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设计资讯

  • 现代泉城文化融合发展博览会“藏龙卧虎”
  • 日期:2015-12-15 09:24:00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点击次数:0
  • 现代泉城文化融合发展博览会“藏龙卧虎”

      在现代泉城文化融合发展博览会现场,面塑、泥塑等民俗手工艺品受到市民的欢迎。

      昨日,首届现代泉城文化融合发展博览会进入第三天。每次的艺术品展会总少不了能工巧匠的身影,本届博览会也不例外,记者昨日“扫会”就发现了技艺独到的手艺人。

      稀松平常的树叶,也有大千世界

      落叶稀松平常,可在手艺人都婉莉眼中,这些可都是十足的宝贝。在博览会现场,记者被都婉莉手中的奇妙功夫所吸引,也了解了不少叶雕的秘密。

      翻看都婉莉的叶雕画册,记者仿佛进入了植物世界,黄栌叶、梨树叶、白杨叶、银杏叶、梧桐叶、冬青叶,外形多样,色彩丰富。一片片树叶变成金鱼、仙鹤、猴子、蝴蝶、寿星、鸳鸯、仕女等图案。最小的作品由黄杨叶雕刻而成,只有指甲盖大小,最大的一幅长宽都是40厘米,是一幅山水图案。

      其中,一幅“金玉满堂”构图巧妙,绿色紫荆叶保留叶脉,叶肉刻出荷叶、水草,红色黄栌叶和红、黄色梨树叶刻成莲花和金鱼。都婉莉说,这是一幅典型的拼色叶雕。叶雕有单色、变色和拼色之分,单色是利用叶子本身的颜色;变色则是叶子由于受光不均或生病,在同一片叶面上形成了多种色彩,创作出的作品充满灵气;拼色是利用不同叶子的色彩进行拼接处理。“叶雕制作周期较长,从采集、选叶、清洗、雕刻、压干到后期处理,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稍不留心便会断裂或出现豁口,甚至切断叶脉,哪一步错了都会前功尽弃。”因此,都婉莉每次雕刻都要一边考虑叶形是否完整,一边巧妙地利用形状、颜色、斑点、叶脉等先天条件,进行构图。“叶子的水分流失很快,下刀刻断叶脉后,叶面就开始卷曲,最好一口气完成。”她说。

      那么普通人能不能学习叶雕呢?都婉莉表示完全可以,“不过得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剪纸基础,叶雕需要在树叶背面勾画出大体轮廓,内部细节则要借鉴剪纸手法处理;二要有耐心,叶片面积小,质地脆,很容易刻断,性子急的人学不了;三要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学会发现植物之美,懂得利用叶子本身的色彩、叶脉、叶形表达美感。”

      传统面塑,娃娃们的好伙伴

      在都婉莉摊位旁边,一个正在做面塑的小女孩引起了记者注意,在妈妈的指点下,这个7岁大的小女孩的手艺已经有模有样。

      女孩叫刘小萌,她的妈妈刘女士是一名面塑培训师,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她初步掌握了很多面塑的要点和手法。记者看到,刘小萌正在做一朵牡丹花,在双手的揉搓下,一片片花瓣被聚合在一起,一朵牡丹花惟妙惟肖,非常精美。

      虽然叫面塑,但在真正制作时,用的却是一种叫“超轻黏土”的材料,“这种材料制成的面塑可以永久保存。面粉也可以使用,但成品却容易干裂,不好保存。”在这个不大的展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花卉作品,刘小萌制作的面塑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刘女士告诉记者,“面塑创作是一项集平面和立体于一身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手眼脑并用的过程,可以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培养专注力。孩子最好是从四五岁时开始学,这个时候注意力也集中了,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学习习惯。”听到刘女士的介绍,一位妈妈笑着说,“我们70后的童年记忆都是玩泥巴,现在条件好了,就让孩子继承咱的传统学面塑吧。”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