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资讯
- 《篠原一男》建筑展即将开展
- 日期:2014-03-04 14:26:43 来源:Archina建筑中国网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即将荣幸呈现《篠原一男》建筑展,展览从4月20日持续至6月22日。本展览是首个在中国举办的面向公众的篠原一男回顾展,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篠原一男建筑筹备委员会共同主办。策展人为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坂本一成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
篠原一男(1925年-2006年)是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展览将展出其毕生主要作品的照片、模型、访谈和纪录片,以及首次在中国展出的家具设计和大量原始手稿。篠原一男的创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在展示每个阶段主要作品的同时,展览将结合篠原一男的经典理念和言论片段,同步传达其一生的创作路径和思想轨迹。相信该展览将有助于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艺术爱好者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建筑的精髓。
篠原一男自1954年发表处女作“久我山的家”直到2006年去世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建筑活动,对20世纪后半叶日本国内外建筑界产生重大影响。以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为代表的“篠原学派”都已在国际建筑界大放异彩。
篠原一男一生设计建造了30多座私人住宅,直至中晚期才涉足公共项目方案。贯穿其建筑的是感性和理性冲突,建筑的艺术性和诗性的表达,以及身在建筑中的人们的直观体验。20世纪50、60年代,以“伞之家”和“白之家”为代表,篠原一男发表了一系列与日本传统建筑研究密切相关的住宅作品。在70年代初,篠原一男从日本传统中抽取象征性抽象的空间构成,以“未完之家”为起点,提出了“龟裂的空间”系列。之后,他又以对世界性大都市东京的观察为基础,提出独特的混沌理论,展开了“上原街道的住宅”、“House in Yokohama”等从纯粹几何形态转向复合造型的作品创作。“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作为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是其一连串活动轨迹的一座里程碑。
篠原一男的风格在其5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生了剧烈变化。与当时众多日本建筑师顺应和迎合社会需求的行为划清界限,篠原一男抱着逻辑性的批判精神,一面解构自己原本的风格,一面建立自己的新风格,显露出强烈的自我。他对建筑的诚挚,不断追求新突破以及不参照其它建筑师作品的独特个性,对日本国内建筑界和国外年轻一代建筑师都产生了重大和持续的影响力。作为已逝建筑师,篠原一男在2010年被破例授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纪念金狮奖。
近年来,中国建筑界越来越关注日本当代建筑师的活动。许多中国建筑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篠原一男的影响。由于篠原一男对其作品和言论的发表形式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因此中国建筑界即使强烈意识到他的影响力,也难以全面把握他的建筑活动全貌。篠原一男提出的空间构成的抽象性、混沌概念下的都市论以及对民族传统的理解和再现,不仅值得中国建筑界深入思考,也是所有的文化艺术创造者们都可学习借鉴的。
篠原一男
简介
- 1925年 生于日本静冈县
- 1953年 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毕业,任同大学制图学助手
- 1962年 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 1967年 完成“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的研究”,获工学博士
- 1970年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 - 1984年 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 1986年 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同年设立篠原工作室
- 1986年 维也纳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1988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HFAIA)
- 2006年 去逝
荣誉
- 1972年 日本建筑学会奖
- 1989年 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
- 1990年 紫绶褒章
- 1997年 每日艺术奖特别奖
- 2000年 旭日中绶章
- 2010年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纪念金狮奖
海外主要个展
- 1979-1980年 欧洲五城市巡回展(巴黎、亚琛、洛桑、苏黎世、帕尔马。由法国建筑师协会SADG主办。)
- 1981-1983年 北美五城市巡回展(纽约、纽黑文、马尼托巴、蒙特利尔、坎布里奇。由美国建筑城市研究所IAUS主办。)
- 1988年 马斯特里赫特(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政府主办)
- 1991年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主办)
- 1997年 克雷姆斯(奥地利建筑师协会主办)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