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2012亚洲建筑艺术论坛圆满落幕

日期:2012-06-26 14:02:37  来源:365地产家居网        点击次数:1091    

“日本泡沫经济之后,人们不再把房屋当成是投资品,而更倾向于居住的舒适性和宜居感。”“Better Life的内涵包含恍若隔世、细腻美妙、个人独享、体味五感、拥有自然、享受四季流转变换这6个空间。”……

近日,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与苏州仁恒观棠如约举行。日本殿堂级建筑大师隈研吾、日本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设计画社长户田芳树、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上海日清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宋照青等大师级嘉宾聚首苏州独墅湖畔,就“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等议题探讨、碰撞。

隈研吾的反造型建筑理念

Anti-Object,反造型,与隈研吾先生《负建筑》的内涵一脉相承。在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上,隈研吾借助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等建筑艺术作品,阐述了他践行的反造型、负建筑设计理念。

“每到一个地方,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的某一种原材料作为建筑的建筑素材,使之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甚至消失在环境中。”隈研吾说道,在当地寻找某一种创作灵感或建筑材料,是他的建筑哲学。当被问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否造价不菲时,他表示,竹、中国的瓦片等是他钟爱的建筑材料,但使用任何一种建筑材料之前,都首先是在项目预算范围内考虑的。

谈及中国对东方建筑元素的传承与运用,隈研吾坦言,日本的现代建筑演进历程中,也经历过丢弃掉很多民族元素的过程,“中国在传统的东方建筑元素的保存上可能做得更好。”而对于隈研吾先生在中国的建筑作品创作,他诙谐地直言,“由于一些审批的问题,我在中国建不成的建筑比建成的多。”

中国建筑师的东方元素思考

基于对“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探索和思考,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认为中国建筑传承语境下的应变之道既有环境中传承的“解决之道”、时间脉络中创新的“应变之道”以及协调多元社会价值认同的“和谐之道”。

关于近期王澍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中国建筑界的大事件,章明表示王澍获普利策奖是对中国建筑师的激励,“建筑不是简单地中西合璧,对着一张照片克隆一个建筑,而是与周边的环境相适配,是其对城市环境的重新界定与影响。”

作为日清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的宋照青先生,则运用将上海的一所破旧幼儿园改造成颇具现代感的办公建筑的实例,诉说着他对中国现代环境下建筑实践中的东方元素的理解。“改造过程中,我们保留了幼儿园墙上的涂鸦,改造途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作为上海一个时代的留存下来的纪念,它有它的价值所在。”

仁恒棠北之国际简体美学社区

东方智慧的一致所向,最终落位于对苏州当代人居方向的关心与思虑。对于苏州这座国际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城市,一切来得尤具意义。会后嘉宾们移步仁恒·观棠会所,欣赏精致苏绣个人展与昆曲艺术表演。正如苏绣与昆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自我的蜕变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与苏州人居方向,也必将找到自身的平衡点,进而迎来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新的人居形式。

其中,仁恒棠系别墅就是这样一种值得尊敬的人居实践。2012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以仁恒·棠北&仁恒 观棠作为会议举办地点,亦是出于这一理解。作为仁恒TOP级产品序列的顶端代表,仁恒棠系别墅,可称为是人居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仁恒·棠北,以流水艺术为精髓,世界级大师团队联袂雕琢,成为长三角亿元湖居别墅代表作;而仁恒·观棠更是承袭棠系尊贵血统,择址金鸡湖、独墅湖的天赋美境,以桃源般的流水意境,领先的生态环保理念,简约洗练的现代风格,集成仁恒十九载精工大成,首创苏州新亚洲横向院墅,并将之倾力打造为国际简体美学社区。

在本次论坛上,仁恒·观棠也一举征服了这些世界建筑和景观大师们挑剔的目光,成为象征苏州高端人居品质的名片。正如隈研吾的“负建筑”一样,仁恒棠系别墅也是一种与自然连接的建筑。在这里,建筑已与自然、人文、生活达成和谐呼应,相生相息的。体现出对都市人群心理的人性化尊重之余,更将生活其中的人们,引向对自然、心灵与本真的回归,继而建构出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平衡的生活状态,成为苏州当代人居的表率与样板。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