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设计资讯

  • 四川内河最大车渡码头明年“退役”
  • 日期:2013-10-12 20:12: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脉,流经甘肃、四川广元、阆中、南充等地,由重庆汇入长江,全长1100多公里,是四川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长江支流。从古到今,嘉陵江沿岸群众用木船作为交通工具,形成了无数个古老渡口。阆中段的河溪关码头就是自古保留下来的水码头。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步发展,河溪关码头升级,变得洋气起来,能载汽车过江的“汽划子”(轮渡船)最早在这里出现,作为连接20多个乡镇、乃至仪陇县的交通枢纽,河溪关车渡码头是这一带30多万人过往的必经之地。时过境迁,继嘉陵江纤夫后的两艘汽划子,在千里嘉陵数十座桥梁通南北的今天,是一道即将消失的风景。明年5月,阆中在建的嘉陵江三桥建成通车后,古码头将彻底“退役”,两艘“汽划子”也将结束历史使命,它带给人们的将是一道抹不掉的记忆……

    国庆前夕的一天清晨,四川阆中嘉陵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德洪将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别插在两艘轮渡船的桅杆上,迎着秋高气爽的晨风,高德洪站在码头上,远眺正在建设的嘉陵江三桥思绪万千。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现在,他和几代“航运人”守护在这里,不知渡过了多少辆汽车、也不知看到有多少双祈盼修座桥梁过江的双眼。还有几个月,千百年来的河溪关古码头将彻底“退役”,两艘“汽划子”将由现任“掌舵人”的他亲手送进历史“博物馆”……

    同平常一样,高德洪和当班的船长朱华平站在甲板上,接过签单员递来的签单本,核对完车辆、人员信息后,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侧的“汽划子”(大型驳船)上已载满了小轿车、摩托车以及许多过江群众。在听到准许开船的“哨声”后,船长朱华平走进驾驶舱,拉响汽笛、发动船只,这日清晨的第一趟汽车轮渡船,满载着装满鸡鸭等农副产品的运输车辆和小轿车离开河溪关码头,向江对岸缓缓驶去……

    “逢年过节车流量大时,甚至需要等待1个小时才能上船过渡”。据高德洪介绍,河溪关车渡码头日平均车流量600多辆、人流量6000多人,是四川省挂牌监控的内河最大车渡码头。每日巨大的流量,一方面说明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地位和城乡繁荣,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这里的运输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我每天要开船来回20多次,逢年过节还要加班加点,一周只能休息一天”。船长朱华平在河溪关码头开汽车轮渡船已经16年,皮肤黝黑,沉默寡言,目光执着沉稳,可见他常年在水上工作的特质。在抵达对岸码头停靠的片刻,朱华平告诉记者,以前车很少,主要是载运农产品进城和送化肥农药下乡的车辆,后来私家车和摩托车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就大起来了,两艘渡船满负荷同时运行都还忙得不可开交。

    “先上车后上人,请每人拿一件救生衣排队上船!”码头上,阆中市地方海事处海事安全现场监管员江兴雪将一位没穿救身衣的美女拦了下来。“码头上架设的电子眼监督着航船的安全,我的工作则是监督乘客们是否按照安全规则乘船。”江兴雪告诉记者,小车每次最多能搭载9辆汽车,如果有大车上船,则最多只能搭载7辆。

    据阆中市地方海事处处长高彦介绍,作为连接阆中古城与河溪、水观、洪山等20多个乡镇、乃至仪陇县的交通枢纽,阆中河溪关车渡码头是这一带近30多万人过往两岸的必经之地。过去,为了保证航船的安全,码头入夜后就要禁航,但依然有打鱼船和“偷渡者”在夜里违章航行,也时有事故发生,由于夜间禁航,消防车、救护车等遇到紧急情况只有绕路到达,河溪关车渡码头安全成为四川省相关部门的关注重点,在两岸群众的呼声中,阆中市多方筹措资金和争取项目资金,并于去年末动工修建嘉陵江三桥,将有效解决群众困难。同时,海事处派出海事安全现场监管员与嘉陵旅游有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让河溪关车渡码头成为24小时运行的全天候车渡码头。制定了乘客不穿救生衣不发航、船员无证不发航、大风、暴雨、大雾不发航的“铁规”。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河溪关轮渡码头30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纪录。

    记者了解到,在码头上工作的许多航运人中,时间最长的有20多年,最短的也有5年以上,嘉陵江风吹日晒,在他们脸上刻下岁月沧桑,眺望在建的嘉陵江三桥,他们默默地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群众平安送达彼岸;他们也深知,明年5月过江大桥通车后他们将面临“失业”,但看到和听到两岸群众对政府修建过江桥的赞誉声后,他们似乎为自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而感到荣光!

    书写历史的不一定是英雄,还有辛勤劳作的平凡人;他们写下的故事,一样很感人。河溪关古码头的航运人,见证和书写了一段四川内河的航运史,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历史事件。再见!四川内河最大车渡码头!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