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四川鞍子河:首个“悬浮建筑”正式开放

日期:2011-09-24 15:11: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次数:1267    

前日,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第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大熊猫宣教中心揭开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栋藏在山林里的三层建筑,不仅体表有大大小小的“斑点”,离地面近1米的空间,还可以让小动物们随意“穿越”。 

更轻便 “比板房舒服暖和”

这座轻钢建筑,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制造、建造。说起建筑的最大亮点,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朱竞翔说:“房子的重量是普通砖房的1/3,打个比方说,其他建筑是个胖子,那它(宣教中心)就是个运动员。”更方便移动、拆卸,建筑垃圾更少,这样的低碳环保建筑,住起来却很舒服。

“板房虽说重量也很轻,但是冬天冷、夏天热,这座房子却不会,可以有效抵御林区的阴冷潮湿,有很好的保温设施,让人进去后觉得很舒适。”朱竞翔说,在设计房子时,出于对自然的敬畏,进出的大门比普通的矮了近20CM,“这让进出参观的人会低头,寓意对自然的尊敬。”

更环保 给小动物留下走廊

据介绍,宣教中心在设计上,还处处考虑了环保的因素。远看这座建筑,身上仿佛布设着规律的“斑点”,走近了就会发现,其实是许多黑白喷绘的大熊猫等动物的剪影,而没有形状的阴影,则代表地球上不断消失的物种。

“还有一个特色是,房子中间是悬空的,离地面最近的约40CM,最远的有1米多,留下的走廊,小动物是可以随意走动的。”朱竞翔说,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宣教中心内用图片和仿真模型,代替传统的动植物标本,不同朝向的‘立体’窗户,也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WWF中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及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认为:“这座由WWF资助修建的宣教中心,不仅能给公众提供接受生态教育的场所,还希望这座建筑能起到示范作用,其环保低碳、尊重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能在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得到推广。”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