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曙旸论坛观点
日期:2008-05-05 14:14:11 来源: 点击次数:1240
郑曙旸:我觉得一定要以设计来讲,这段时期最初在文字翻译上有问题,如果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50年代当时的第一代中国具有现代设计概念的那批老手,当时讲的工艺美术不是大家概念当中的特殊工艺,他们那个年代讲的工艺美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现代设计,只不过在那个天津要让那些人理解这点是太难,而且因为这个他付出了代价。
赵红红:我们缺工业的过程。
郑曙旸:无论如何理解不到,虽然叫工业设计,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正因为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中国到底是什么设计产生了误解,接着下来,在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工业设计由于我们国家这样的惯性,它的理解,无论如何想到这里面还有艺术的成分,绝对不会考虑,肯定是按照建筑,即使建筑也是按照建筑工程的角度来讲,就像我们1952年所有建筑院校改革的都叫工科,在西方是艺术,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为什么要把设计管理提到到那个层面,这是一个决策层,属于今天还不把这个概念就有可能脱我们中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后腿,这个是最关键要扭转的局面。所以刚才黄秘书长讲的我是完全同意的,绝对要把中国设计产业绝对不能叫工业,如果一叫工业就糟糕了,他们认为是另外一个专业,这个文化是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上我们决策者明白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乱一锅粥,艺术设计在艺术下面,艺术又在文学下面,这个不符合逻辑。
主持人:我们室内设计在材料学下面。
郑曙旸:如果说黄秘书长这件事可以板成,中国设计的产业,教育才可以跟进,我们教育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文化部的概念更落后,文化部的概念是设计在美术上面,这个简直是本末倒置,但是事情已经喊了很多年了。
郑曙旸:中国设计一个是国际视野下的,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阻挡了,不管怎么样,一定是有国际视野的,国际视野下的,有自己民族的符号也好,理念也好,或者是传统传承的文脉也好,一定是在国际视野下,最后能够代表自然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新的形势。
郑曙旸:我同意
郑曙旸:从设计师最佳年龄是40岁—50岁,这几年是黄金时期,你别急,不是说我们设计搞的不好,我们上大学都已经快30岁了,正好赶上文革那个时候,但是你不能说文革那段完全就不是浪费时间,也是学习,还是有收获的。
赵红红:处处留心皆学问。
郑曙旸:设计教育的大问题,所说的南北差别,实际上所反应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中国设计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他的基础课的设置有最大的关系,这个是最关键的,技术层面,科学层面的东西很高,艺术层面真的要掌握是很难的,就是现在很多教育完全是用美术的教育基础模式来代替设计教育的基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