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但得到的成片,是文本视觉音乐的浓缩信息包,客户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得到一个好片子。”
喜欢建筑师扎哈的欧悦,曾采访拍摄过几十位中外建筑师,她的视频,有建筑师特有的逻辑性和线条美,多数时候,她作品很强的节奏感和无畏的风格,击倒了“甲方”,合作过的全球五百强品牌和明星名人,亮瞎了我们的眼。
也许是勤练阿斯汤加瑜伽的缘故,欧悦身姿,异常柔韧,我们在W酒店底楼拍摄时,尽管圆柱包裹玻璃,玻璃与柱子只有约两个拳头距离,我不知道欧悦是怎么做到的,她竟然滑溜地钻进玻璃内,我清晰地看到她皮肉挤压玻璃紧绷的感觉。幸运的是,在机警的保安看到并劝阻前,她朝我的镜头露出了一个很汤唯的面容。
▲欧悦(Ou Yue)在W酒店底层(肖可霄摄)
我喜欢W酒店的原因
正如外滩W没有传统的大堂吧区域,格局呈开放式,WOOBAR与WELCOME无缝连接,用紫、橘、绿及红色,贯穿搭配沙发区域,视觉冲击力强,企图收割刚Chick-in的住客注意力(事实上,W也做到了)。 “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波谱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这么说。反过来说,移动互联网以用户的每次使用持续时长,作为核心KPI,不断给我们每个人塑造着千人千面的信息茧洞。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创意呢?
欧悦这么认为:自媒体时代里,我不可能受到所有人好评和喜欢,只要找到自己设计风格,找到一小群铁粉,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找到风格的方法是跨界:东方与西方跨界,古代与现代跨界,线上与线下的跨界…… 这是一种很能出风格和作品的思维方式。像我做视频,可以从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是新闻里,吸取到创作灵感。
▲欧悦(Ou Yue)在W酒店餐厅手绘墙(肖可霄摄)
▲欧悦(Ou Yue)在W酒店电梯内(肖可霄摄)
欧悦还拿外滩W酒店做例子。“这也是我喜欢W酒店的原因。不要求所有人喜欢,年轻的文艺范技术宅们爱住,就够了。一个美国的酒店品牌,在上海外滩开店,设计风格是美式和中式甚至是沪式的结合,这也是W酒店的一种跨界。”
潮。自我。创意到爆。经济独立。物质享受外,又看重精神上的愉悦。
欧悦这一类女性,大概就是W酒店的主要目标客群吧。
▲欧悦(Ou Yue)在W酒店餐厅(肖可霄摄)
警惕一种叫W的瘾
不过,欧悦也很警惕一种叫W的瘾。她觉得,用“维密超模为什么都是平胸”这样的标题党来吸引点击率,是不对的。她更不解的是,穿着围裙的老干妈,竟然在半个世纪后把戴着贝雷帽的切·格瓦拉从潮人们的卫衣上解救下来,内容产品的快闪造节运动,被收割注意力的我们,大都是以享乐、消费去填补焦虑。
▲欧悦(Ou Yue)在W酒店中餐厅(肖可霄摄)
“我们精神上的传承,去哪儿?” 似乎是为了回答自己这个问题,外滩W酒店拍摄时,一方面她带了心爱的三宅一生褶皱包包,另一方面,她特地将姆妈赵丹虹手工制作的豹纹丝绒旗袍带来。“那是二十年前的衣服,有我姆妈上一代女性的体温和叮嘱。”
“Duang——Duang—— ”仿佛外滩海关大钟飘来《东方红》一个音节的悠悠钟声,欧悦来上海4年多了。对她而言,外滩是非常有标志意义的、非常有启发性的取景地,她曾在外滩附近拍摄了上海舞者余冬冬的舞蹈视频,以表现90后上海女性的姿态活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视频结尾处,那两只鸟儿,逾越黄浦江寂寥的天空,它们由小到大,理想得像许巍唱的《蓝莲花》,现实得则如刀刻后沙雕般的我们。
这是欧悦眼里的外滩,请大家点击瞅瞅。
https://v.qq.com/x/page/g0806pj5qi9.html?
参考资料:
1、老图片来源:
《虹口》(上海市虹口档案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姚丽旋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2、史料来源:
《上海百年建筑史》(伍江著)
《提篮桥:庄源大的开甏酒》(胡展奋著)
《方志里的故事真精彩》(葛昆元著)
纪录片《外滩》(周兵导演)
3、感谢迈点网、上海外滩W酒店、上海图书馆的任国祥先生、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徐亚芳女士、弄堂longdang的段段、上海虹口区旅游局的孙炜峰等,给予采访和学术史料等支持。
本文为迈点专栏作者肖可霄先生“外滩经典酒店”系列的第二篇。感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其在迈点网的其他独家报道。欢迎更多读者向肖可霄先生推荐外滩经典酒店。
肖可霄,知名酒店试睡专家、专栏作者,已入住体验200家酒店公寓民宿,20年职业经历,聚焦旅游、酒店、媒体领域,曾任职多家重要机构高管,在品牌营销、市场推广上功力深厚,帮助过数十家旅游企业。2012年,作为“国内第一人”,他受邀为和平饭店百年历史以来的“荣誉员工”,在酒店“卧底”式工作7天,他撰写的《和平饭店体验记》系列,迈点网播放后引起很大反响,受到费尔蒙集团、锦江集团等赞誉。
肖可霄是外滩影像装置艺术家,历时21年拍摄记录上海外滩,连续4年以独立艺术家身份受邀合作艾美酒店艺术展,开创酒店&外滩艺术跨界之先河。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参选2010山西平遥国际摄影展、2015张小盒动漫艺术展等展览。
(责任编辑: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