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最佳建筑奖“百里挑一”

日期:2012-11-05 21:56: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次数:1536    

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截止后,10月31日自由申报也截止。本届大奖共收到提名10 1个,有效提名88个;收到申报作品10 0个。也就是说将有188个作品(人)竞争5个大奖,其中最佳建筑奖竞争最为残酷,98个作品竞争一个获奖名额,真正是“百里挑一”。

申报数量比上届增加一倍

“自由申报是体现建筑师关注度和参与度的重要指标,自由申报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说明了奖项本身在建筑界的影响力已逐步扩大,建筑师的参与度愈来愈高;另一方面说明了大奖程序和规则的公正性、透明性以及结果的公信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席黄居正说。

据记者了解,2008年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申报最佳建筑奖的仅有10个,2010年第二届达到38个,而今年则达到67个。2010年申报作品总数为56个,今年则达到了100个,几乎翻番。“自由申报是为了防止遗漏好建筑设立的机制,在2008年的第一届、2010年的第二届一直是提名的有益补充,而今年自由申报的项目已超过提名,成为评选的主体。”中国建筑传媒奖总策划人赵磊说。

王澍成最年轻的杰出成就奖候选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刚刚成为普利茨克建筑奖首位中国获奖者的王澍,被提名为本届杰出成就奖候选人,他也是这一奖项最年轻的候选人。

有提名人表示,王澍坚持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文精神去面对全球化、城市化浪潮中诸多尖锐问题,坚持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与表达。这不仅体现在他富有创新思想的论文与论著中,更体现在他具有突破性的创作成果中。这些成果以本土与当代的积极对话为特征,已在国际、国内重要建筑刊物、专著上广泛登载。

在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中,共11人被提名,陈志华获得的提名数量最多,12位提名人获得8个提名,王澍也获得了3个。

70后建筑师成主力

和往届“60后”建筑师割据江山的情况不同的是,今年“70后”建筑师成为主力。这一批建筑师有的独立执业、执掌个人事务所,有的供职于体制内大型设计研究院。无论是从设计概念、形式语言还是作品施工质量来看,都能看出设计师的日益宽广的眼界和不俗的方案把握能力。

针对今年的提名,有建筑观察人士认为,从自由申报的情况来看,提名的局限显而易见。这些提名人平时关注的建筑范围太小,在被提名的作品中,传媒奖本身需要的社会性没有在申报作品中突出。而专业性,因为大设计院的建筑师没参与,又显得狭隘。希望下次更好,要有媒体的态度,而不是建筑界某个圈子的态度。

专家观点

申报项目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黄居正《建筑师》主编,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席

中国建筑传媒奖的提名与申报都已经截止,总体上看,比以往两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幅的提高,最佳建筑奖的自我申报项目数量达到了67个,比上届增长了一倍。而且,建筑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有小型的文化设施,也有相当规模的公共建筑;不仅有桥梁等构筑物,也有景观和照明设计作品。同时,建筑的品质,都体现了建筑师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素养。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在许多作品中,均反映出了建筑师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关注,这是值得欣慰的。例如有建筑师事务所跳出设计的范畴,主动担任项目统筹,成功组织了边远地区学校加建的工作,从选址到捐赠到最后施工,展现了建筑师能够做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有很多实际的操作可能。

申报项目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之高,也反衬出提名人视野上的局限,我们往往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在媒体上已经曝光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缺少对一些不知名建筑和建筑师的挖掘,尤其是体制内设计机构中的建筑师。

居住建筑奖的提名和申报项目同样体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在解决普遍意义上居住问题的探索作品仍稍显不足。

目前188个申报、提名作品,都已上传到中国建筑传媒奖官方网站。详情请登录:cama.oeeee.com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