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设计资讯

  • 专访谢海涛:我有一份责任——服务中国百万设计师
  • 日期:2013-03-28 10:04:58  来源:龙玫传媒   
  • 【采访背景】:世界语 中国情“国际室内设计趋势研讨会”,暨金堂奖2012中国室内设计年度获奖作品、2013无锡本土设计力量优秀家居室内作品展,在2013年3月22日的无锡太湖博览中心拉开了帷幕。当天“金堂奖”发起人、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董事长——谢海涛,走进金堂奖无锡巡展直播间,面对我们的镜头,谢海涛坦诚“金堂奖发起人”这个称号对于他来讲意味着更多责任…

    【采访人物】:“金堂奖”发起人、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董事长 谢海涛

    【采访实录】

     

    记者:您好谢总,非常高兴采访到您,您是第几次来无锡,对无锡城市印象如何?

    谢海涛:这应该是第三次,这次来我们是希望能和无锡的设计界建立一些联系。每一次来对这个美丽城市的印象都不同,非常漂亮的城市。

     

    记者:“金堂奖发起人”这个称号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谢海涛:这个要从四年前金堂奖的发起这个由头来说了,在金堂奖之前我们和广州国际设计周一直在合作,有这样的基础。后来我们发现需要一个面对广大中国设计师进行公益服务,而且还能够有效连接到业主端能够搜索到一些年度竣工作品的需求。从这开始我们联合了业内的机构,共同发起了金堂奖,做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说到这个称号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还是意味着对中国百万设计师服务的一份责任,这责任背后确实有很多辛苦,同时也有很多快乐。这几年金堂奖运作和走下来一定会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每年都有进步,大的宗旨和服务得到了广大业主和设计师的认可,所以我们觉得很欣慰很值得。

     

    谢海涛在金堂奖无锡巡展上接受采访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金堂奖宣称“塑造业主搜索年度优秀设计作品的快捷引擎”,如何做到这一点?

    谢海涛:这个也是我们开始架构金堂奖时就想起的,一个是我所在的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平台,也是中国设计师的门户,拥有30多万设计师会员的数量,在互联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是具备这个能力的。第二我们在发起机构上就考虑到各种大平台各种机构、媒体,我们把它们对接在金堂奖运作的体系里。这样就有效的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为主要的搜索平台,加上面对平面媒体、展览、业主端的的活动,这样实现了设计和业主的对接,这是我们推进这件事的整个一个框架。

     

    记者:金堂奖三年多来遍及50多个城市的巡回推广,推动各地设计师的组织与交流方式发生巨变。全国巡展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何在?

    谢海涛:金堂奖运转到今天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系统,50多个城市,连续3年多的“长征”的的确确推动了不同城际之间的设计师互动交流。我想比较有意义的是通过这几年的运作,我们在各个城市中都发掘到服务设计师非常好的杂志、媒体、公关公司。我们与这些机构紧密合作,这样使金堂奖的服务团队有了包括台湾在内的落地运作的机构,全国大概有几十个团队,近千人都在服务全国的设计师。这个是我认为是体系上比较突破的意义。这个产业在30年来第一次形成以市场化结盟的服务体系,来服务百万设计师。

     

    记者:金堂奖提出两个标新立异的概念,那就是“设计创造价值”设计观与“空间眷恋指数”评价标准。相信这两个概念也是得到了业内的很多评价。最让您觉得欣慰的、让您最不能接受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谢海涛:我也活跃于微博、微信、互联网上,的的确确能够听到各方面对金堂奖的评价和反馈,我其实希望听到关于金堂奖的任何评价和反馈,特别是关于金堂奖不足的那一面。因为只有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才有可能警醒,尽快去改变,不断地进步,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一个心境。

    听到最欣慰的当然是大家能够认可我们的劳动,觉得设计师通过金堂奖的管道年度有很好的作品,得到了彰显;业主也非常方便的找到了他希望被服务的设计师,实现了两方的有效对接。还有我们关于作品的设计、研讨、实践和理论体系上,有一些沟通和成果的话,对整个发展有所触动,我觉得这些成果和进展非常令人欣慰。

     

    记者:2013年金堂奖与之前相比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

    谢海涛:今年会有很大的变化和不同,一个是全国城市这方面,今年的金堂奖已经变成是若干个发起机构为主要引擎,变成几十个城市为主体,我们反过来是变成服务这几十个城市。包括这次无锡,你们都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这个力量就非常大,从一到几十,是一个很大的裂变。最大的变化是推动金堂奖的力量和方法上。另外一个变化是通过这三年的一个耕耘,全国方方面面的设计师也包括在中国行业的外籍设计师和港台设计师,都对金堂奖提供了服务,包括它产生的商业、市场、文化和学术价值,都有特别大认可,大家在这的认可度和参与的热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此之外今年的金堂奖还有很多亮点,今年开始金堂奖由国际设计联合机构IFI组织认证的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已经在这样的层面上在运行;核心举办机构今年是8个,在组织和举办上有了有效保障;评委上仍然采用专家评委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审标准仍然采用5个方面来考量作品,即项目定位、项目空间、空间意境、创新布局、用户体验。

     

    记者:今天展出的无锡本土设计,您有没有影响特别深刻的作品?

    谢海涛:从作品的角度上,去年无锡的成绩是很不错的。包括观点国际的获奖作品、无锡美女设计师林燕的作品、孙黎明的餐饮类设计作品,也被媒体关注。可见无锡这座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而又秀美,经济发达,也很开放,特别具备孕育出好设计的土壤。包括媒体对金堂奖的关注,我相信今年我们还能发掘出无锡本土设计师更好的作品来,我相信,也期待。

     

    记者:对于无锡设计师群体的发展壮大,您有什么建议或祝福?

    谢海涛:站在无锡设计师群体发展的角度,一个是在金堂奖这样服务大家的管道上,大家可以利用好它。比如年度非常好的竣工作品,这方面一定要珍惜,这是自己心血。所以建议大家在年度竣工作品上足够重视,把自己优秀的、满意的拿出来用参评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其二是大家相互之间展开沟通,对设计师成长非常有帮助,这次活动三天就过去了,但之后我希望能推动大家的交流。第三,长三角地区我们都有机构的落脚点,相互合作联系也非常密切,所以我希望能促动长三角地区设计师相互的交流。因为设计师的职业就是这样,眼界越开阔、交流越深入,大家的成长速度就越快。在年底,12月6、7、8日这三天广州国际设计周金堂奖的三天盛典的召开,设计师的交流,也会促进设计师群体的发展。

    我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能共同的让中国室内设计理论体系尽快成型,能够把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优势转换成设计的竞争力,我们不仅仅在中国做,还要在世界做,这个管道我们通过金堂奖已经拓展开了。“世界语R26;中国情”,我们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基因,用面向世界的当下方式所呈现设计思考和作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相信无锡的本土设计师一定可以在这个大语境体系上做得更开放,更有国际化的高度。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