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设计资讯

  • 陈小铁:发现中国教堂之美(组图)
  • 日期:2014-04-18 12:34:00  来源:中国网   
  • (图:澳门主教座堂(又称圣母圣诞堂,澳门天主教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彩色玻璃。)
        Q:在研究中国教堂风格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A:中国的折中主义风格圣堂非常普遍。传教士在沿海一带为了化解当时人们对基督教普遍的排斥,开始动脑筋琢磨形式上的变化,当时所建的礼拜堂在屋顶的装饰上有许多中国式的小白塔,这是为了缓和佛教、道教信徒的反对而设的。另一些传教士开始仔细观察本地的传统建筑形式,然后在教堂上努力地加入这些元素,以一种很清晰的又是很合逻辑的符号表达出来,这样教堂看上去就有很浓的乡土气息,能够很自然地和周围民居融为一体。

    (图: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木结构教堂—大理天主教堂,白族的特色“白”与西方的拱窗紧密结合。)
        中国的教堂还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越靠近沿海地区,越接近纯欧式的建筑样式;越接近内陆,教堂风格越传统。《上海圣依纳爵堂》和《大理古城圣三堂》是我的作品当中对比最为强烈的两幅,前者是典型的哥特式双尖顶风格的砖石结构建筑,后者则是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木结构教堂。因为上海是很早就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外交流频密,对欧式建筑自然也容易接受。而在较为闭塞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堂要想被当地人接受,只能融入本土风格,这种“本土化”特征在国内众多教堂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图:摄影师陈小铁,2002 年摄于广州石室大教堂前。)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