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组织馆

日期:2010-04-19 13:57:4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454    

国际组织(47):独联体执委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工 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阿拉伯国家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非洲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南太旅
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博鳌亚洲论坛、加勒比 共同体、加勒比开发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东南非共同市场、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电信联盟、国际信息发展网、法语国家商务论坛、全球环境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能源署、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地球观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共交通国际联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竹藤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气象馆

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个国际组织自建馆世界气象馆

 

将以树立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致力于提高气象防灾能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能力和贡献为主要形象的展览主线,用展馆主题“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来契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

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效果图

第一部分-黑色记忆

第二部分-环幕打开

第二部分-环幕影院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位于世博园区B02-Z01,毗邻国际气象组织馆、联合国展馆。展馆建筑面积500 平方米,展览面积324 平方米。展馆的设计主题为“生命无价,人道无界”,由“入口等候区”、“黑色记忆”(时空长廊)、“人道之光”(环幕剧场)、“行动你我”(互动区域),以及“出口”五个区域组成。每一批观众的参观时间约为15分钟, 旨在使其从触动到感动,理解和支持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预计展览期间可接待观众70 万人。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入口造型被创意成一个帐篷,作为战争与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人道救援物资,帐篷营造了一种“在现场”、“在行动”的真实感,使观众在入馆之前,便已经被人道救援行动的力量所震撼。当观众在入口等候区排队进入时,工作人员会给每位参观者派发一条红手链。一方面,红手链作为一个悬念与伏笔,使观众产生好奇与联想。另一方面,红手链具有“连接人心”的寓意,它将作为整个展馆的一个视觉符号。

观众步入展馆,经过主题墙之后,就进入展馆内的第一部分:黑色记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由一个狭长的“时空长廊”所组成,主色调为黑色,以营造一种在战争与灾难阴影下的压抑气氛。在时空长廊的一侧,展馆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表现由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先生记载的从1859 年索尔弗里诺战役至今,人类所遭遇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与灾难。所有这些内容,都将通过原子镜面幕墙后的数码显示屏呈现。镜面的反射制造出亦真亦幻的效果,“无界”的视觉感染力将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时空交错的感觉,感染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悲悯的情绪。

雾幕

“时空长廊”的另一侧,与镜面所产生的时空交错相对应的,是原始的岩石肌理,以营造厚重、肃穆的主题。在岩石上有5 块大幅海报,分别介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以及“中
国红十字会”的内容。

在“时空长廊”的终点,设置了一面高科技的“气雾幕墙”,通过投影仪的投射,气雾幕墙上会出现逼真的画面,表现人类在历经战争与灾难磨难的洗礼后,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观众可自由穿过气雾之墙,寓意着穿越战争与灾难所带来的黑暗,迎接人道的光芒。
穿越了气雾墙之后,就来到了展馆内的第二部分:人道之光。这一板块的色调,也随着观众穿越“希望之墙”,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这一板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镌刻在墙上的文字:“经历战争与灾难的黑暗,我们更需要人道的光芒。”

之后,观众们陆续进入“环幕剧场”,大屏幕会播放一段精心剪辑并配有感人音乐的影片,它将着重表现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保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人类的尊严,防止与减轻人类的苦难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与杰出成就,使观众产生从触动到感动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观众观看完影片后,巨型环幕由中间移开,观众由此进入展馆的第三部分:行动你我。

第三部分所见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面正对观众的主题墙,其内容和影片结束的定格画面一致。在主题墙的下方,有4 个摄像头,自动捕捉人脸以及红手链的图像并留影,同时,还能将图片实时传输到主题墙上的液晶屏内。观众的头像将与众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志愿者照片交织在一起,寓意着观众从触动到感动,最终付诸行动的过程。最后,观众由出口处离场。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