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资讯

  • 【亚卡默设计】MAISON&OBJET ASIA设计论坛 特别报导
  • 日期:2016-04-27 11:54:00  来源:http://www.openworld.tv/talk/in/aid/1003.html   作者:Biby    点击次数:0
  • 本文由 Biby 撰写


    (图)左/主持人Marc Almagro,中/设计师Colin Seah,右/设计师周天民


    (图)MAISON&OBJET ASIA设计论坛会场

    2016年3月8日至20日暨新加坡设计週,适逢此一国际会展,全球最大时尚家居品牌M&O于新加坡展出第三届MAISON&OBJET ASIA巴黎时尚家居设计亚洲展,今年20场高峰论坛当中来自台湾的华人空间美学创作家 周天民设计师 与新加坡设计鬼才Colin Seah以围绕在旅馆以及餐饮设计范畴之内的议题「HOSPITALITY」带来了精彩演讲。OPEN特邀当日分论坛主讲者 周天民设计师 畅谈此次论坛「Design Identity设计的定义」。



    Q. 请您谈谈本次与建筑师Colin Seah合作的契机,并概述论坛主题「Design Identity设计的定义」。

    与Colin是在2015年台北国际设计论坛认识的,他是台北市室内装修同业公会所邀请来的演讲者,我则是这场演讲的主持人。Colin是个年轻,很有才气的建筑师。曾获得新加坡的总理奖,作品则在许多国家都看的到,专长高端创意时尚酒店的设计,包括室内和建筑。
    主办单位邀请我跟Colin合作,是想藉由不同的层面来探讨Design Identity。我自己有许多作品都是在台湾发生,但是有一半的设计案是外籍业主。因此在论坛中,我想诉说的是如何在这已经全球化的世界中,设计出属于国际企业文化但却具有在地精神的风格,或是说拥有属于自己风格的设计。而以Colin而言,他大部分的设计案都不是在地(新加坡)发生的,反而要从不同地区的设计案中找到不同的「在地」风格,或是他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两个很不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是很相同的地方。「设计识别」这件事对于不同的个案,会有很大不同的阐述方式。甚至「设计识别」这件事需不需要存在也是很需要探讨的。



    Q. 您认为如何将当地文化与设计做连结,如何诠释设计在文化中的价值未来?

    在全球化已经十分普及的时代,在地文化似乎特别需要用「设计」手法来发展。其实我认为,某种程度设计做得太过头,反而成了在地文化的杀手。「文化」是生活的延伸,设计的目的应该要延伸所要保留的生活,文化才得以永续传承。若是一昧注重在「型」与「视觉」的领域,反而忽略我们内在根本的灵魂,也让真正的文化因「生活」而消失。
    所以我们应回到原点,从生活的设计来保存文化。这并不只是改造了一扇古老的门,或是在设计的空间中悬吊一颗老灯就可以认为是在保留在地文化。我认为「美学」这件事在整个文化保存设计中,是最基础但是也是最后一件必须被考虑到的事。当「生活方式」被定义完整后,属于「美学」的领域才有发挥的价值。



    Q. 请问您对于参与该次论坛的感想为何?对年轻设计师有何经验分享与期待?

    这个论坛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听众大多是对于设计有极高兴趣,且大部分是相关专业的人士,但其领域则是分布于各界。其中包括室内设计、建筑、家具家饰、视觉设计或是产品设计等的领域,论坛中,大家想听的重点不尽相同,心得也各相迴异。比起其他设计性的论坛而言,MAISON&OBJET ASIA似乎更为多元,也更能激盪出火花。
    以我自己来说,设计师常常都在找寻方向,年轻的设计师可能更需要从多方管道获得一些「刺激」与「领悟」。我建议设计师们要放开视野,除了鑽研专业的设计相关知识外,也要多多去领会一些与设计无关的,与美学无关的领域。不停的学习绝对是想要定义自己价值的必要方法。


    (图)左/设计师Colin Seah,中/TAID理事长孙因,右/设计师周天民

    在探讨中西两方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之际,华人空间美学创作家 亚卡默设计 周天民 以挖掘在地美学的独特意境,打破过往的设计印象,融历史、文化、艺术于空间之中,以其独特的设计思考,为过往历练萃取设计精髓,为在地文化与设计产业翻开设计的历史新页。


    周天民
    亚卡默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电话:+886 2-2700-13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四维路14巷6号1楼
    信箱:akumagroup@akumagroup.com
    网址:http://www.akumagroup.com/

    OPEN Design动能开启传媒:http://www.openworld.tv/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