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资讯

  • 【主题对谈】镓酲设计X RWD设计:以人为本,传递深刻设计温度
  • 日期:2016-09-13 10:33:00  来源:http://www.openworld.tv/talk/in/aid/1382.html   作者:Roye    点击次数:0
  • 本文由Roye撰文


    (图)镓酲设计 张颢瀚(逸钧)& RWD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 黄志达 Ricky Wong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替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只不过科技始终无法取代来自人性的亲切关怀,过于仰赖科技也将使设计远离生活,失去了感动人心的温度。对人文社会的关注该是设计的本意,设计虽是充满变化的行业,却有其一脉相承而无法被科技所取代的核心价值。

    此次 OPEN特邀 镓酲设计总监 张颢瀚(逸钧) 与 RWD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 黄志达Ricky Wong ,与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对使用者的深刻关怀,使室内设计跳脱一成不变的模式,散发灿烂夺目的亮度与温度。
    (以下对话张颢瀚(逸钧)简称张,黄志达Ricky Wong简称黄)


    (图)镓酲设计总监 张颢瀚(逸钧)


    (图)RWD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 黄志达Ricky Wong

    Ricky Wong,自小受家族事业薰陶开启了「设计创作」之路,怀抱着对设计的热爱,其后至美国持续深造。善于细腻观察与研究行为模式,将其揉合至空间设计,因此作品极具个性与意境。在业界享有盛名,曾获得Gold Key Award、APID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等国内外多项大奖,为大众带来不同的空间美学,也使越来越多人关注空间对人的影响。


    (图)Ricky Wong 畅谈对于设计的概念。

    Q:黄先生不仅在香港设计界名声显要,且曾替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大盛资产设计其会所,提升了在中国设计界的声望,是否能为我们说明您今年积极提倡的泛会所的理念,在现今市场发展的趋势为何?

    黄:泛会所是个有趣的概念,旨在提倡居住社区内人际与环境的交流并营造居家文化,我做设计的时候讲究从无人注意之处着眼,而泛会所恰能给予我极大的发挥空间。简单来说就是达成空间的有效利用,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样貌,这是我想极力推广的生活理念。中国南北的空间设计差异还是存在的,这样的分岔存在于设计的温度与文化的不同,不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这样的分歧也渐渐被消弭。泛会所以人为出发点,并且着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这概念本就没有文化与国界之分,是世界的趋势,而我希望能利用我的力量将此类的理念推行的更广更远,使世人更加重视人与环境的关係。


    (图)镓酲设计 张颢瀚(逸钧) 侃侃而谈对回馈社会的期许。

    Q:张总监于今年跟泥巴公社携手合作进行两岸交流,并且担任中国知名设计节目「小谭来了」的设计嘉宾,请问您希望藉由与泥巴公社一系列的优家计划在社会引发什麽效益?

    张:相较于创业初期,现在我有较多的时间且对设计有更多想法,恰好有一个公益性质的节目机会,我希望藉此对社会献出一份心力。以往接触的面向当中,大家生活普遍都很优渥了,受节目邀请到了长沙我才知道现今还有许多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满大的冲击,开始思考身为一个设计师能为这些人的生活做哪些努力,并期待能透过自身专业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表面上可能是我协助民众提升了生活品质,事实上我亦从中得到了许多感动,虽然物质条件不高,却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此番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藉由节目的系列企划,我不只能将多年所学回馈社会,也期许能使大众注意到较不为人知的角落,对社会投以更多的关心与贡献,延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温度与感动。


    (图)镓酲设计《沐光-二分之九十》


    (图)RWD设计《深圳湾公馆》

    Q:两位时常参与两岸三地有关设计的学术交流,黄先生受邀参加AD100的颁奖典礼,张老师也在潇湘晨报・设计长沙主办的高校巡迴讲座担任讲师,两位认为不同地域的居住环境或习惯,如何影响各城市的空间设计? 黄:先前提到,现今生活型态的地域差别不復以往,以中国来看,由于地大物博才使城市的发展有快慢之别,但其实空间设计的整体方向是渐渐趋同的。若真要说差异之处,在于得考虑消费者的生活积累,比如初次置产会着重在刚性需求,但往后他们对于空间的要求会慢慢改善,设计师便不能遗漏这方面需求的差异。方才强调过几次「温度」,在大环境的趋势下不该一口气追求将发展上的差异弭平,而是要瞭解使用者的情况进而循序渐进的提升。但我认为这样的观点还不够,还要将力道加深加广,带动空间的交叉变化,让公共空间添一点家的温度,让家多一些公共空间的便利,要在目前的趋势上有更长远的考量,带动新一波的设计思维。

    张:我最近频繁地在长沙进行高校巡迴讲座,对于黄总监的说法很有同感,毕竟两岸三地居民的生活型态较为类似,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着重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设计的方向其实差异不大。当然设计风格多少会随着地域而改变,但是生活型态差别不大,就好比在我执教的过程中,并不会因地域的变化更改授课内容。设计虽说是充满变化的行业,却也是有脉络可遵循,顺着以人为本的思考逻辑,接着观察当地的风土民情调整设计内容。我和黄总监有个共识,希望能透过我们的力量让年轻设计师们不去放弃传统的设计方式,过多的科技取代了亲身体会,将会遗失许多设计温度。这一个面向是我期待年轻设计师可以逐渐感受到的。


    (图)镓酲设计《汐止黄公馆》

    Q:张总监今年与泥巴公社一同以设计为力量为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请问您希望此举会为社会人文激发什麽样的思维?这项活动背后的理念为何?

    张:我所欲传达的理念不难,仅是简单的「关怀」二字。在企业的经营上了轨道之后,该在多方面向对社会做出贡献,当初在泥巴公社讨论此议题时,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共识,因此决定透过这个项目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底层的老人家们作出最大的关怀。除了为有需要的人们贡献一己之力,更影响了一群共同参与的年轻设计师,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成长远远胜过在公司裡的教学,设计中不再只充满了商业化的考量。一个好的设计师在设计力与美感之外,不能失了对人性的关怀,由关怀出发的设计,会是最好的设计。


    (图)RWD设计《半岛城邦》

    Q:以黄先生多年下来的经验累积,请向两岸三地年轻设计师们分享室内设计的趋势与观点。

    黄:若将设计划分成点、线、面,现在的年轻设计师比较投入在面这一区块,相对缺乏了线与点,也就是使用功能的细度与精确度。我们团队自三年前开始研究功能和功能使用背后的维度,不同客层要匹配不同的功能,而不是单单随着潮流进行设计。我注重年轻设计师们是否具备深远的目光,这关乎他们能否完成一个符合使用者的设计。再来,家居设计是关乎设计师成长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中可以理解生活究竟是何种面貌,生活并不是一个平面,更趋近于追求带些瑕疵的完美,从家居设计打基础,往后才可能在更高一层的项目发挥。不需要刻意追求匠心,而应当回到设计的本意,设计是表现出对人与生活的极致关怀。



    此次「大师选助手」在三亚半岛度假酒店热烈展开,两岸三地杰出设计师们一同传承宝贵的经验,为设计新锐注入了清新的空间思维,带领其回归设计的本质。其实完美说来简单,便是一稜一角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胸怀,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细心思考,让设计更贴近人性,使之愈发圆融温暖。张颢瀚(逸钧) 与 Ricky Wong 将继续秉持对人文的关怀,凭藉胸腔内那股无尽的热忱,以专业思维和艺术美学传承设计不灭的温度。

    张颢瀚(逸钧) 总监
    镓酲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886 2-2785-5389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昆阳街171巷3弄3号
    信箱:jc.design1877@gmail.com
    网址:http://www.jcdesignjc.com

    OPEN Design
    动能开启传媒:http://www.openworld.tv/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