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设计资讯

  • 索南——布达拉宫一个建筑师朝圣之旅
  • 日期:2016-03-05 17:26:00  来源:      点击次数:0
  • 很久以来,一直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用最质朴的心灵和最真诚的语言,礼赞布达拉宫。在我未曾亲历他的至美时,他是我的心中圣地,当我第一次涌入他的胸怀!我彻底的臣服了。不仅仅是一个藏人对信仰的臣服,更是一个建筑师面对一个伟大建筑的臣服!当你真正感受到一种无界的厚重和博大时,一切语言显得那么苍白!一切的感知器官、甚至大脑都震撼的无法做出任何判断,唯有心灵在他的俯视下化作晶莹的泪珠,划过呆滞的面颊。我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朝圣布达拉的经历,不知道那样的震撼此生是否还会再有,但一次便让我铭心!伟大的建筑,是文明的丰碑,是历史的记录,更承载记忆和信仰,教化和充实后人。我曾亲历不少伟大的建筑,但是,当我努力怀着克己的理性去感悟,我无法质疑,从没有一个建筑,让人如此的敬仰,从没有一个建筑如此撼动心灵,从没有一个建筑如此的清除内心的傲慢和狂妄,面对他,你除了赞叹和诚服,除了恭敬和谦卑。已经无能为力。我相信,任何伟大的诗人,都会顿失言语韵律。只有在回味中慢慢品味那份震撼和诚服,让内心流露出质朴真诚的礼赞。

    这是我第一次写布达拉宫,作为藏人,唯恐言语亵渎他的厚重和博大,作为建筑师,你仍在我尚未企及的净土,而我仅是一个朝圣行者,作为现代人,我感恩您让日渐麻木的心灵复苏希望的明光。而我在此写您,不敢诠释您的伟大和至美。更不敢妄断您的恩泽福慧。仅仅因为一个铭记恩泽的虔诚礼赞和祈祷!如果,第二次,我愿我已俯首于您的殿堂,如果,第三次,我愿我已寂息于您的庄严。

    探究源流   亲历延续   感悟形格

    在今天拉萨市的河谷平原,拉萨河以北,群山环抱之下,

    气惯东西而面陈南北,红山地而起,即便我们没有任何对土地的了解和尊敬,也难以否认,这山是有独具的个性的。更何况一个敬畏于自然的民族,怎能忽视这种个性在天地间的张扬。如果我们跨越时空,以一颗远古的心灵感悟,一定可以理解,为什么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为什么会在拉萨河谷选择这样一座山,并在此修行。这便和是之后的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结下因缘,按照汉藏文化的相地之法,都不得承认,这方宝地必将恩泽四方,这座山岳更聚福慧灵韵。据考证,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也就是布达拉宫建成之时。正如根等群培集古籍载录而呈于白史中的高十一层,房近千间的‘森康噶布’,以及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的庄严宫殿。如果,逐步从吐蕃民族发源地山南向拉萨河谷地带扩张,是发展的必然,那么,选择这方宝地和这座山岳,蕴含着天地与这位即将俯视四方的年轻赞普,一种大志向和大成就的契合。森康噶布的建成,是松赞干布确立的宣言和一切大举的开始。也昭示他如红山和森康噶布般傲视群雄,众星捧月的传奇。历经吐蕃王朝的兴衰,这座宫殿以成为如今布达拉宫的缘起,自松赞干布腹抱宏图,续先人之缘,建造森康噶布,迁都拉萨,联姻大唐和尼泊尔、初弘佛法,成就并架与大唐的霸业。红山和森康噶布不仅是整个民族文明智慧体现,更彰显整个民族的型格,同时,也烙印这位恩泽后世的先王的个人情怀!如果,你在拉萨河晨曦的清涩中亲历金色的阳光遍照布达拉宫,铺满拉萨河谷,我相信,你可以依稀感受森康噶布的雄奇和松赞干布的庄严。

    森康噶布在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在位之时,由尺尊公主提议并主持扩建,初具规模。之后,经历吐蕃的衰落,和几个世纪的动荡纷争,红山和红山之上的圣殿逐步被冷遇和破坏,直到公元十七世纪,历史再一次垂青这方宝地和这座历经沧桑而傲视四野的山岳。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和壮大,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格鲁派已经经历了数次的危机和转化,并在此过程中,逐步依靠自身体现出的更富潜力和优秀特质,获得外围蒙古诸部的支持。这一优势在复杂的变革和斗争中,从三世达赖喇嘛弘法、事法并寂于蒙古而凸显,更应四世达赖出于蒙古而确立,五世达赖喇嘛最终在蒙藏双方各自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得到固始汗的武力扶持,统揽大局。

    1642年,再续前缘,红山再次承载着一个恩泽雪域的宏愿,即将昭见又一个时代的荣耀。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份宏大的蓝图,示现于一个出世智者的信仰和他利益苍生的善业。成就于一个对佛法怀不二信仰的在世善知识的福田妙果。

    布达拉宫集中体现着那个时代的胸径、性格、智慧、才干、和成就。更延续着传承与建筑的坚定的民族性格,一个源自古老信仰、植根于灵犀净土的信仰和内在性格。如果,我们贴近心灵,跨越时空,我们不难想象,依照吐蕃先民的质朴情怀和豁达性格,以及五世达赖喇嘛所代表的智慧和远见,两个时代的红山建筑,都最完整的表达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前者,是个性的随性张扬和气度的包容,后者,多一份智慧的谦逊和随和,多一份方便和包容,但内在仍然在静默和质朴、粗犷与大气中透射内在的性格。

    正是这样的条件,促成了这座孤傲的山岳始终和智慧精英的默契和相谐。也可以说,红山和布达拉宫,在很大程度上集中、综合体现着藏式建筑的阶段成就。见证文明的变迁和建筑文化的跃迁。布达拉宫和红山以及与此相关的藏族先民,如果对这个构成三要素做全面、关联、深度、拓展的多学科比较研究,一定可以让我们确立一个更深刻的藏文化观和更完整建筑观、更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史观。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