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朱玉晓:用一辈子玩生活 (组图)
——“设计+设计外”专题采访

日期:2014-05-13 12:58: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作者:许馨     点击次数:449    

【导读】朱玉晓老师,是被誉为“具有时代性的变化派设计鬼才”,设计作品与他本人一样非常自信有料,我们今天在广大网友的要求下拜访,希望了解“设计和设计外”的朱玉晓老师。


拒绝被束缚的设计

China-Designer记者:你经常看建筑或者设计杂志吗?

朱玉晓:杂志看的不多,不是看的不多,是平时不看设计类杂志,只要是设计类的就不看,我刻意的拒绝这种东西,我举一个例子,你觉得杜甫写诗的时候旁边会放着李白的诗吗,看完再写首诗吗,不会这样干的。如果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李白写诗之前,会先找杜甫聊一聊吗,他不会这样的,找感觉不是这么去找的。我们这个行业很大的问题,大家都这么去找感觉,我是跟设计师圈子基本不太来往,有时候跟设计师聊天说你认识谁不,我说不认识,大家都认识谁,我都不认识。我们这个行业做设计的方式,一般设计师做方案,放着很多资料,夹各种纸条,设计之前看很多方案之后再去设计,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错误,也是一种弊病,我基本上拒绝这些东西。

China-Designer记者:您从什么地方获得灵感和信息?

朱玉晓:太多,天底下难道就看书能获得灵感吗,我觉得跟你聊天都能获得灵感。

China-Designer记者:听朱玉晓老师谈设计受益很多,现在我们谈谈设计之外,谈到设计师很多人印象当中就是画图,趴桌子、熬夜,你如何看待这个状况?

朱玉晓:我基本上不画图,看书熬夜很少,基本都没有,我觉得那不是在做设计,你见过谁写诗作画趴桌子熬夜的,肯定是吃饱睡饱玩美了,得了空跑到画室画一笔,然后接着玩去了,我觉得这是搞创作的状态,你说的状况不是创作的状态,那是完成任务,你见过学生做作业是那样的,爬桌子熬夜完成作业,否则第二天不能交差,老师会批评,是搞创作还是做作业,这样分就清楚了。

China-Designer记者:你不仅做设计,还做MV,舞美和电影,这些都和艺术息息相关,从生活到工作,艺术带给你什么改变呢?

朱玉晓:我觉得艺术相对于从事这个行业人最大的改变是内心,第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第二句话叫画随其人,实际上还是一个情怀的问题,你的情怀是不是把这些事情当做你生命中很有乐趣的事,很积极的去面对,还是只局限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去面对。我觉得其实不管你在哪个领域里面,都要获得感觉,获得灵感。这个灵感一定不是说像刚才那种问题,从书里面获得,我可能看一部电影,经常有这种电影主题的酒店,很多电影的场景也是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来的,不管是古典的建筑还是科幻的,他都需要你的室内和建筑,对他影片的呼应,其实这是相互汲取灵感的。比如说科幻片,我需要这个场景让我的画面很有感觉,我找谁呢?我得找人做出一个未来建筑,未来室内感觉的人,这种背景给我这个片子带来感觉。本身艺术是没有界限的,看你是不是这样去认可,或者你认为是有界限的,因为做电影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只不过去看而已,这只是你认为的。但是你也可以认为没有任何界限,他做的事情你也可以做,包括我跟陈德森导演聊天时,他问我十月围城民国的建筑和室内到不到位,我说非常到位,他说我告诉你,这就是香港一个设计事务所设计师辞职跟我来拍戏了,我要的就是这种设计的东西,他能把这些东西在我电影里做的最纯粹,最到位。这个设计师现实生活当中接不到纯民国的项目,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这个能力,可能换一个舞台,他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而且价值绝非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我觉得这种价值,在没有界限的去做,也许价值会更放大。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