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高压力促金属冶炼行业“整形”
日期:2015-04-15 17:09:00 来源:中国建材报 点击次数:0
我国牺牲环保换取经济高增长阶段预期已经结束,在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基础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向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侧重。全国上下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无视环保,无序发展重化工业”的恶果——有钱却无法享受健康干净的生活。随着今年1月1日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及我国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方向的逐步清晰化,包括金属冶炼在内的重化工业的“整形手术”预计将开启。
金属冶炼加工行业是最为典型的重化工业代表,经历了10余年的快速发展,随着粗放型经济模式的结束,钢铁和有色行业的发展与投资巅峰已于2012年见顶,行业景气预计于今年见底。随着中央强调弱化GDP增长,各地政府支持产能扩张热情显著降温,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成为小概率事件。同时重化工业集中地区(例如河北和山西)的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号召,不断强化民生质量提高,对企业的环保监控形成了常态化监管机制。
未来,环保有望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一方面,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成为产能能否存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曾经环评未批抢先上马的项目尤其重要。以钢铁为例,数亿吨的产能将面临再审核,以确定身份能否合法化。另一方面将强制性提升企业的环保成本,环保不达标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违规成本大幅提升,因此曾经以此节约成本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环保高投资和市场退出的两难抉择。
针对日趋严苛的环保标准,大型国企将显著受益。因为其环保排放数据是国家制定标准的重要参考基础,同时很多企业已在节能环保方面提前完成辅助设施建设,这也是前几年国企产品价格竞争不过小型民企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测算,很多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间的差价多数来自于未建环保设备的成本节约。
环保要求将催生新的需求,促进金属产业升级。核电、新能源汽车、钢构建筑、金属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3D打印等正逐渐成为环保经济的代名词。这些均需要先进的材料作为基础,产品需求涉及钢铁、铜、铝、镁、高温合金、稀土等众多领域。除了材料性能的升级,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在向电商、深加工配送和产业链延伸拓展。
(责任编辑: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