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烟台:新机场“陆空”同步加速建设(图)

日期:2012-05-14 16:33:39  来源:齐鲁晚报         点击次数:1214    

投资45亿元的烟台新机场建设备受全市人民关注,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至今8个多月了。目前,航管楼、塔台等配套工程将陆续开工,占地1400亩的航站区功能繁多,食宿、生活、娱乐一应俱全,犹如一座小城镇。

笔者从机场建设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新机场累计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和工程建设投入9.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
飞行区土石方工程,6月中旬将基本完工

8日下午,机场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500余台大型机械、近2000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预计在6月中旬汛期前飞行区土石方工程将完工。

令施工人员头疼的土石方工程也完成大半。因天然环境所限,机场建设有多达2300万方土石方需要挖填,“这一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多,计划至6月15日汛期前全面完工。”工作人员介绍说。

土石方完工后随即展开垫层施工,之后经过一个雨季的沉淀,再进行道面混道土施工。目前采空区治理工程已完成,本月底前通过验收。

航站楼正在基础施工,可提供千余停车位

除了承担陆空对接的航站楼、货运站、进出高架路等配套建筑,新机场还设计了5万平方米停车场、航空食品、旅客过夜用房等建设项目。

据介绍,航站区占地1400亩地,共分布26个单体建筑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航站区包括候机楼、停车场、塔台、航管楼、空管小区、机场管理监控、食宿、娱乐、供电、供热等配套设施,功能复杂,不亚于一座小城镇。”新机场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

承担陆空对接的航站楼工程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南北长520米,东西最长处130米,航站区还建有5万平米的半地下停车场,可提供1100个车位,除了8000平方米的职工公寓,旅客过夜用房等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

航站楼已于3月中旬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5月底完成机场北指廊地下部分建设,8月底前完成混凝土施工,明年2月完成航站楼1.5万吨的钢结构施工以及屋面、玻璃幕墙施工,明年底内部安装、装修,2014年上半年调试设备。

机场管理监控系统设计有海关、商检、边检和安检用房,服务建筑设计有航空食品、航空加油、旅客过夜用房等,机场配套管理设计有供电、供热,供电双回路等,管理服务人员用房设计有机场办公楼、职工公寓等。

航管楼、塔台等配套工程也将陆续开工。从国内机场运行经验来看,如此规模的航站楼可以满足烟台未来20年的使用需求。

“空中”与“地面”同步推进,保障新机场尽早启用

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是一个机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为保障新机场在建成时就能顺利启用,新机场建设办坚持“空中”与“地面”同步运作和推进,在加快新机场建设的同时,先后协调民航以及相关部门完成传统导航飞行程序初步设计审批和空域初步协调,完成电磁环境净空和电磁环境评审。今年1月,国家民航局批复新机场导航台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选址。

在去年飞行程序初步设计方案报批过程中得知,国家民航局拟在“十二五”期间在胶东地区增设一个雷达站。对此,项目负责人员积极争取,最终争取民航部门同意将这一雷达站落址烟台新机场。该项目的落户,不仅可节省4000多万元的投资,而且每年节省维护费用200至300万元。

为更好地满足机场未来安全、顺畅运行,经过新机场建设办的努力争取,近日,国家民航局批准在烟台市设立机场进近管制室,与烟台新机场同步启用。

据了解,这是烟台民航开航28年来国家民航局首次在烟台市设立机场进近管制室,也是在国内地方管理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中首个设立的进近管制室(全国171个机场中,除44个国家民航局直属空管分局、站外,剩余127个机场中首个批准设立进近管制单位)。

新机场进近管制室建成后,将改变以往烟台市空域航班调度不便的局面,实现烟台市进近管制区域内所有民用、通用机场由烟台市直接指挥,可以增大飞行容量、保障航班正点,对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专门测试,市区到新机场最快仅需半小时

新机场建在蓬莱潮水,不少市民觉得不如莱山机场便捷。新机场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已经对此进行了专门测试,从烟台老市区到新机场,耗时在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这个车程是比较科学的。

据介绍,从老市区到新机场主要有四条通道。如果从老市政府门前上绕城高速、荣乌高速到新机场,大约是53至54公里,汽车时速一百公里的速度,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如果走同三零点立交桥接绕城高速,到新机场大约是40多公里,也是半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从红旗路终端出发,大约是50分钟时间。

耗费时间最长的是从南大街终端出发。总体来看,烟台老市区到新机场,总体看是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从国内、国际总体情况看,这样的距离是比较科学的。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