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南桥论坛观点
日期:2008-05-05 14:01:02 来源: 点击次数:1086
史南桥:我是17号从上海出发到意大利看米兰家居展,同天早上从米兰转机回到上海,在米兰这段时间,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展位受到很大的冲击,回到上海,看到上海各方面的建设,又坐火车再从上海到杭州,杭州有一个设计,江南的现场,看到中国的环境,今天早上又从杭州到深圳参加这个盛会,其实一路的冲击,让我感觉到,设计其实对人影响很大的,现在台湾最流行是地中科表,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大家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看中国,我在台湾出生,我是学建筑的,我主要的建筑是做室内设计的,作为大学的教授教授室内设计的课程,方面台湾在差不多10年以前,在室内设计界,和政府机构之间有一个活动,怎么样促进室内设计师的定位,对室内设计的课程进行一个定位,但是在当时也是比较困惑的,大家觉得建筑师就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后来发现,不晓得这是一个台湾的政府定位还是其他,后来这些资深的人有一个顺序,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考试,政府上面叫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没有把师拿掉,后来大家当成一个笑话来讲,我们在社会上做了20年,每个人都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现在政府有个政策,我们都不是室内设计师,当然叫室也不是有多么的伟大,在室内有从室的,做头发的也叫设计师,并不是叫师就有多么的伟大,但是回过头来看,本来被人家称之为设计师的,后来因为这个制度出来就不是师了,我们觉得这个是很矛盾的事情。我们也会在看一些事情,对于我们这次改革,他们在这种环境里面,你可以看日本、汉城在系统里面,在米兰我看一些展览,大街小巷去找,在一个小的地方举行一个个人的展览,背景就不是学建筑和所谓的环艺,他们设计了一个东西,做了一个这样的展览,他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定位。
在台湾几十年设计师行业里面,有很多在国学著名大学留学的回来台湾做室内设计师,大家不会因为你有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看法,设计师在社会上可以产生一定的定位,是通过你个人的努力,你作品的表现,最后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后来我们自己评估起来,所有在室内设计最受瞩目,也许甚至在社会当中甚至超过建筑师,太多的家装媒体会去报道,原来一般社会大众接受的层面相对低一点,即使在一般的设计,一般的报纸,更多进入家庭里面,更容易被彰显,有媒体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渲染就是你确实有好的作品呈现,所以我倒不担心,在台湾可以感觉到,政府的系统到最后介入的时候,室内设计师已经有一定的定位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有政府系统组织,能够给他一个正名和定位,把这个行业推到什么样的程度,反过来我比较担心,到底我们是不是真的作出了好的设计,设计出好的作品,真的可以作出成绩,而这个成绩也能够在社会上争取到该有的地位。
所以反过来讲,我从意大利看了那么多细节的,那么多的精品,我感觉到其实设计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东西,甚至设计不是即兴完成的,到杭州我很多历史痕迹留下来的一些东西,可以感觉到这些历史留下来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但是在上海和深圳这样特别发展,特别要求进步的地方,大家所做的事情,我进入这个行业快10年了,我们做设计太急于作出成绩,甚至现在很多的设计师都是在期望仿欧式和美式做,我们尤其是建筑100您要摆下去,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大家很骄傲说,很像英国,很像美国,但是就算你做到人家百分之百,你现在也不能赶过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就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环境,他每天看到都是这些设计,所以你让他看更新的设计,他肯定不会再做这种东西,因为再做这种东西他自己就会烦。
我认为今天这个题目叫中国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在中国的设计,另外一个是属于中国的设计,今天这个问题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什么是在中国的设计,什么是属于中国的设计。
史南桥:当时我们也碰到一个问题,在台湾大学有很多国外的同学,有些人问的很直,你们为什么不穿自己的服装,为什么要穿牛仔裤,当时我们回答说难道你不希望我们穿的便捷吗?这个也反应一个情况,回过头来我们一直在讲所谓中国设计,你去看美国、英国,他们会讲什么叫美国设计,英国设计,或者意大利设计,我们自认为我们是弱势文化的设计,相对来讲我们没有信心,去强调中国的设计,所以我很赞同把设计做好,应该是国际化,我们讲究的是原创,我们不必一定要为了做到中国,最后我们失去了原创,我们更强调去发展原创的话,我们是不能很好发展的。
史南桥:把设计力量捆绑起来,我不知道这个意义是说能够好办事,还是所谓的集思广益,不要讲我在台湾大家都是以个人工作室为主,我了解到欧美有一个思路,他们都是以团体的形式为主的。他其实不是在标榜规模有多大,反过来讲,真正所谓的创作经常是很个性化的,主观的,即使是一些合作,但是个别的案件他们有自己个别的想法,所以我不认为要把设计做好是靠人多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多有更好的资讯取得,能够得到更多的创意,升级,这个是很好的,以我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很难靠人多就可以把设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