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资讯

  • 他改造胡同里的28㎡蜗居,用理想把嘈杂大院变成了佛系居所
  • 日期:2018-01-31 09:47:00  来源:      点击次数:0
  •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一夜美学(yiyemeixue)


    要是谈到北京的美,在林林总总的理由中,老城区的胡同们一定是避不开的线索。挑个天气好的日子,踏着古老粗粝的地面穿行在胡同里,让日光穿过树叶肆意洒在脸上,即便数九寒冬也能感受到美好情怀。


    然而对不少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来说,却又是另外一种感受,这片皇城根底下最接地气的住所,正统的四合院已经不多见,更多的是极其密集的居住环境和狭小、欠缺私密感的生活空间,而如何为胡同居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状态,也成为建筑师们的全新命题。


    △ 建筑师成直的胡同改造设计


    最近,我们就认识了一位生在北京并且深爱着这座城市的建筑设计师,他用人性化的改造设计,让胡同与大杂院的居民们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之美。


    △ 这些胡同被成直改造前的样子


    北京簋街后身的石雀胡同,原本是一条静谧的小胡同,因为几年前有了祖母的厨房、坚果bar这样有趣的店而焕发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它也依然保留着老北京的生活方式,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见面照例跟彼此打个招呼、问候一声,鸟儿们在树冠上吱吱喳喳,奏成一篇和谐乐曲。


    建筑设计师成直创建的Chaoffice察社办公室就在这里。

    △ 石雀胡同里的Chaoffice察社办公室


    察社办公室顾名思义,就是要试图通过不断观察与考察这个城市中的变化,触碰和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在成直的改造设计中,总会看到不同以往的胡同之家,它更现代、更人性化,在简约、温暖、实用的背后,也投射着一位建筑师对这个城市,以及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的深切体察。


    成直是个放松随性的人,一把大胡子大概是他最明显的标志特征,一口正宗的京腔,话里老是有着一股北京人特有的幽默与自嘲。


    成直说,胡同里的生活,让他感觉到的是一片赤诚。

    △ Chaoffice察社办公室创建人、建筑设计师成直


    他喜欢研究历史,数百年北京胡同与四合院的生活,薪火相传的古都文脉,都让他津津乐道。但对文化与历史的热忱,并没让他陷入对“传统”的执念,

    相比传统的礼制文化,

    我更关心的是人们今天的城市生活,

    以及如何让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

    拥有更有尊严的理想生活。

    △ 每到黄昏,Chaoffice察社办公室里就泛起温暖的灯光


    他热爱胡同的宽容、多样与不确定性,从成直的朋友圈日常里,就能看出这个北京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封墙打洞”让他义愤填膺,胡同民宅房顶上的鸽子房让他感到好奇,某个小餐厅里得意的小菜,或者就着北京夏夜晚风喝下的啤酒,他都一五一十地记录在自己的朋友圈里。


    干活儿累了的时候,成直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走出办公室,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进行“课间遛弯”,“反正坐不住了就出门,拐两步不一定就奔哪了。”

    △ 成直在胡同里遛弯儿时,总会随手拍摄他碰到的猫


    他把自己的工作形容成“玩儿”,“折腾”就是他人生中的主要业务。“因为人手有限,一切事情都要学着做,摸着石头过河。”


    除了建筑设计,他做的事情有👇

    拍摄和剪辑影像

    搜索翻阅文献

    制作网页和架构网站

    画全专业的施工图纸

    工地监理

    建筑摄影

    ……

    这些放在一般人身上都会头疼的繁杂事项,他却因为兴趣所在而乐在其中。

    △ 成直的办公室里摆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又有趣的书

    △ 成直最近在看《东京代谢》,内容讲述196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城市问题


    成直擅长用与生俱来的松弛感,

    来消解他略显严肃的重塑胡同面貌的理想,

    比如他把自己正在做的改造胡同住宅的事情,

    叫做“为工薪阶层服务”。


    一个月前,成直改造的北京西绒线胡同里一间仅30平米的住宅,入选了权威在线建筑杂志 dezeen评出的Top 10 Tiny Homes of 2017

    △ 西绒线胡同民宅改造后的样子


    在被改造前,西绒线胡同的这间房子无法开窗,光线不好,也不能通风。与其说是一个住所,不如说更像是一间狱室。


    △ 改造前的西绒线胡同住宅


    因为这里属于一对热爱生活的年轻夫妇和他们6岁的小朋友,所以我觉得在设计上要回归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 经过成直改造后的这间房屋,真正有了美好生活的氛围


    在改造时,成直极度扩大了建筑向南的采光面,同时注重住宅空间的流动性,当门和窗被打开,风、光、声音穿越房间时,会与日常生活共同组成家的动律。


    △ 一家三口可以围绕这张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大桌子,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家庭活动

    △ 考虑到小朋友需要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成直把室内的局部被分割成上下两层,上层被开辟成微缩版的儿童房

    △ 微缩版儿童房包括一个多功能的二层平台,以及伸出屋面的一个小采光顶


    住宅越小,往往越考验设计的难度。

    为了让一家人有更宽敞的生活空间,成直在窗户衔接的室内与室外都设置了长台面,天气好的时候,好客的主人就可以打开窗户,将台面变成长条餐桌宴请好友。

    △ 这条里外相通的多功能长台面既可以成为友人聚会的吧台,平日里也可以用来就餐、工作和学习


    因为西绒线胡同项目的成功,没多久后,成直就开始了北京磁器口大杂院改造项目👇。

    △ 北京磁器口大杂院28平方米的住宅被成直改造后,日式的简约中透着温馨


    起初,他在第一次看见这个地方时,还有些“抵触”。

    “通常来说,一个设计师在最初看到一个原始空间的时候,应该是有很多设想的,但这个大杂院因为过度密闭的空间和糟糕的周边状况,让我没有任何想象。”

    △ 嘈杂的磁器口大杂院


    “大杂院的空间形态已经与其前身四合院几近无关,原有的空间情趣,宗族礼法,光气环境等场所特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邻里关系的改变,早就荡然无存。这里通风、采光都很欠缺,冬冷夏热,物理条件特别差,完全没有隐私。 ”

    △ 这个大杂院住宅在被改造前,不但光线不足,通风不畅,甚至居住者的行为也会受阻


    因为想要做真正改变个体居民生活的、有意义的事,成直还是接下了这个棘手的项目。

    “一开始我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封闭的状态,建立某种连贯性,改造在既定边界内,重新整理功能与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固着已经失稳的结构, 同时打破空间僵局。”

    △ 施工改造中的大杂院住宅


    成直说,他很不喜欢那些过度矫饰的材料(比如烧成木地板样子的瓷砖),他喜欢一切最朴实的东西,比如保持了本来颜色的木材、稳固的混凝土和钢结构,“跟建筑改造设计一样,在所有材料的使用上,我也希望能以原理性来直接解决问题。”


    △ 为了让居住者享受到更好的采光,成直改造出了条状的天窗,也增加了视觉上的通透感

    △ 极少的几件家具都围绕生活本身,整体风格简约而有品质感


    因为这间房屋的主人是个热爱烹饪的年轻姑娘,成直用扩大的厨房区域满足了她对这个小房间的特殊要求。同时,灵活的隔扇和连贯的大桌面,令厨房和工作间之间可以互相让渡。

    △ 灵活多变的烹饪区域


    改造后的住宅风格简约空旷而沉静,

    开辟出的天窗让自然光达成柔和的照明环境。

    最妙的是,

    居住者还可以通过小梯子从天窗到达自家屋顶,

    享受开阔的视野。


    △ 工作台上方,预留和设置一面可上人的天窗

    △ 改造后的大杂院屋顶天台,在季节好的时候,可以迎着微风,在屋顶小酌


    之所以成直的改造设计往往从居住者乃至城市的命题本身出发,还要说到他2006年在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建筑的经历,那一年刚开课,他就被老师带到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小城卡迪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那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老城,也是一个处于贫困状况的城市,老师把我们扔在那城市里面,在10天时间内海量搜集所有关于这座城市的信息,去找到某个方向,发展你自己的理论路线。”

    △ 西班牙老城卡迪斯


    在西班牙卡迪斯的考察经历,让成直学会了建筑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以宏观角度入手,深入考察和判断一个城市的建筑,发现它的问题,然后产生自己的理论根源。


    这就是为什么爱着北京这座城市的成直,关注着胡同居民状况的议题,“在那之后,我一直关心的都是这种经过很长历史依然存在,并且真实介入着人们具体生活的城市建筑。”

    △ 成直办公室里的胡同住宅建筑模型


    成直说,相比铸造一个所谓的大项目,他更想一直维持现在的状态,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属于个体的居民生活的状况。


    “我做的每个项目,对我来说都是探索自己的理论路线的贡献,如果我做的项目和我一直在想的事情没太大关系,那我也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虽然这样不怎么挣钱,但至少我觉得每一个都有意义。”


    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

    他慢慢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试图过一种有信念感的生活。

    同时,也不忘琢磨着每一件在他眼里“好玩儿”的事。

    △ 成直喜欢捯饬各种有趣的小玩意,他为摆在办公室里的建筑模型按比例做了踱步的萧红与倚柱而坐的罗伯特·德尼罗


    成直从小就喜欢音乐,近年喜欢上了拉大提琴,时不时就要约上几个朋友切磋。

    △成直的大提琴在办公室的角落里


    成直在朋友圈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相对于英雄,我更关注普通人。相对于成功的渴望,我更关心事物的细节。我当然有信仰,只不过它大到天边一抹光,小到脚下一掊土,我的伞就是每次迈出的那一步。

    其实,他这些透着人性温情的改造建筑作品,大概已经为他所坚持的信念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你对成直的胡同住宅改造设计怎么看?

    说说感想,留言上墙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