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资讯
- 杨邦胜酒店设计,漫谈设计与生活!
- 日期:2015-03-31 09:32:00 来源:http://openworld.tv/talk/in/aid/239.html
-
【导读】提到「酒店設計大師」,你會浮現誰的臉?迎著春暖之際, OPEN團隊與京璽國際總監周讌如、舒杰設計總監陳琬婷,以及璞暘建築室內設計師毛鐿崴,一同遠渡重洋,蒞臨飽腹文化與經濟繁景的深圳福田,對於即將參拜YANG酒店設計集團創始人楊邦勝大師一事,設計師們實在難掩興奮之情!
本文由Tian撰文
提到「酒店設計大師」,你會浮現誰的臉?迎著春暖之際, OPEN團隊與京璽國際總監周讌如、舒杰設計總監陳琬婷,以及璞暘建築室內設計師毛鐿崴,一同遠渡重洋,蒞臨飽腹文化與經濟繁景的深圳福田,對於即將參拜YANG酒店設計集團創始人楊邦勝大師一事,設計師們實在難掩興奮之情!
楊總監立足酒店設計20餘年,遑論至今已獲得無數頂尖名號與獎項,楊總監對於理念的教育傳達,更是諸多設計職人崇敬與學習的典範,融貫中西、歷史、藝術於空間之中,堅持酒店個性化,楊總認為好的酒店設計是以文化為載體,不背離特色定位的初衷,並同時達到供需平衡的成本控管。
(圖)位於深圳市的『回』酒店,將舊廠房進行改造,隨處可見極具代表性的中式元素,除了表現傳統內斂的氛圍,亦是楊總監欲於空間中註入文化底蘊的堅持。
一步一腳印帶領團隊走向國際
很多人好奇,楊總為什麼離不開酒店設計?楊總自言是時代選擇了他,也可能是他選擇了時代。入行初期,從中國第一批沒有掛國際品牌的五星級長春名門,到2004年成立YAC ,28人的小公司至今吸納300人,楊總曾是直接睡在工地,一路熬過來的。環顧辦公室一周,各各是充滿幹勁的青年學子,楊總更積極網羅各地領域人才,期望為年輕團隊帶來國際化的視野,跳脫禁錮的風格框架,強調挹注文化靈魂於設計,真正將YANG引進國際品牌酒店設計之列。
(圖)楊邦勝酒店設計公司分部,簡潔、沒有過多的設計,僅通過材料本身的紋理來突出設計的空間感,強調整體的一致性。
(圖)辦公室採開放式設計,內部空間與窗景相連,營造舒心通透的工作氛圍。
「小」而「精」才是王道
在快速增長的市場背景下,YANG集團正穩健地向前邁進,「其實做酒店的挑戰和難度很大,我們在早年時,只想著一定要做最大、最豪華的,不考慮運營成本,現在創立新品牌的趨勢是強調客房舒適,其他空間縮小,供需壓縮的剛剛好,奢華酒店已經慢慢打破傳統的設計模式,變得更加有規劃、精準,而不是盲目求大。」楊總認為將設計核心回歸文化和自然,適切地突破、創新,才能演繹出酒店設計的獨特品味並有效控制投入成本,這也是一個成熟酒店國際化的表現。
(圖左一) Sarmiento女士具有出色的創意設計能力及國際化視野,獨創出一套適用於世界高端酒店軟裝設計的理念和管理體系,使YANG保持著領先的國際化視野和方向。
設計的基礎來自「愛」
YANG集團的成功,絕對不僅僅來自於團隊非凡的設計功力,我們也請楊總聊聊他的生活與管理哲學,在奔波工作之餘,如何兼顧家庭及生活品質?「設計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你的全部,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一定要很有愛和一顆善良坦蕩的心,才會產生出好的作品,懂得愛你身邊的家人,才具備愛的基礎。」楊總談到自己的家人,放緩了聲調,「我陪孩子的時間不多,但有空一定會言傳身教,做深度的關心,對孩子的愛是從小呵護健康開始,一直到思想的引導,不一定要給他財富,但是我們教他做人的道理,指領他走上正確的方向。」
(圖)楊總監對於工作團隊的重視,是由內而外的關懷、照顧,並透過企業理念為員工做出正確的引導,更從員工身上檢視與調整自我的決策與方向。
「對公司來說,員工非常重要,我認為沒有錯的員工,只有錯的老闆,公司出問題,要不是決策或管理方法錯了,就是理念或企業文化方向不正確,肯定是老闆出了問題,現在公司人數變多了,我們沒有辦法照顧得像過去那樣周全,但我們通過正確的管理方法來引導員工的方向,即使是清潔阿姨、廚師、司機、保安,都值得尊敬和體諒,不管是什麼階層的員工,我們都真誠用心地對待。」
特色內涵即是魅力所在
「一個好的作品,會凝聚設計師很多想法在裡頭,我還是特別對具有本土文化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不太喜歡只是做表面的項目,做一個作品我覺得要有強烈的整體性,從建築到室內、硬空間到軟飾品,必須當成渾然一體的藝術空間來看,而不是把藝術品生硬地放進去。很多酒店雖然不是特別好,但就像一個人一定有缺點,如果有某個想法特別獨到,你也會覺得他不錯。」
(圖)由左至右依序為楊總監與京璽國際總監周讌如、舒杰設計總監Debby ,以及璞暘建築室內設計師毛鐿崴。
從楊總不疾不徐的話語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他的人生溫度,不管是生活、設計,楊總皆以最真摯的態度去面對,「年輕的設計師,一輩子要有追求、要有理想,很多設計師的成功都是從小做到大,厲害的人也有很多失敗的時候,但他們就是執著和堅定,大陸相對前幾年來說,經濟發展愈來愈快,設計項目也愈來愈多,我們也還在成長期,每一天都是學習,這兩年我們特別想回歸慢步調,平衡生活和工作,因為設計師一定要靠作品說話,我們也期望並感謝台灣朋友的幫助,一起共同努力做出更有力量的設計!」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