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陈暄:用色彩归零作为理念(组图)

日期:2014-01-22 16:45:31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946    

陈暄 :十上建筑事务所  执行董事及负责人

China-designer记者:您在2013年金堂奖的获奖作品《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令我们印象深刻,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您选择了这样形式的风格?您个人认为这套项目让您最满意的地方在于什么?从接手这个项目到完成的过程中,让您觉得最大的难点在于什么?您怎样解决的?

陈暄 :LOft 空间在各种废弃厂房改造艺术区,城乡结合处的小规模统一开发规划已经有10年多的历史了。但在繁华地段的枯燥办公楼里,是否也可能存在这种轻松具有艺术气息更加人文化的办公环境,这是这次中国服装协会办公室的一种挑战和尝试。希望给大家一个新的提示。项目满意的部分是:使用者在空间里使用时的满足感,是这个项目给我最大回报。他们在空间里甚至有自豪感。呵呵。

Loft 通常的定义是高空间,这个项目的难点是楼层太低,局部的消防管线只有2.2米。在天花的处理尤为重要,没有条件做任何装饰。所以我采用了用办公室单调的管灯进行再创作。延办公区的纵向做发散不均匀的线状排布,形成像无数流星划过的轨迹。即利用了空间矮而形成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利用原本呆板的管灯元素进行了艺术的创作。

(图:《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

China-designer记者: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办公空间的设计从不标准到标准化,也在不断的往多样化发展,您觉得办公环境哪些地方必须标准化?多样化又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暄 :从不标准到标准化的过程其实是对办公空间的装饰装修,甚至到运营的成本的一个节省,比较突出的是每个办公位本身的配置与设计,想着块大多数公司会采用标准化,因为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更多的增添工位,此外,在办公配置方面,比如电脑等科技器材部分采用标准化则不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产生对接的麻烦,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现在的整个办公节奏会比较快,那因为这种标准化的快节奏办公环境,对这种多样化的人文关怀,大家开始越来越多的考量。多样化体现在管理层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封闭空间还是敞开式空间,办公室的平面布局更人文化,人们对茶歇间,休息室更多的关注,甚至把办公空间做成大的客厅的感觉,减少死板会议室封闭空间的形式,更趋于是一个洽谈室的感觉。员工的办公空间也不是单元的形式而是采用开放办公的形式,大家在办公的时候可以是流动办公,在吧台办公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办公空间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图:《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

China-designer记者:亮丽的色彩会让人精神振奋,平缓的色彩会让人内心安静,目前您自己的公司使用的办公空间色彩偏向哪种?为什么?您觉得未来办公空间的色彩趋势往哪边靠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陈暄 :目前我自己的公司使用的颜色是黑白灰。因为我们是设计公司,相对来说希望我们的公司更单纯更简约没有任何倾向。我们公司的思路是使用原本材料的颜色,让色彩归零来作为我们的一个设计理念。客户在参观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不希望因为我们的公司采用的颜色来作为客户的一个导向性的指引,因为我们的色彩倾向或者用什么颜色什么材质是根据我们的客户的企业本身的文化,和企业特质来确认的。未来办公空间的色彩趋势不能这么讲说往哪方面靠近,因为我是很不希望谈色彩趋势的一个设计师,我更希望从客户本身应该具有的特质来使用颜色而不是根据色彩趋势来使用。但是确实有色彩趋势的存在。

现在大部分的设计公司应该说是受到了10年前的设计理念的启发,因为公众比较慢热,他需要慢慢接触看见了了解了熟悉了才会慢慢接受,所以现在的大部分设计公司希望颜色明亮欢快,偏暖色为主。甚至可以说更加的靠近绿色,因为绿色给人一种环保、绿色生态等概念,会让人心情舒畅,对视力较好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吧,但实际上对我而言我觉得这已经是10年前的概念了。为什么说会有这种结论是因为绿色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讨好中庸,也比较好用的,欢快的一种颜色。

(图:《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

China-designer记者:从2013年的最具代表性办公空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办公空间设计的要求从只追求单一的功能性或创意性,走向强调功能与文化的结合。那么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您一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挖掘该公司的文化性,如何做到让创意有文化感,文化有新鲜感的?

陈暄 :我认为现在不是功能与文化的结合而是创意性与文化的结合,因为功能就是功能,强调功能是无可厚非的。创意性我认为以前大家都只是流于一种表面的形式,而现在甲方或者业主们是更需要这种创意的形式与当地文化,社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结合。

其实每个公司都有文化性,无论是国际广告公司也好,政府单位的办公楼也好他都带有企业本身的一个特制,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单位这种对企业的了解是必须要做的功课,比如文化性,这个公司他是不是沟通文化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就要考虑到怎样通过设计增加这个公司沟通的的灵活度,灵活性与多面性。有的公司可能更加注重人文关怀,那怎样通过设计来体现该公司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如何做到让创意有文化感这是一个可以展开很大的话题,其实这对于办公空间来说是设计的本质所在。比如国际的广告公司在北京设立分公司,他的办公室需要具有他们企业本身现代、简约、国际化的概念,但同时他们也希望与上海的公司不同,那就可以归类到说北京的文化和现代的国际公司之间的一个碰撞或者怎样更有趣的结合到一起。

我们在做某个案例的时候,甚至安排工位的时候都会用到北京的灰砖作为整个企业的设计与会,甚至我们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区域划分都会用“一条”“二条”这样北京胡同的名字来命名,因为办公的区域很多,说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我在东城区的几条几条”,这样文化感在空间里就有了它的功能性也有了趣味性,这可能就是你提到的新鲜感。

我们大的会议室或者洽谈可能会叫做“钓鱼台”或者“中南海”这里面的办公家具的配置就会有趣的与名字相结合。

(图:《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

China-designer记者:当今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80后、90后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与60、70后的业主有一些差别,从一定程度上他们决定设计的趋势。随着空间使用者年龄层的变化您能否为我们预测一下,未来3-5年办公环境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陈暄 :这是一个综合的看法,确实是使用者年轻化,但是在过去也有年轻的使用者,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使用者的年轻化而是因为大家对这种新的文化接受度越来越高,而对办公环境带来的变化,而且生活节奏也在不断提高大家的观念也发生转变,才会带来办公环境的变化。

3到5年这倒没有这么精准的把握,但是我能看到大家更多的除了工位之间的安排其他的,比如卫生间茶歇间会议室等等不是硬性办公空间,大家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设计在里面体现人文关怀。但是我有一个设想,接下来会做的办公空间的设计是我认为以后的办公空间一定是流动办公,而不是固定办公,因为网络的发达,办公空间的整体的固定模式一定会瓦解。以后的办公空间应该是异地办公或者网络办公,甚至工位都不是固定,我们可能在办公室都是一种游走的形式,我们在哪都可以办公。开会直接视屏会议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在同一个空间里面。

(图:《中国服装博览会办公室》)

China-designer记者: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一部分人主张高科技现代化办公,一部分人则向往回归自然的绿色办公环境,智能化与生态化您倾向哪个方向?有这方向您个人特别推崇的案例(不限定作者和国内外,就是您本人觉得特别值得推荐的就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陈暄 :我觉得这两种并不冲突。因为智能化是让办公空间更生态化的一种形式。有了智能化我可以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办公,比如我可以边喝咖啡一边办公;一边做家务一边办公,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憧憬的工作状态。

案例:大家最耳熟能详的google的办公空间,我认为办公家具确实非常重要当然最重要的是办公桌和办公椅,我认为桌子的高度与椅子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每个员工的需求,它的可调性在哪里,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公姿势。特别强调的是办公椅,因为这是你一天最多时间花在上面的家具。

China-designer记者:办公家具是组成一个办公空间完整设计必不可少的因素,您在选择办公家具的时候哪些要素是您考量的标准?为什么?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办公家具,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它与众不同?

陈暄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办公家具有两个,一个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个办公家具品牌humanmiller  推出的一款可以升降的办公桌,我可以选择各种姿势办公,比如站立,甚至趴着,这确实是对人体工程学进行的非常透彻的一项研究。

China-designer记者:您认为,办公家具往后的变化趋势将会是什么样的?会更加简约?设计感更强?还是会更强调功能性?更多高科技融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陈暄 :两个极端,一个是用的,一个是拿来看的。以前大家并不觉得办公家具可以拿来看,越使用越好,但是人的感官还是蛮重要的,它属于人文关怀的一部分,所以会有一部分非常好看的家具作为艺术收藏也好,作为一个企业文化提升也好,当然设计感强,艺术性,简约,繁复这是涵盖在下面的一个概念这是拿来看的家具。

另外一部分最重要是功能性,更多高科技的融入,对人体工程学上的考量,对人使用上的感受这是我认为评判的一个标准。

本身我自己也有在做家具,我在设计家具的同时会考虑很多因素在里面。单从设计这个行业来讲,年轻的人才辈出,许多新的元素新的灵感会不断涌入,科技力量的不断更新我相信会有更多出色的设计师们会做出简约、设计感极强、具有功能性并且会融入更多高科技的办公家具。我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许馨)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