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设计资讯

  • 陈耀光 跨界之归属诗性
  • 日期:2015-05-11 17:16:00  来源:《互动》杂志   
  • “我是没有翅膀的
    却已被记录着曾经飞过的痕迹”


    “月亮下的树荫
    星星宠爱的地方  男人们正在倾听
    女人口红落地的声音”
    ——陈耀光诗于1986年夏,《湖边情思》

     

    有时候,我们一直在依附某种从属的感受。我们可能对某样物件、某人、某个地方甚至于某种气味有着独特的依赖感,这种主观的感受被称为归属感,从而延伸出一种诗意的艺术性。而归属感又是个太抽象的词语,就像我们形容任何一种感受时,简单的解读与文字描述都显得无力和空洞。有时,归属感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间熟悉的公寓,让我们能够躲避寒冷和陌生人的探视;有时,归属感又只是一句温暖的话语,轻柔细腻不失诗性;或者,归属感是你在众多领域纵横驰骋之中,始终贯穿于你行为及风格的思想方式。

     

    在中国室内设计界,陈耀光是如此独特,在他身上呈现出多种特质:是设计师,是艺术家,是诗人,是哲学家,是成熟的男人,是纯真的孩子……他酷爱设计,追求完美,又能顺乎本心,享受生活,种种矛盾特质在他身上却奇异的和谐,这强烈吸引着每一个靠近他的人,让人情不自禁折服于他的光与热。而与其说设计造就了陈耀光自身的归宿感,不如说陈耀光自己创造了归属感本身,并由着它在风中摇曳,吹过了曾经的过往,最终吹出了诗性,将设计的灵魂自此点燃。

     

    设计于师,流于诗

     

    “我以为‘设计诗’,命名有趣的是在于它的模棱两可,[设计]在这里是动词,[诗]是情绪、是结果,像空间一样通过作用被再调动,设计师就是调动这种情绪的专业师傅。”                                                                                                                                                                                        ——陈耀光


    从业三十年,他的个人影响像一个诗人那样融进了业界的成长;从早年的李叔同纪念馆,到前几年的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从空间设计跨界到专注于装置艺术创作,他的设计理念又像一个诗人那样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从“设计师是宠物,更像猫”到“设计可以抄袭,生活无法抄袭”的宣言,他的点滴思考依旧像一个诗人那样走进了现实的深处。他是一个灵光乍现、闲云野鹤的抒情诗人,却在言论和作品两个层面成为当下新锐设计师追逐的风尚。因此,陈耀光更像是一本传奇,只不过他既是传奇的作者,又是故事的主角。


    在杭州这个温柔精致的城市里,在人们的想象里,它既是风景画,也是赞美诗。仿佛在这里随时可以发生浪漫的事情,可是,在这座市区常住人口超过870万的大都市里,做“设计”这件事并不那么容易,当白昼的喧嚣与繁华渐隐月色,沉闷与拥堵便涌上了人们心头,而许多职业设计师工作之外,常常是酒吧、餐厅、会所、酒店、房产、休闲度假等场所,上演着一出出关于都市繁华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有些常常被遗忘了。而陈耀光的故事开头却是一座岛,一个他自己的私人空间。

     

    “第一次到这里,我觉得这是符合我个人最理想境界的一个空间。那些在都市里、在业主那里不能施展的想法都可以拿出来。我想让这个岛成为和我个人紧密相连的一个设计平台,有自己的情怀、我的想法。”他请了当地的泥匠、瓦工、木工,给他们一点简单的草图,不交代得特别细,任由他们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用当地的木头、石头,来修缮、搭建这两间小屋。

     

    空间,能够安顿众生的每一个当下,各种不同的空间会为我们的生活或生命带来重大的影响,岛如此,他操刀设计的设计公司也如此。


    都说陈耀光的作品有特定的情调,他能对着一面墙,整日整宿地思考,墙到什么程度有境界,树到什么时候有意境。2008年,陈耀光决定执手为员工们改建一个食堂,其中就有一面老墙。他把原来的老建筑的顶往上提了80公分,有意镂空出一块,形成一种国画里的气贯连;然后在墙边上写上红漆“节约用水”,老单位平房公用水的场景就长出来了;在檐上挂一口小铜铃,每天吃饭摇摇铜铃,好有小时候放学的意思;倒是墙面上那些斑驳残旧他不管,任它剥落,最后还原于自然。这面墙于是有了沧桑的表情,也跟人的记忆发生了互动。而墙周围的樟树们就像恋人,接了吻,掉下籽,诞生新的生命。

     

    村野山夫爱聚会,陈耀光就腾出一间小屋来做餐厅,就是著名的“典尚食堂”,墙上布满客人们的留名,不乏三番四次者。他比较喜欢向来访好友一一介绍墙上收藏的来宾,如同收藏珍贵的友情一样,人多得陈耀光都数不过来了,也记不得,最后只能以省市区域和来人身份划分,瞧墙壁的砖大多被瓜分完了,胆大的设计师把签名写上了梁。而这里最早签的字是一个“拆”字。有次大家喝到兴头上,大喊,拆了。于是,“拆”作为城市建设的特殊符号留在这面墙上,拆没拆掉,倒是流行起一股签名热。陈耀光说,“这面墙,以后很有可能受中国设计界历史博物馆的委托保留下来。因为在这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讽刺。最早在这片墙上,只有一个拆,现在都写到梁上了,当这里都写满的时候,就要保护了。”

     

    笔到此处,不得不感叹陈耀光与生俱来的文艺情怀。也衷心理解到那句他总是在媒体上发表的设计名言——“看得见的场所,看不见的设计,让设计消失在空间中,让作品的灵魂从墙缝里渗出来。”以韩美林美术馆的系列空间设计为例,这部陈耀光与典尚公司执行了十年的空间故事,两地四处的空间作品,多层次地诠释了陈耀光的设计立场:大量留白,光影照明,就像舞台,就像众人瞩目的眼神,让身在此中的艺术品尽情去展露独立个性,观者流连于它们身边,脑海里就不断涌现出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并在其中迸发新奇的灵感冲动。

     

    对于室内设计界而言,陈耀光既是偶像派明星设计师的代表,也是以作品说话的实力派的领军人物;才华横溢,风采翩然,真性情,懂生活,既是摩登绅士,也是江南才子;既善于葆有灵性,也长于经营现实,悠游于出世与入世之间。


    他是年轻设计师追随的偶像,是成长中设计师的良师,是功成名就的同龄人的知己;他是媒体的宠儿,是业主的卖点,更多时候,他是他自己。当问起陈耀光,为什么近年频频热衷于对装置艺术的创作?


    他答:“可能是我受周围长期当代艺术环境友情圈的影响,装置艺术形式是人自身的完整经验,可通过特殊的浓缩组合,它能够高度阐述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意义,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其它艺术手段难以取代的,因为它更完整,更跨越,更有冲击地达到释放人完整的思想”。

     

    “一杯水会因为容器的精美而变成享受”,“设计师是宠物,更像猫,在唯美的纠结中自虐并快乐着……”


    这些都在陈耀光十年前的工作笔记中,也许,从那时起,典尚设计公司后院大树上的12只方形灯笼,早已亮启了陈耀光对装饰效果游戏的乐趣……

     

    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环艺系。一直为中国行业学会领军人物,无论对一直钻研的文化空间,还是对高度商业性空间,皆能自觉保持一份强烈的设计职业特性。他以独特的视点和空间创意建立自己的设计哲学,作品擅长平衡商业和文化艺术两个反差点。用最少的装饰符号、最自然的设计元素,将光线、色彩、声音和空间建构出一个个不同的场所精神。从业30年,成功跨界于空间、陈设、装置、影像、文化艺术传播。获奖殊荣与赞誉无数:十大最具影响力华人设计师、十届中国室内设计大赛七次一等奖得主、AD100中国榜单得主、2010年与隈研吾、伊东丰雄等同获“亚洲五十摩登绅士”……他被称为“当代文化艺术空间设计的代言人”、“最出色的名人纪念馆设计师”、“中国跨界演绎精彩的明星设计师”,以拥有十年的南宋古院和千岛湖小岛放养生活,成就了“室内设计界的抒情诗人”的称号。

     

    “借助材料与技术的合成,浓缩展示个人的思想观点,相比传统的空间设计,其乐趣在于它更能直接地释放自我”。  

                                                                                                                                                                                                                   ——陈耀光

    陈耀光热爱收藏,小到一颗精致的石子,也不管来路、标价和保存价值,但凡如了眼,统统都收入囊中。倘若真是喜欢,岛上的树根他也收藏,煞有介事地用旧相机三脚架摆在入口处,在光与影的衬托下,树根展现它嶙峋栉比的美,灵气逼人,无价可及。


    不过陈耀光不仅爱收藏,也爱分享,怕他的藏品太闷,也怕自己太闷,不消停地开始对装饰材料进行设计,并偶尔带它们去见见世面。

     

    而此前,陈耀光已在国内做过几场私人收藏展,在杭州乃至全国引起不小反响。亦是那年,一百个人,用一百根毛竹、一百把扫帚、一百根蜡烛、一百个盛满绍兴黄酒的酒瓮,在典尚老宅的后院做了一场关于木与竹的演绎秀。其中不乏三人收藏的所有东西方的木器竹物,故展览得名为《木竹东西》。虽然相比参展米兰,此中况味难免有点“好玩”的含义在里面,但那天,陈耀光和友人们玩得很嗨。乃至事后每次讲起,他都依然兴奋不已地描绘当晚的场景。“展览的标语‘朋友相聚,收藏友情’活在南宋遗风生活轨迹的当代标本,这是我们杭州设计师的玩法。”所以在陈耀光的职业生涯里,从来都不认为设计师只能守着图纸和现场,而应关心生活周边的点点滴滴,期待生活带来的惊喜。

     

    在陈耀光这个设计师兼生活家的眼里,米兰设计周被描述成一次“世界级的踏青与赶集”。有人热爱宏大叙事,有人则着迷于“蜻蜓点水”般的诗意,陈耀光则是后者。在2015年的米兰国际设计周上,陈耀光将携带他最新创作的《穿越——关于抽屉的故事》出展,对此,陈耀光说“我希望借一个不断重复的抽屉,尝试一种在经验上无法穿越的可能,这些穿越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空间,穿越当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平行与交错,力求体现当今人们多元复杂的价值观,期盼个体和共性的终极融合,谋求世界将来能够相互容纳和彼此共享。”


    从陈耀光身上,我们不仅见识了一个空间对于人的蕴养,也看见了每一个装置创作锁着它各自的历史和故事,正如“穿越”,东西是静的,但人与故事是动的,在这里,精神和物质之间便开始了交互穿越……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