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设计资讯

  • DMBA意游为进 | 收获风景 思索经营
  • 日期:2015-08-25 09:57: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作者: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3
  • 【导读】在本次课程的三个小时中Jacky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意国游学的收获,探讨设计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品牌营建。

    海报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程的背景资料。
    1. 认识课程导师
    导师介绍
    DMBA《意游为进》第3期特邀导师是位设计界中的大帅哥,来自AIM国际设计集团董事/设计总监梁礎夫(以下称Jacky),他曾是香港体坛健将,身材一级棒哦(据说是游泳,会不会是花样游泳?)。在二十年设计生涯中,他带领团队所涉及的项目遍布世界各地,涵盖酒店、商业、办公、住宅等多种业态,被业内专业媒体誉为真正的设计师。在本次课程的三个小时中Jacky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意国游学的收获,探讨设计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品牌营建。这次准备三个月试讲多次的课程会有什么“干货”向DMBA的学员呈现呢?

    2. 关于意大利设计
    世界设计之都意大利为什么能成标杆?
    因为那是文艺复兴起源地吗?
    因为那里首掀工业革命吗?
    意大利设计的优势与领先性,在于后现代设计的领域。而其现代设计的领域与成就不及德国和日本,在品牌管理的成就不及美国。意大利设计视设计为个人表现及带有强烈的族群色彩,强调在产品中融入艺术家的个人品味和意识。且非常重视流行文化的表现,流行符号与实用功能结合。因此意大利设计非常符合中产阶级的口味。意大利产品的品牌运营的成功是能发现产品特点,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中国的高知中产阶层),进行准确推广。

    3. 了解课程内容
    课程大纲
    Jacky从四月份意大利游学到这节课的开讲,整整准备了三个月,他的分享延伸涉及到了设计品牌的管理和经营、企业内部结构的比例、设计跨界与产业认知、企业内部环境下的情绪生产力、企业文化的痕迹等等知识点(别指望这一条微信能再现三个小时的内容)。
    不同以往,此次选用了"同台共振"的方式,DMBA设计商学院的创办人黄浩罡(以下称班主任)与导师Jacky共同分享这一趟发现之旅,倾谈收获。

    好了,现在上课!(掌声有请导师Jacky和班主任)
     Simone是这次Jacky在米兰理工大学游学的七位导师之一,进入Simone位于米兰的公司让Jacky深度的了解了这位国际知名设计师,这位五十开外的中年人充满活力和幽默气质,在为中国设计师做讲解时飞快的在黑板上速写。
    Simone黑板前授课 
     
    下面是这位大神的代表作,想必诸位早已熟悉了(你有没有借鉴过?Jacky坦言:有)。
    Simone代表作

    Jacky在思考凭什么这样一家仅有37人的小公司能在设计界成为标杆?仅仅是因为他们用心在做设计?他惊奇地发现他们不但具备了项目操作能力,还有着娴熟的外事接待能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Simone公司照

    发现一:开会&上课都是“肉身聚集”的精细体验
    让我们先回到为什么去意大利看展这个话题把!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网站或者网络视频获取信息不就行了?这交通食宿、时间成本得多大啊,劳民伤财的非要跑那么远?!
    要知道人是群居动物,你希望看到一张真实的脸,希望面对面交流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精细体验。同时对于意大利、德国这些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和上海、广州这样开放的省份,办展会应该是最具价值的体验式经济形式了。那么,来DMBA上课也是一样的道理。

    发现二:适逢大会,你有没有借势SHOW实力?
    Jacky通过Simone发现国外设计公司的自我营销意识和能力非常强。他们通常会成为每年大展主场的展外展的服务商,Simone公司为了接待这些有可能产生传播和合作的客人,专门腾出公司一整层的空间,摆放自己的作品,以及留给访客休息;还印制了画册、公司介绍的PPT、餐点等一应俱全。而在那段时间,公司所有的小伙伴都有各自角色的安排,向宾客做介绍、参与互动。
    每年的广州设计周期间,班主任都会接待来自各地的行业朋友,带他们去广州深圳一些比较知名的公司拜访交流,去到对方公司的时候,大多看到的是“防贼式”的警觉和惊慌失措避重就轻的状态,完全没有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准备。
    从企业经营和品牌管理的角度来看则是国内设计机构大多缺乏自我推广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意识上也是缺失的,在此提示大家可以开始重视这一方面了!

    发现三:30:7,企业经营的“及格线”? 
    当Jacky看到Simone公司37人团队中有7个人负责项目前策和品牌推广,占了总人数的1/4!咱们国内哪家设计公司有这么大的比重?这说明什么?这7个人在整个企业和项目价值链中所起的作用正是提升企业品牌的附价值。为什么同样的项目,基本相当的设计水平,人家可以拿到更多?而这些差价,就是这7个人的岗位价值,品牌的价值。
    据一家国际风投公司负责人才招募的合伙人和设计合伙人透露,创意性企业所聘请的前策师和品推人员与设计师/工程师的人数比例,从过去的1:30,到1:15,再到现在的1:4。
    企业比拼的是软实力,特别是我们这种设计型企业。而公司的员工架构和员工创造出的岗位价值正是企业经营的“及格线”所在!那么可以理解为公司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不一样的MARCO PIVA


    另一位导师PIVA的跨界设计吸引了Jacky,从酒店到商业再到产品,PIVA的涉猎真是广泛。那么,请同学们注意,问题又来了,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做设计要“专”吗?这么跨界能做专做精吗?有客户会信服吗?BOSS能转换,团队顶得住吗?从哪里得到数据和素材的支持呢?

    (先看看人家的作品吧)


    于是,PIVA说:设计想跨界?先懂产业化!

     

    发现:设计跨界与产业认知

    Piva为何能拿下朱美拉在迪拜的项目,可以为高端酒店做设计,还可以帮顶级奢侈品牌做橱窗设计呢?他的团队人数也不多,但对一个项目的调研和分析极为苛刻,一个普通的室内空间都会出到数百张图纸。他能在客户提出的需求基础上,挖掘更多值得关注和具有深层价值的要点,特别是客户和使用者忽略的真正的设计需求。Piva能够转换角色,“天马行空”地设计,并能在每个领域都能占一席之地,可以说完全是基于对制造和工艺的了解,对产业数据的掌握。

    由此,我们发现设计师要想涉猎广泛又能专业极致,一定要对产业有深刻的认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自信却来自于产业(赶紧亲近你身边的建材商吧,人家那的宝贝多!)。




    先来看张图(累了的可以自由活动或做做眼保健操)


    清华大学的草坪


    再来看一张(米兰理工校区的草坪)

    对比之下是否很有感触?一处无人,是仅能观瞻的圣草坪(据说这些草四季常绿,是来自日本很昂贵的品种),一处坐满了人,是让坐让卧还能打滚的草坪。

    继续(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模式)


    米兰理工的学习环境


    发现:改善企业内外部环境下而产生的情绪生产力

    大家看到了什么?中国的教育采用的是共性教育模式,强调每个人都有成为“精英”的平等机会,按照精英化的管理和教育模式施教。西方教育是个性教育模式,强调自由发展,学生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识,这符合意大利设计的后现代风格的表现形式。

    还是让我们回归到思考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互动环境吧!企业是社会里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教育基地,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对员工行为习惯和思想模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作为领导人,是不是时时刻刻为自己,为我们的小伙伴们去营造一个内部工作和外部交流的环境,如果员工只能在小四方格里呆着,天天接受各种会议的洗脑轰炸,阶级管理制度严禁之下的他们一定只能畏畏缩缩地生存着。因此,若想员工拥有持续创新的生产力,必须要保障他们拥有健康的工作情绪。想想,为啥Google的办公室还有滑滑梯呢?

    富有创造性的灵魂,要有自由的空间。





    依然是先看图(1935年的别墅)


    别墅外景



    那个年代绘制的别墅图纸



    室内收藏品的陈设

    这栋1935年的老别墅已经被它的主人捐献给政府,这里原封不动的保留着主人的物件,看着图片似乎能嗅到这个家族的气息。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各种收藏品和老家具?还是各种时代的技艺或是记忆?

     

    发现:企业发展痕迹的积累与品牌记忆及团队归属感的关系

    Jacky认为这是记载家族成长记忆的博物馆。若放在企业角度上,就属于“企业发展痕迹的积累与品牌记忆”的范畴了,大家可以自问一下你们公司内部除了摆了几幅和某协会领导或知名人士的合影、几座奖杯和证书以外,有企业文化墙吗?曾经刊登的杂志有谁把它装裱起来呢?有相对完整的品牌创办期到现在的图文记录吗?

    那么,没有了这些“痕迹”,你那个工作的物理空间如何能体现是你的品牌呢?如何能沉淀自己的品牌文化呢?又如何能传承品牌的基因?如何能让团队产生“这里就是不一样”的归属感呢?



    继续看图(意大利的艺术品)


    艺术石头拼画&木雕


    原材&制作

    继续看图(意大利的家具)


    知名家具品牌工厂

    继续看图(意大利的陶瓷)



    纯手工手绘工艺品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代,设计还是艺术,大家体会到应该都是满满的热情和执着,Jacky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态度,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和产品,国外的制造商之所以制造出备受尊重的品牌,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于技术和细节的追求,同时,他们与一线的设计师互动紧密,联合研发产品。而在我们身边,设计师能涉及产品研发的少之又少。难道是没有这种土壤和环境吗?那么,身处在世界建材基地的制造商们和广东设计师又能说什么呢?又该做些什么呢?



    课程小结

    我们鼓励从BOSS到中坚都要创造机会走出去!通过Jacky分享的两位成功的意大利设计师、两个国度校园的草坪、一栋老别墅的故事和两个建材家具品牌,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品牌经营以及跨界设计,企业内部的文化建造与人才培养。最后,我们要思考怎么去亲近产业化,继而让设计作品和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附加值。

     

    意游为进,收获风景,思索经营。

    感谢Jacky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