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资讯

  • 【跨界对谈】中国科大室内设计系 李东明主任 X 简兆芝室内设计:如何让学生毕业即战力?
  • 日期:2020-12-01 17:03:00  来源:https://www.openworld.tv/talk/in/aid/4016.html   作者:OPEN Design    点击次数:0

  • 随着科技与资讯的流通发展,设计的消费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受过学界专业训练的学生,也不见得拥有与业界顺利接轨的能力。这次,OPEN团队邀请到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 李东明 主任与 简兆芝室内设计 简兆芝 主持设计师,分别从「学术」及「实作」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界与业界脱轨」的现象,畅谈彼此分析、观察的设计圈生态,一同探讨如何藉由教育,达到创意与技术间最完美的平衡。

    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 李东明 主任


    李东明主任拥有日本工业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古蹟建筑与人才培育的产学合作,曾出版书籍《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结合学术与乡土情感,带领读者认识自身童年的成长环境。而作为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主任,除多次指导学生参与专题竞赛、金点新秀设计奖外,同时也提供许多业界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提升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

    简兆芝室内设计 简兆芝 主持设计师


    擅长将抽象的概念「转译」为具象设计,简设计师扬弃传统空间界线的定义,运用简洁创新的设计手法,重新定义空间的生命力,带领团队获得法国NOVUM DESIGN AWARD、美国MUSE Design Awards等国际设计大奖肯定。工作之馀,她频繁往来两岸四地演讲,也曾于台北科技大学、兰阳技术学院等学术机构兼任讲师,而现在则于中国科大担任毕业班导师,立志在未来全心投身教育界,引领年轻学子走向更开阔的设计道路。

    (以下对话,李东明主任简称李,简兆芝主持设计师简称简。)




    (图)学识横跨多样领域的李主任表示,自己常将不同专业的思维模式,互相融合运用,以更全面的角度构思设计。图为主任与多位建筑、室内设计界前辈的合影。

    Q:两位的学术专业与职业并非全然对应,简设计师从建筑转战室内设计,李主任则自都市计划,横跨建筑及室内设计,想请教「室内设计」有何特点,吸引您们做此决定?另外,是否可请二位结合自身经历,聊聊您们是如何看待「所学与职业跨域」?

    李:和大家分享一件趣事,当年我是因为画错卡,才不小心把原本的建筑系志愿填成都市计划,但透过前往日本读建筑硕博士,在内政部建筑研究所研究古蹟再利用,到现在回学校教室内设计,我发现这些学科的本质,其实都是在探讨「人类的Life Style」;而室内设计的迷人之处,则是因为它的尺度较小,可以做更多细节、材质上的操作变化,也能更贴近人的生活,实现为人服务的理想。

    比起近几年一直被强调的「斜槓」,我经历的跨域只是小范围,将来各领域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煳。我常和学生说,要把自己当成调色盘,多去学习、融合建筑学的构造概念、视觉传媒的色彩搭配,以及数位媒体的AR、VR技术等专业,除此之外,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不断保持灵活的创意思考,以及对人的透彻了解。

    简:当年台湾的室内设计发展尚未成熟,都是建筑系的老师,带领我们去尝试、探索,在这样的机缘下,我也就投入了这个领域,并在过程中,自己摸索出一套转换的工作法则,不过正如主任所说,大从都市,小至室内,我们其实都是在打造空间,去容纳人的行为与心情,因此心境上并没有太大的转折。

    现在业界流行「资源共享」,室内设计也不应侷限在「室内」这个小框架中,要多考量建筑方位造成的西晒、东晒面,或受都市景观影响的窗景;因此我在学校教书时,也会告诉学生,在做任何设计前,一定要从更广大的角度去看,否则画得再漂亮的图,也只是空谈。




    (图)简设计师的作品《Deloitte Taiwan》,利用高楼层商业大楼的公共空间,植入自然视野,搭佐表徵天然意象的趣味设计,为身处都市丛林的人们,创造一片绿意,因而获得MUSE Design Awards、Spark Design Awards等多项国际大奖肯定!

    Q:李主任在着作《街屋视野》中表示:「我做的是人类生活研究,只是将重点放在空间」;简设计师也曾多次提及「人与空间融合对话」的重要。请问是否可对此概念做更深入的阐述?另外想请教两位,从教育与实作的角度出发,您们是如何引领「人」与「空间」进行互动?

    李:因应人的生活,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故事,把它说出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街屋视野》这本书,是过去二十多年来,我研究迪化街街屋历史的成果,那裡同时也是我童年的成长环境。透过考察、分析和书写,我说出了自己故乡的故事;而在学校中,我们指导学生去发现议题,让他们自行发想解决之道,最后用设计呈现思考过程和脉络,那也是非常棒的说故事方式。

    简:人要和空间对话,有两件事很重要;其一是「意念」,我遇过一位业主,要求只有笼统的「家的感觉」,因此我们和他聊了很久,去了解他的家庭成员和生活习惯,找出裡面最核心的价值,作为设计依循的主轴,如此一来,空间有了意念,也才能完整而有生命。

    其二则是我近年来才领悟到的「平衡」,最初带我入行的老师,教我的都是古典对称,然而现代追求的是独特性,这样传统的手法,反而会让设计的重点无法被凸显,因此该转为展现视觉或材质的平衡,让人心得到满足、安慰;另外,只要是消费行为,就难免有议价、讨论、修正等情况,身处相对立场的设计师和业主,也要寻求关係的「平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作品的呈现自然会是最圆满的状态。




    (图)李主任说道,室内设计系的学生出路,不需要被侷限在设计师,怀抱建筑或设计等相关学识,亦能成为优秀的建材商或房屋仲介,以专业又中肯的建议,让客户信任、放心。图为李主任分别与硕士毕业生(上),以及系上杰出校友(下)的合影。

    Q:简设计师与李主任皆频繁往来两岸四地,与业界、学术界的专业设计人才交流,李主任更曾远赴日本求学。请问两位在交流、学习或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曾发现其他地区的设计领域,具备值得台湾学习的特点?至于台湾本身的设计,又有什麽无可取代的特殊之处?

    李:在日本读书时,学长要求上製图桌前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先校准尺的误差,第二是把纸上的碎屑刷乾淨,最后再用量角器,确定铅笔稿上的每个角度都正确后,才能开始上墨线,光是帮老师画一张做讲义方格,就可以折腾我一个下午。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值得学习,因为台湾人的跳跃式思维,常会忽略了基本功的重要;不过,也正是因为「跳跃」,让我们可以很快的举一反三,这份灵活、无限的创意,在历久不衰的空间设计领域中,永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

    简:我考上建筑师不久后,曾被外派到西安,带领那裡的室内设计团队时,发现他们很愿意吃苦,也注重团体合作及向心力,这是造就大陆现在强大的原因之一;台湾重视独立思考训练,有时候一不小心过头,就会变成个人主义,但室内设计向来讲求的是team work,因此要多学习沟通、相互尊重的团队概念。

    至于台湾的优势,则是融合了相当多元的文化,因此思考的弹性很大,我自己在教学时,也常被学生丰富的联想、创造力惊豔,这是相当值得珍惜、发展的独特优点。




    (图)简设计师以「豪宅设计之平衡关係」为题,至北京清华大学环艺系授课,解析豪宅设计须知的三种平衡,一番鞭辟入裡的讲述,让学员从各方面对空间设计,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与认识。

    Q:简设计师与李主任皆拥有教师身份,请问在过去的求学过程中,是否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经验,影响两位的教学理念?您们又是如何结合实务与学术经验,将「理念」进一步转化爲具体的教学「方式」?

    李:我在日本研究的是都市建筑史,与其闭关唸书或做报告,那裡的老师更鼓励做实地调查,所以当时走访了相当多的街区和城市。回到台湾教书后,我也要求学生,不要只在网路上查资料,要用自己的五感和身体去触摸、体会后,再来谈论自己的想法。设计是由一连串的失败累积而成的,要从做中学,即便过程中会不断的失败,也要不断的尝试,真正走进场域中,深刻体会后再实践想法;这是设计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本质。

    简:我是技职体系出身,学习很制式,被训练成只要一拿到平、立面图和材质、风格等资料,就要很快的画出施工图,虽然能和业界几乎无缝接轨,却难逃思维僵化的窘境;而现在则因为教改的关係,学生拥有独立、多元化的思考能力,但技术也没有过往扎实,甚至忽略了基地分析的重要,认为那只会让设计绑手绑脚。

    「扎实基础」和「创意思考」之间,应该是要取得平衡的,因此我都会要求学生,在谈论任何议题前,一定要先做基地分析,因为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解决空间的问题,若是不明白案子的人文、自然、动线等条件,又怎麽能真的去执行工程?




    (图)李主任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的挑战比以往大,工法和材质也越来越多,还要学会多种绘图软体、剪接影片提案,因此致力于让业师进入校园,并大力推广产学界课程。图为李主任与系上学生合影(上),以及参与产学界课程谘询会议的留影(下)。

    Q:李主任与业界合作,让学生在就学期间便拥有实习机会;简设计师则有感于学界与业界脱节,因此决定回归校园提供专业的实务经验。想请问两位,您们期望的设计教育应具备哪些要素?又该如何达成?面对如此多变的设计环境,是否可请两位结合自身的专业与经验,给有志投身设计界的年轻学子一段建言?

    李:我们系所的目标是「毕业即战力」,完整的从绘图、设计分析等基础训练,最后昇华为「说故事」的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展能呈现四年所学;为让学生了解设计圈的生态,也让我们掌握业界趋势,调整未来的教学方向,系上有三分之二的老师,都是开业设计师,而我们也会在学生升上大四时,提供至少两个月的实习机会,因为实战的氛围,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学到最多。

    简:我刚开业时,公司内有一位大三的工读生,负责整理建材室,很愿意用心学习,并主动提问,因此一年后,他比许多设计师都熟知材料与厂商,现在也成为团队中最优秀的设计师之一。透过这次无心插柳的经验,我了解到,要让学生在现代多变的环境,达到学、业界无缝接轨,在学期间就要把握时间、机会,到业界实习打工。

    当学生到事务所实习时,除了训练他们更专业、实用的知识外,我也会提醒他们,虽然工作很有趣,但也不能忘记自己是学生的本分,学业和毕业展都要顾好,只要有学分被当就扣薪水;另外,态度的培养也很重要,设计师走在潮流尖端,会认识相当多的名品,如何熟练掌握高端设计,又不在奢华的世界中迷失本心?就是永远记得要正向思考,并学会沟通、尊重团队伙伴。

    李:同意简设计师所说,与其去训练学生的手上功夫,不如培养他们愿意学习、磨练的态度;至于打工实习,我给同学的建议是,要学会将你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应用在工作上,不一定要去设计事务所,建材商、房屋仲介等相关产业也很好,室内设计的出路不需要被侷限,而我们校方,也会尽量提供和多元产业密切接触的机会。


    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 李东明 主任与 简兆芝室内设计 简兆芝 主持设计师 在这次的跨界对谈中,皆提及「实习」的重要性,且认为扎实技术、灵活创意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共同组成设计师的专业涵养,同时也是因应各式挑战的关键能力。面对产业与教育的变迁改革,两位不仅持续精进自身,亦不断为教育注入心血与活力,让人不禁期待设计界,在未来更加百花齐放的绚烂风景。


    简兆芝
    简兆芝室内装修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设计师(建筑师)
    电话:+886-2-2500-0653
    地址:104083台北市中山区民生东路三段17号2楼
    网址:http://inkdesignspace.com/

    OPEN Design 动能开启传媒:http://www.openworld.tv/talk/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