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设计资讯

  • 王政强:做“打动心灵的设计”
  • 日期:2013-01-21 10:11:02  来源:河南室内设计网   


  •       1.河南室内设计网:王总您好,感谢您接受河南室内设计网的采访!又是一年开学季,首先请王总回顾一下您的大学生活吧。
          王政强:我1992年专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校期间主修室内设计专业。当时,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实力最强的院校,北方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方属同济大学。上海交大是较早地引进了室内设计专业,我们上大学时这个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只设专科,现在已经是五年制本科了。后来我又读了法国CNAM学院的设计管理专业硕士,学习内容30%是专业设计,70%是工程项目管理。其实,人到了一定年龄,主要靠自学,再学习主要是为了多一种经历。但是这个学历也是货真价实两年半读下来的,那时候是北京法国往返奔波啊。
          2. 河南室内设计网:您当时的求学经历对后来的设计工作促进主要表现在哪里?
          王政强:
    时间太久远了。若论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那个时代读书,老师的知识功底非常深厚,所教出来的学生也都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我们的授课老师大部分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德高为范,技高为师”,可谓均是德才兼备的大学者;我们这一代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完全是出于喜欢,并非因为它将来有钱途而学。
          虽然学习的时间仅有两年,除了掌握基本专业内容,还学习了建筑渲染,这门学科现在只在建筑学里面学;学习了画法几何,这是一门关于如何用手和笔计算透视的学科,现在好多人都不会了,因为学生上课通用计算机了。在校期间,我们还被要求每天练习并上交一张150-200字数的仿宋字。当计算机还不普及的时候,制图的字要非常清秀、干净才行。现在回想一下,这些苦功夫是真的能造就比较优秀设计师的。
          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条件非常优越,学习资源更丰富,环境更轻松自由,但是大都缺失了我们求学时的刻苦和毅力。总想尽快尽早成功,在室内设计这个行业里是根本行不通的。
          3.河南室内设计网:弘文近几年发展势态良好,不断接到好项目,请问弘文能做到这些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王政强:年轻设计师们也经常到我这儿交流,我就跟他们讲:“设计是自己争取来的。”有一次,我到洛阳同行交流,有设计师说:“你把洛阳这块的风头也占尽了,”我回答:“你们错了,我在洛阳只做了几个项目,而且都是赔本赚吆喝的项目。”
          我们为什么能接到这些项目?
          一方面,我们公司做设计走的是“要学会拒绝”的道路。不是任何设计项目都要接手,找到适合你的设计风格、适合你发挥优势的设计要求、适合你的客户,才可以接。这个时候你就要做好可能饿肚子的心理准备。如果你真这样较真儿了,敢于拒绝、敢于选择了,奇怪的是,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户了,项目反而越来越多。就像谈恋爱一样,不能说为了结婚,就随便找一个凑合,一定要敢于耐心等待,最终找到情投意合的那个人。如果什么项目都接,期间肯定会有或大或小的品质问题,反而坏了声誉。
          另一方面,我们公司走了一条“独立于装饰公司”的道路。我是从1999年“越秀”项目开始选择这样做的,后来发觉业主委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设计公司可以和业主直接沟通,又能与装饰公司没有利益纠葛,还能很好地控制效果。但是,那个时代很多设计公司还都是靠投标维持生计的。
          我从那个时候起就坚信:把作品做好,下一个客户一定会主动找你的。这个诺言现在也基本上实现了,投标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仅占3%左右,97%全部都是委托。这就说明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设计是靠口碑、靠作品说话的。如果你认真做好了每一次的作品,客户会介绍新的客户的。作品有了,自然就强势。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很多施工方也许认为我们对设计要求高,因为我们自己给自己找事,难度特别大。我们的作品会要求创新,要求跟别人不同。但实际上做下来以后,很多的施工方跟我们反馈说他们也受益匪浅,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设计是个创新的行业,你不能一直做常规的东西,不能固步自封,不创新、不冒险。设计的潜力是挖掘出来的,创意是无限的。怀旧不守旧,创新加清新,是今后我们创作的方向。
          4.河南室内设计网:您走访过很多国家,比较喜欢哪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所到之处有没有哪个建筑给您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
          王政强:现代派的建筑中,纽约的帝国大厦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虽然当时时间很紧,我跟同学两人还是用了几个小时排着队爬上去了。帝国大厦的外观比例很完美,雕花精致、工艺纯美、装修简洁有质感,属于从古典主义提炼出来的新古典主义,是ArtDeco风格的经典代表。
          为什么提帝国大厦?因为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改变了近代全球建筑风格的走向,是迈向现代建筑过渡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也有很多这种风格的建筑,上海的外滩风格建筑也很有此特色。世贸两个楼倒塌后,帝国大厦就是纽约最高的建筑了。经典是永远不过时的,到纽约后不看这个建筑,会很遗憾。
          5.河南室内设计网:中国装饰设计行业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的历程,主流设计风格变化很快,很多设计师异军突起、也有些设计师被淘汰出局,那么您作为浪潮中的佼佼者,您认为,设计师应该最坚持什么?
          王政强:不要把设计当成生存或者提高生活质量的终级目标,而要把设计当做一个人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设计创作的快乐,才能享受生活,体会人生的真谛。现在中国有一个现象,在孩子选择大学专业时,家长不结合孩子自身的爱好所需,而只看那个专业能挣钱、能当官就选择那个。结果毕业时这个专业人才扎堆,或者此专业已经过气儿,孩子的终身成就肯定要大打折扣的。父母的这种引导,我认为对孩子教育的毒害是很厉害的。就设计而言,也必须与最初的爱好相结合,这样设计的世界才精彩!
          我经常提两个词,一是“必为之事”,一是“可为之事”。“必为之事”,就是在已经明晰人生的终极目标前提下,面对不可避免的羁绊和诱惑,必须勇往直前,毫不妥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为之事”,即“本可为之事”。比如大学毕业后,如果只是想赚钱,可以卖材料,可以搞施工,可以卖车,可以洗车,甚至卖胡辣汤也可以赚大钱。现实是,“可为之事”随时随地都存在,但其多为诱惑,多“不可为”。
          我对公司年轻设计师要求,同时也是自我要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必为之事”,拒绝“可为之事”重重诱惑,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我们公司一直做设计,没有做施工,虽然做施工利润很大。但还是那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东西。
          我能一直坚守在设计行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我不太善于交际;其次,施工上有很多的潜规则之类的,我觉得特别不适合我;再次,转战施工,从头开始,精力有限,效果也很难出来,施工和设计是无法平衡的。
          6.河南室内设计网:您这么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过设计与施工之间矛盾?若有,怎么处理呢?
          王政强:会有矛盾。这就需要设计一方有耐心、有经验。我们公司用最笨的办法,就是天天盯在工地。像我很少穿皮鞋的。有的设计师可能觉得工地很辛苦,粉尘大且不够卫生。但是不到工地就发现不了问题。图纸画得再细,还是要去现场,现场是控制品质的关键环节,在第一线可以接触并解决很多在办公室接触不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
          7.河南室内设计网:弘文坚持出书,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种做法,您认为此举的意义是什么?
          王政强:我们公司出书,目的并不主要是要证明公司有多少业绩,或者向客户推广自己,主要是为了我们到多年后,还能够留下弥足珍贵的美好记忆。要让大家珍惜时间,留住我们过去美好的回忆,然后去掌握更好的未来。最新的书就要出来了,卷首语是《少年弘文》,提到了为什么书能给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现在遍地都是“微博控”,我也加入了微博大军(我们公司的)。我认为,大家都在微博上互动,慢慢地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的减少。另外,我们中国人从古代起就讲究“坐要端”,然而人们看微博的时候,都不由自主低着头,有一种“人在微博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当然,微博这些快餐式的文化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很难留下实在的印迹,纸质品传承的精神文化更珍贵。在清华听课时一个老教授曾跟我们讲,现在存储光盘每50年就要重新复制一次。但是宋代甚至更早的纸质书籍,千百年来除了颜色泛黄了些,精神实质留存完好。我认为这就是它主要的价值所在。书是不会被替代的。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和记忆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新周刊》里的一种提法——“橡皮人”: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无梦无趣亦无痛,生而何为?
          8.河南室内设计网:您认为目前室内设计界发展状况怎样?您对设计界的发展前景有怎样的期望?
          王政强:首先,我现在很担心正在中国风靡的一种不良现象——未富先懒。如果你志在做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你每年都要拿出作品,要努力影响年轻设计师,为其树立正确的标杆。
          有个很好的设计师,登琨艳,我很尊重他。他在清华演讲时曾说,“你们设计师到50岁才会设计的”。他2005年左右在中国很有知名度,可以赚大把的钱,但是他2005年后毅然适时急流勇退,去纽约重新学习建筑。当他再回来时,会是一种更高更好的状态了。他能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指的是对设计的追求。现在很多设计师未富先懒,设计做得一般,倒是对物质、对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很浮夸的作风。
          举个例子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大师。2002年第二十四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是一名澳大利亚人——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获奖原因是他能将建筑与所处环境、氛围有机结合。声名鹊起之后,他也在世界各地教学和讲演,更是有世界各地的大腕级建筑商纷纷过去邀请他做设计,但是,他统统拒绝了,他说他不会设计南澳大利亚之外的建筑。这说明什么呢?至少说明他是个很真实、很真诚的人,没有娇柔做作,更不装腔作势,大师并不是什么都会做。现在好多设计师标榜自己什么都会,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做不好就是“谋财害命”,就是拿了客户的设计费,但却因为你专业性不强而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其次,我反对过度包装。所谓的国际公司与自身设计能力不相符合,而设计是靠作品说话的。过度包装可能造成名声虚假,如果真正接手大项目,由于没有经历过大项目的考验和经验,一旦失误,造成设计公司与客户两败俱伤也未可知。这种过度包装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大跃进”。
          我不是反对包装,适度包装推广,打好基础很重要,最好的包装就是你的作品。国内一些设计师到处演讲、交流、走穴,就没有时间认真做设计、提炼自己,设计的潜力就渐渐消失了。
          我们要承认现在环境不足,承认发展的不完善,但是很有潜力。要知难而上,厚积薄发。这也是我们公司为什么一直坚持是郑州公司的原因。我们曾经到上海做项目,当地设计师问,“你们是郑州的?”回答:“是”。人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洛阳、郑州的一些项目,一些不知情人士看了说是香港、台湾的团队做的。因此,自信是来源于内心的。
          我前两天刚从深圳回来,在深圳住的是一家刚开的酒店,一千四一晚上,但是酒店的设计很不舒适:卫生间的水漏的到处都是;整个走廊的香水全是化学味儿,浓而刺鼻。也许这个设计师认为他模仿了国外最时尚的设计风格,但是却只抄了表皮。毕加索有句名言,“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 。我在公司也说过,“抄不可怕,但是要抄‘神’,而不是仅抄‘形’”。
          再次,我经常讲,“我认可主流,但绝不随波逐流”。这几年随着我们公司自身的不断发展,也悟出一些道理,我们的公司理念,也是我本人的设计追求,我希望是“打动心灵的设计”。为什么有这个提法呢?
          我觉得不必把设计描绘得多好,只要能打动所接触你作品的人,那就是好作品了。当然,“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造型的刺激、个性的张扬,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而应在作品的内涵下功夫。只有在人的心灵被打动的时候,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做设计不仅要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更高的要满足客户的精神需求,这样设计境界就很高了。正如“做有态度的新闻”是网易网站的观点,做“打动心灵的设计”是弘文设计的理念一样。
          著名的画家王刚老师画了“老万系列”民工肖像,画的高度大概有房子的一面墙高,是他专以农民工为对象画的“老万系列”作品之一。王刚老师给我讲,当时一个民工看到他画的画时情不自禁地哭了。他为什么哭呢?他是在画里面找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这个城市太缺少关怀,他觉得他在这幅画上找到了难能可贵的温暖。
          9.河南室内设计网:在当今这个追求经济浮躁的社会里,那么您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然、和谐的设计呢?
          王政强:减少“型”,去掉花拳绣腿的技巧,挖掘空间,慎用材料。很多材料商可能不愿意听此提法,但实际上好的设计就是要减少材料。只有越纯粹,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纯粹到与整个社会环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大家反而会追捧你。如果社会流行3,你也是3;流行4,你也是4,你就永远跟在潮流后面。纯粹的元素尽量找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因素,比如说肌理感、光感、空间感等等,效果要超出感受者的预期。
          做事要想做得很出色的话,往往要和现在所谓正确的事儿反过来思考才可以。“这个时代,它走它的,我走我的”,这是一种境界,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这样做,起码你悟到某种程度,就要做到那种程度。百家争鸣,风格不一的。
          也有同行过来学习我们的制度方法,我就告诉他们,由于环境、体制、最初的平台不一样,要找到适合你们自己的体制和风格才行。
          10.河南室内设计网:在您奋斗过程中,有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挫折,您又是怎样克服的?
          王政强:先讲一桩我的糗事吧!1995年刚从上海回来,觉得我是设计师,傲视一切。实际上那个时候,底子是很薄的。在为开发区的一个客户设计别墅时,我把柜子设计高了,两米六。柜子立起来后,客户说你这柜子太高了,我说“不可能”。人家带我亲自去看,别墅里那么高的柜子,还是活动家具,放东西时要爬梯子上去。我一看,是高了,不符合人体的尺度,因为那个时候人体工学还没掌握好,只想让设计效果显得大气、豪华,而真正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后来有一个晚上,人家悄悄地把柜子废弃了,我当时觉得跟打我的脸一样。那时候已经搬到金水路办公了,我花了50块钱,请了一个民工蹬着三轮车把那个柜子送到我的办公室里,一直看着它,作为警示。我们都曾犯过错,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吃一堑,长两堑”。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设计要以人为本、要严谨认真。
          当时我们做“越秀”,是个1000平的小项目,我们做了一年半的设计,天天研究、修改,现在这时间能做十个项目了。但是最后我们收获的是思想、理念、耐力,以及对古典文化知识的透彻学习,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为现在的简约设计打好了基础。如果古典的根基弱,现在抽象的东西也是做不好的,因为没有依据。欧洲人做设计很现代,那是因为门口都是四五百年的古建筑,优势明显。
          我们以前做透明玻璃项目,现在做得少了,清玻璃有什么缺点呢?不能有一点瑕疵!这就为酒店员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本来是两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往往都是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给经营方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消费者满意、投资方满意、设计师自己也满意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
          11.河南室内设计网:您作为一名设计师,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如何协调设计与管理?
          王政强:我们也走过一段弯路。设计师的管理有其特殊性,设计师是一个很感性的群体,不适合走完全企业化管理的道路,这样会束缚他们的个性,我认为重在性情的沟通。比如谷歌公司,员工可以牵着狗上班。作为一个创意行业来讲,设计师们还是要保持一些清高和纯真,应该适度接触社会,这样才不容易迷失掉。
          同时,公司规模大了就必须按企业制管理,又因我们公司坚持走情感式管理,所以公司一直在控制规模,如果业务多的话,就给了合作团队去做。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公司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设计师可以保持感性化、个性化,整体员工的理念和价值观也比较容易树立起来。这个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欣赏你,那么就把认可自己的那部分人联合起来,按照适合自己的道路不卑不亢健康地走下去,就行了。
          当然我们公司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问题,情感式管理也会造成设计师一些别的问题,但过于强硬的制度性管理又会抹杀他们的个性。我们现在是在摸索和平衡当中发展。
          12.河南室内设计网:您觉得你们这一代设计师留给年轻一代设计师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王政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还没找到呢!就分享一些目前为止的经验吧,最主要的是收心,一定要专注、要坚持。这样才可能会成功。就我个人而言,对专业的投入很多,家庭顾及的少。家里女儿已经七岁了,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很愧疚也是很遗憾!做什么事都一样的道理,并不是谁比谁聪明多少,坚持付出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咱们学会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设计师,尤其是年轻设计师出去采风、游历,不一定要局限在省内,也不一定人很多,但要经常,有持续性。这些活动的形式也不一定非要每次拉赞助,设计师也可以出一点钱,只要活动组织得有意义,可以扩大学会存在的影响力,也可以让年轻设计师参与其中。坚持几年就能出成果了,到时候学会和网站就是行业的见证者、组织者了,也会受益的。
          大家都喜欢看《中国好声音》节目,正是有了此类平台,优秀的草根歌手才有了机会一个个崭露头角。设计师也是这样的,你不营造这样一个环境,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再过十几年就变成个平庸之辈了,那就太可惜了。为什么香港、台湾这些弹丸之地出那么多好设计师?优越的环境、健全的体制、大众的审美基础是根本性的原因。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真心希望新的一代人能顶上来,做错了不要紧,一定要参与进来。
          拥有正确的、健康的、清新的理念、道路、方法,是适合我们现阶段发展摸索的道路,至于能不能影响别人,很大程度取决于价值观是不是一致。
    文:梅换艺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