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资讯

  • 【跨界对谈】十上建筑 X 仝育设计:设计与我——美学火光对照记
  • 日期:2020-01-02 17:41:00  来源:https://www.openworld.tv/talk/in/aid/3636.html   作者:OPEN Design    点击次数:0

  • 一个人要成长几回,才能累积足够的力量回首,面对过去的自己?

    今日OPEN团队非常荣幸,邀请来自北国及南方的三位寻美者,他们分别是——十上建筑 CEO 陈暄 老师 与 仝育设计 庄媛婷 设计总监、郑瑞文 创意总监。畅谈同样在「设计」这条路上,走了好多好多年的他们,如何在专注开拓的道路上成长、成家,也成就各个阶段的自己;而今恰好在此相遇,他们亦将满腔能量化为火炬,对谈宛若举火,为彼此热情照路!

    十上建筑 CEO 陈暄 老师


    陈暄,拥有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博士,2004年创立着名设计事务所「十上建筑」,将总部定位于北京,专注美术馆、文化机构、精品酒店、餐饮空间、零售办公、高端私宅,甚或电影场景及艺术家工作室。将对于「社会」、「情感」与「技术」的细腻思维,积极灌注于各种生活场景,以及提携后进的行动中,使作品及其风采遍佈中国,留名国际。

    仝育设计 庄媛婷 设计总监、郑瑞文 创意总监


    「仝育」象徵一群人在同一个空间孕育成长。2006年由庄媛婷、郑瑞文总监联手创立,以设计界神凋侠侣之姿,完美诠释「1+1>2」的分工哲学。今年起,正式由室内拓展至建筑规划设计,将天地大美与宇宙规律,化入融贯身心灵的细腻设计。并以住宅为业,将人心渴望安居的深层需求,扩展至公设、商空等大型生活场景,决心以「立基台南,跨足国际」的精神,带领团队持续深化设计与生活的内涵。

    (以下对话,陈暄老师简称陈,庄媛婷设计总监简称庄,郑瑞文创意总监简称郑。)




    (图)于中国及国际极具声量的建筑师陈暄,近年不仅专注建筑及空间设计,持续鑽研家具产品、建材面料等细节,提携后进的行动亦不遗馀力!

    Q:陈暄老师在2015年的专访中曾说过:「十年回顾是非常好玩的事。」而当时您也以「作」与「不作」来对照描述。如今五年过去,请问今日的性格、状态上,又有何变化呢?

    陈:我认为每五年、十年一个节点,人都一定会有变化。当初在聊「作」与「不作」,像是把生命划成两个极端,现在回头,看起来则是个「波浪型」变化。五年前可能在波底,因为孩子出生,自然抽离许多个人兴趣,现在又来到波峰,对于家具、服饰等多领域产生兴趣,想从中获得更多信息和灵感。另外,去年开始也「作」了很多评审、演讲,和年轻设计师互动,成为我的「信息来源」之一,因为很怕跟这个时代脱节呀!(笑)也要努力学习新一代的思路,甚至是网路用语,所以更准确来说,「把手臂打得更开」就是我现在的写照。




    (图)仝育作品始终如一,期望透过安定人心的「形体」、「色彩」及多种引虚入实的手法,传达本心所需的静定氛围。(图为住宅作品《静心禅意》之效果图)

    Q:作品所呈现出的韵味,与经历年岁积累和生命阶段的转变息息相关,在投入美学产业逾30年的庄总监及郑总监身上,想必更是如此。因此也想请两位分享,足以表彰各个生命阶段的「关键字」。

    庄:我觉得每位认真的设计者,在不同阶段一定会有所改变。从前仝育很看重「身」的体验,例如「色彩」、「形状」的尝试;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转而着重「心」的部分,比如「健康」、「舒适」。现在,则更深化到「灵」的方面,也就是心灵感受,将心比心思考我所设计的空间内,能够带给对方什麽样的感受。

    郑:从前做设计,就是想「怎麽表现自己」,可是到了这个年纪,在想的只剩「能为客户做什麽」。就像太太刚提到的「身心灵」,我们希望像明朝画家李日华讲的:「身之所处,目之所瞩,意之所游。」将内心深层所需,透过设计表达出来。而那个思考路径,就会从「你要给客户什麽感受」开端,然后设计者自己先去感受,因为你内在最想要的,就会是客户需要的。这层领悟,可说是和从前完全相反。




    (图)进入家庭的陈暄,落实对于空间及家人的体贴思考,让开敞的家既包容所有,又能保留独立精神。(图片源自安邸AD家居生活网)

    Q:陈老师曾在不少访谈中分享,进入家庭、养育孩子,带给您显着的心理变化;那麽孩子以及家庭的出现,是否也实际影响设计上的思维与手法?

    陈:回答之前,想先跟两位总监碰撞一下。两地的文化差异在这二十年间,体现得满淋漓尽致的。例如两位在台南,从一开始很细腻地在做设计,但国内不同,我们像拿两把剑,十八般武艺都要会,对文化脉络没那麽清楚,所以都是符号化。二十年后,因为各种风格都见识过了,国内渐渐可以更安静地,去寻找自己的理念和归属。这样看来,两者的设计角度其实很不同的。

    回到问题,因为我是个特别自我的人。(笑)学艺术、读中央美院,就艺术家思考嘛!觉得所有事都绕着我转。有了小孩后,才惊觉自己原来可以这麽无私地,爱着另一个「生物」,当时把自己吓坏了,也感动到了。五、六年下来,我觉得生活非常非常地饱满,那种满足、安定,很难用其他物质衡量。这个改变,也影响我的「私宅」思维——其实从前不太理解为什麽要做私宅,甚至会想「你的生活跟我的,真的有那麽近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我设计的是一个有爱、有情感的「家」,而不仅仅是个「空间」,这挺打动我的!




    (图)仝育两位总监,不仅将道家「太极」精神发挥于设计本事及团队,更实践于家庭当中,不断地自我精进陪伴并带领孩子成长!

    Q:仝育设计的两位总监,同时作为工作伙伴及亲密伴侣,在共组家庭并养育孩子后,对于心理状态及设计思考,有何具体影响呢?

    郑:刚开始合作时,我们其实有很多争吵,后来更深地接触道家思想,了解夫妻就像「太极」,是互相包容的;如果两个人都百分之百坚持自己想法,硬碰硬的结果就是「零」,要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互相理解,才能达成和谐,经营团队也是这个模式。家庭方面,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从前父母是我的偶像,现在我就是孩子的榜样。必须不断精进,并保持情绪稳定,稳定方能拥有自信,静下来思考什麽事该做好,我们也不用再去教导,这就是「无为而治」,而这同样也是我领导团队的方针。

    庄:我觉得有没有孩子,那感受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因为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嘛!另外,也因为客户大多拥有家庭,我们透过共同的生命经验,和对方产生共鸣,在分享彼此生活的话语中,更直接地感受对方的心理需求,以及真正担心、关切的是什麽,进而把它运用到设计裡头。




    (图)陈暄创作案例非常多样,举凡成龙第101部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场景「盗梦空间」,及当代凋塑家隋建国的复层美术馆空间等。(下图截取自《ELLE家居廊》15週年纪念刊)

    陈:我有个问题!两位都是设计师,如果争执不下时,谁在退?

    郑:因为我们的共识是「把事情做好。」专心去想怎麽让事情圆满,就不会停留在情绪上的对抗。而当第一个人看到这点时,那个人就会先退了(笑)。

    陈:这个要靠自觉,真的好难,而且两人还要同步,这就更难,真的需要极大的默契。不过「解决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个合作伴喔?

    郑:其实我们既分工又合作,像我太太可能在设计细节、工程、财务管理上较在行,我擅长设计概念、人事管理和未来发展,这时我们是分工的。但当她拿出预算讨论时,我们就是合作的,怎麽在大方向分工、细节上合作,像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 就很微妙了。

    庄:因为合作过程中,争执真的很大。

    陈:一定的,我经历过,真是不共戴天哪!(笑)



    (图)合作至今逾十年的庄、郑总监,一路走来或有争执,但「把事情做好的」共同信念,使两人跨越困难,磨合出坚定不摧的心灵默契。

    Q:这样看来,三人在「与伴侣合作」这件事上,其实是有共通经历的。请问您们是否愿意分享记忆中最撕裂关係的争吵,以及事后是如何转化的呢?

    郑:我们刚开始合作不到三年时,曾经接到台湾着名企业的大案子,因为非常重视,所以那时压力大,脾气也大,过程中不只对同事、太太生气,到后来甚至还想「乾脆放弃算了!」事后回顾,才知道那种状态源于缺乏自信,因而产生恐惧;其实静下心来看,就会发现是有另一条路可以走的——我们应该要去战胜恐惧,而不是把压力下放到家人、同事。

    陈:听郑总监的话其实很有感触,因为在设计或生活上,不论是表现张扬或强烈情绪,其实都是在伪装恐惧。每个案子都有一万个地方要做决定,你怎麽知道哪个是对的呀?(笑)那就做吧!你得承担后果,那过程真的是和跟自己较量,非常艰辛,也很真实。艰辛过后,你会感觉自己上了个台阶,设计状态会更放鬆,让设计传达的是一种「真实」,而不是一种形式。




    (图)陈暄现在将设计分为「社会」、「情感」、「技术」三面向,并与电视节目配合,实现关怀年迈、行动不便等群体的住宅改造计画。图为针对两位长者的旧屋改造成果。

    Q:「热情」与「好奇」是陈暄老师支撑生活的砥柱,年少时表现在玩团、飙车与绘画上,而今转化爲种类纷呈的美学案例。想请问,在您能够更自在掌握设计的这个当下,还想透过设计,告诉人们什麽讯息?

    陈:我把做设计当成思考过程,可能结论是这样,但不代表事物本身就是这样。每个案子都会有几个层面——「社会」、「情感」、「技术」,有很多需要关怀的点。而每件作品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比如我去年和电视节目合作,要在一个四合院、六平米的空间,用一万块预算进行改造。而在国内有个法规,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是用冬至下午两点的连续日照衡量,我把那个时刻老房子的窗花投影,定格在空间中,随着时序变化,你会知道时间又循环到起始点了。这不是什麽宏伟的理念,但会让这个家变得很有温度。




    (图)仝育不只希望透过空间设计,表达人与环境的内在关係,更带领团队实地参与交流、採访等活动,将知美而后行美的意念无私传达。

    Q: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身的所在,而仝育两位总监以道家精神,在设计领域中立命,不知道在生活上,「道」又如何影响着两位?而您们想藉此向周遭的人,传达什麽样的精神与领悟?

    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在生活之中,我们一直在追寻「道」的精神,而现在我们的作法,则是把设计深化至「身心灵」三个层面。至于对人,我们常讲「上善若水」,运用在家人、同事身上就叫「管理」;我们认为其实无所谓「管理」,就如同「天圆地方」,是我们心中有一把尺,外在做人要圆融,而内心则是有规矩的,清楚这件事后,自然就能遵循那条最适合的道路走去。

    庄:无论面对同事还是孩子,我都会提醒他们,要思考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合不合「道」,而且这个「道」还要是「正道」,合道你就去做,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座右铭——「认真才有,自然才是」。每件事都认真去做,不要担心最后会获得什麽,当你起正心、动善念,做该做的事,上天自然就会给你,不需要刻意去求。




    (图)各个领域的美学根本是相通的,而每个人身上的智慧亦是如此,各种际遇下碰到的人物,都会是陈暄学习的对象。(上图源自《设计上海》2019年11月刊,下图源自2019 ICAF义大利.中国顶级设计师论坛。)

    Q:设计的底蕴源自于日常的美学观察与培养,而三位独特的设计展现,想必也来自平时广博地阅览,想请您们谈谈,是否有深受启发的设计者或艺术家呢?

    陈:每个阶段欣赏的艺术家不太相同,第一个当然就是Louis Kahn(路易斯‧康),我是看着他一砖一瓦的图纸,学建筑长大的。其他比如Bach(巴赫)的音乐、画家M.C.Escher(M.C.埃舍尔)的螺旋空间,还有波兰诗人辛波丝卡(Szymborska),诗歌裡散发的歇斯底里与任性,都和我非常契合。另外,许多近在身边的朋友,也很值得我学习,甚至在北京路边的一个大爷身上,也能学到生活智慧。我想在这个阶段,把目标设得这麽远时,那些年轻时的纠结就会消失,不会太介意现在到哪,反而没有包袱,走地放鬆自在。




    (图)仝育作品所散发的质朴之气,将自然景致透过「引景入室」等综合技法,将天地之美不拘一格地融汇入心。(图为住宅作品《微光入色》)

    郑:蒋勳老师写的《美的觉醒》影响我很深,书中提到要「慢下来」。如同仝育的设计主轴——「慢、静、雅、简、散」,进而「定、静、安、虑、得」。用「心」发现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慢慢去享受、观察、体验潜藏在生活中的美。另一位影响我的,是摄影界有名的柯锡杰老师,他说「用眼睛看是一种『框』,用心看是一种『宽』。」因为现在的社会很急躁,很难慢下来观赏,像陈老师做到「把细节做到极致」,每个伟大的作品都是用细节累积出来的,我们学设计同样也是要慢下来,把一件事做好。

    庄:我并不限定专注特定艺术者,放平常心去欣赏每个人的优点。不过其中影响我比较深的,是地景建筑师Frank Gary(法兰克·盖瑞)、Rem Koolhaas(雷姆·库哈斯),学习如何把自然、在地的元素融合进设计。其他像美学、哲学领域的东西,我们都很喜爱,因为「美」的内涵很广,作为一位设计者,本该多方涉猎。


    Q:陈暄老师曾在访谈中,期许自己能不断自我突破,进行更多领域的创作;而仝育两位总监在去年时,也提及品牌将以创新风格作为走向。若现在回首当初的目标,三位有什麽实践与突破之处呢?

    陈:因为现在国内经济市场很好,作为从业设计师,真的要小心控制自己的节奏,不要跟着大环境走得太快,那是很危险的,这样设计会走样。后来我看到安藤忠雄的自传,他把团队控制在25人左右,所以8年前,我就很笃定的控制在这个尺度,这是我觉得一个设计公司最有创作力的size。虽然诱惑很多,但如果能做到,这是对自我很大的突破!另外也透过念博士,学习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通过案件实作,慢慢梳理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庄:这麽多年来,我们一直酝酿一个想法想要执行,但还不到时机。不过今年,我们终于开始启动,成立一间建筑开发公司,希望从室内设计到建筑,在细节到整个陈设,提供一条龙的设计,这是我们两个一直想要做的。也因为这十几年来的合作,养成很好的默契,所以我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点。

    郑:我们认为好的建筑,要由内而外发展。我跟我太太说,为什麽我们不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就抱着这样的使命跟愿景去做这件事。在住宅之外,我们也跟上市公司合作规划厂办,协助巨石集团、Picasso集团于柬埔寨金边的大楼,做整体的室内公设及居家空间规划设计,往「立足台南,跨足国际」的视野开展。人员培养方面,我常跟太太说,将心比心,如果这些同事是我们的小孩,我们希望他的公司给他什麽?我们就用这份同理心,把会的全部教给他们,让他们在这「安居乐业」,并将这份深层感受,转化出「疗癒人心、创造幸福」的空间。


    十上建筑 CEO 陈暄 老师 以及 仝育设计 庄媛婷 设计总监、郑瑞文 创意总监,时间落在三位身上的光芒,让他们即便初次相遇,亦能感应对照彼此生命;在各年代的「快」中,展现找寻一种静观世界的慢工细活,期望用细节堆叠出动人的美。而在图像发达的时代洪流中,或许不是最鲜豔惹眼的一个,但却是足以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回首顾盼仍能勾起悸动、令人细细回味的那一个!

    庄媛婷 . 郑瑞文
    仝育室内装修设计有限公司 
    电话:+886-6-213-8998 / +886-6-213-8979
    地址:台南市南区体育路21巷7号
    信箱:tong.yu99@msa.hinet.net
    网址:http://ty-interior.com/

    OPEN Design 动能开启传媒:http://www.openworld.tv/talk/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