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广珠城轨珠海站年底开通试运行
日期:2012-05-28 14:55:57 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次数:1928
珠海站位于拱北口岸西,既是广珠线珠海段的起点站,也是除广州南外的最大站,建成后将是珠海的重大交通枢纽。与珠海境内的珠海北站、唐家湾站、明珠站、前山站相比,珠海站有怎样的特色呢?
近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珠城轨珠海站总设计师刘传平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
广珠城轨珠海站的北面是澳门,东端与拱北口岸广场相连。拱北是珠海重要的商业区,拱北口岸已经跃居国内第一大陆路口岸,这里每天人流超过20万人次,未来港珠澳大桥也要在这里登陆。这会增加城轨珠海站的设计难度吗?
刘传平:珠海站这在2007年完成实施方案设计,2008-2009年完成初步设计,2010-2011年完成施工图设计。期间,因车站站场位置特殊,设计方案经铁道部和珠海市地方政府多轮次反复研究讨论,才最终确定。
拱北虽是珠海重要商圈和口岸,又毗邻澳门,但拱北至今没有标志性建筑,广珠城轨珠海站将来能成为拱北地标吗?
刘传平:珠海站立面造型设计独特。站台雨棚侧面恰似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鸟,轻盈的整体造型如同具有向上升腾意味的双翅,预示着珠海经济发展的再次腾飞。雨棚结构采用交叉拱的设计就好比十指相扣的握手,体现建筑与结构的统一,力度与美感的结合。握手的造型表达了珠海和澳门,珠三角地区各城市间,乃至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
这与珠海站处于海边和口岸的地理位置很吻合。除了独特的造型,珠海站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刘传平:首先,珠海站共有四层,地上一层是售票和候车大厅,二层则是乘车的站台。地下设有两层,为珠海市地下城轨换乘中心。建成以后可为市民和旅客提供铁路、汽车大巴、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车的“立体零换乘”,极大方便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交通出行。
其次,珠海站站台雨棚采用由人字柱支撑的交叉悬臂拱架、檩条、拉索、屋面联系桁架、柱间支撑桁架、屋面支撑组成的空间钢结构体系,单跨拱架跨度达70米,保证了雨篷的内部大空间和外部立面造型效果。这种雨棚结构的选型主要是考虑到最大限度地配合建筑师的建筑创新,使雨篷的结构造型与建筑造型有机的统一。
珠海站自2010年正式动工,一直让人感觉进展很慢,什么原因呢?
刘传平:珠海站建设场地的征地拆迁及协调工作量十分巨大。且施工采用地上桥梁及站房结构与地下换乘中心结构基本同时进行,立体作业,并且地下室、桥梁、钢结构、水电等多个专业工种同时在地上、地下交叉施工作业,难度极大。为此,我们积极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派专业设计人员常驻现场为配合施工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保证施工进度的落实。对于站台雨棚钢结构需高空焊接的问题,施工人员采用了分段拼装、整体滑移工艺,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减小作业难度,确保施工质量。目前计划2012年8月底完成静态验收,9月开始进行联调联试,力争年底前开通试运行。
(责任编辑: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