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郑曙旸
  • 日期:2016-03-03 16:23:00  来源:      点击次数:3
  • 郑曙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设计分部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资深室内设计师、常务理事、副会长、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目前自己的居住环境,郑曙旸非常满意,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在三十年前根本想象不到能够达到今天的生活状态,中国人的人居环境变换翻天覆地,尤其是近十年的变化,更让他体会深刻。

    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代宗师,他是一个容易知足的人,纵观自己的生活,现在的状态很满意。虽然现在他的房子只有128平,但从父辈到现在,这么大面积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中国人的居住环境变化创造了一个奇迹,但也凸显出一个问题。在发展之初,整体定位不准,给人们的期望值过高,小康生活水平的状态类似电影上有房有车的概念,这点上我觉得犯了一个错误,在99年住房商品化转型时,这个概念没有很明晰的反映出来。计划中中国人都能买得起房子,实际这个假设从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是一笔很很容易算的帐,一旦买房国人的期望值绝对不是九十平的概念,一定要满足或至少达到我们宣传的状态,他们期望至少有两百平左右的房子,但在任何国家,有房不是几何住宅的概念,按美国人标准至少是一个独栋住宅。”

    我国人口基数大,国土面积有限,城乡差别呈现两元化的现象,我们的农村虽然有土地,但农村有宅基地,这点与城市不同,而且房产商品化是追求利益的,就会出现最初先富起来的人多套房,普通人买不起房。当要着手调控时,房价已经比较符合市场规律了,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中国人生活在什么样环境才会满足?中国人持有怎样的生活观、价值观。即使现在最高端人士,拥有花园洋房的人,是否真的住的很舒服?是否真的达到一定的生活品质?可能未必,当房子越大越空虚,房子将成为一个符号了,真正未必就真幸福了。当奋斗到此阶段,也许发现失去了太多。”

    中国设计师应坚持传统文化的精华

    从事三十多年设计和设计教育的郑曙旸,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颇深,相比西方文化,我们中国缺少了工业文明,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水平表现在设计上,应该体现工业文明理念,至少在建筑方面,现代作品里应该坚持很完善。

    “对于住房现在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表象,但实质我们没有抓住,对房子而言,工业文明更看重品质,生活质量本身并不看表面,那属于农耕文明,因为缺失了工业文明,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发达国家经历了那段时间,我们直接跟随发达国家走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跨越式发展,跨越过人家失败的经历,没有经历就不会了解本质,只将表象内容搬过来,但深层次的本质不了解。”

    对于现在很多房地产商引入很多国外概念的事情,郑曙旸并不认同,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不同于西方,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

    “七十年代还能见到适合中国人合餐制的餐桌,而现在大都是分餐制西式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