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曾卫平:专心、专精、专注(组图)
——“设计+设计外”专题采访

日期:2014-08-07 14:24: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373    

【导读】曾卫平,著名室内设计师,购物中心设计专家,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商业设计中心总设计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购物中心的设计与研究,倡导“眼界决定境界”,设计追求“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平衡”,并立志做“中国室内商业设计的推动者”。

China-Designer.com:曾老师,很高兴您能再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是一位很优秀的设计师,同时在管理员工方面也有很多见解.首先我们想问一下您最初接触设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曾卫平:从事这个工作就有17年了,97年到现在,比较长一些。好像没有人特别给我灌输,朦朦胧胧中就喜欢设计,那时候我表哥在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如果说启蒙,应该是起源于他。

(图:北仑银泰)

(图:北仑银泰)

China-Designer.com:那现在设计对于您更多地是职业还是兴趣呢?

曾卫平:我觉得也是职业也有兴趣,目前两方面的状态还比较好。我估计上学可能兴趣更少,将来谋划一份职业更重要,现在是反过来,先是兴趣,就是热爱设计,然后才是工作。

China-Designer.com:您从事设计有17个年头了,您觉得您现在认为的设计和之前认为的设计有出入吗?

曾卫平:出入肯定有,当初对于设计的理解是比较朦胧的。在九几年,中国对“设计”这个词不像现在,我们那时候是施工为主,设计为辅,现在应该更多地是反过来了,所以从目前的行业状态还有自身履历的逐渐丰富来讲,对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图:大连高新)

(图:大连高新)

(图:大连高新)

China-Designer.com:有没有遇到过让您特别迷茫的事情?

曾卫平:有啊,你刚才说的管理,就很让人迷茫,因为一个设计师做管理其实很难,而且带领一个大的团队,设计师要兼顾经营管理,在市场上做好设计我认为很难。

China-Designer.com:管理是一个团队性的事情,您觉得设计也是如此吗?

曾卫平:我觉得设计也是如此,我一直认为设计也是可以被管理的,单从购物中心的设计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是大型的开发商、财团,一个项目都是10万平方米以上,这要求团队作战。

China-Designer.com:您觉得这两年您最大的变化和收获是什么?

曾卫平: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团队的一个进步,在购物中心的设计领域,我们更加坚定的进行我们设计的优化和品质的提升,在经济数据上也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对购物中心设计的理解,对它未来设计趋势的研究,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十年购物中心设计领域的发展,收获还是很多的。

China-Designer.com:您能跟我们讲讲公司发展的历程吗?

曾卫平:我本人和我的团队应该在很长时间更多地是从事购物中心领域。我想我们会继续从事这方面的设计和研究,从刚开始一个人的工作,到05年前后,购物中心大规模的兴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并且我也很感兴趣,到后来我们一百多人的团队一直坚持做这方面,希望通过理性的设计,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作品,如何在下一个十年获得领先的地位,或者说如何为行业做出一些贡献,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图:湖州东吴银泰)

(图:湖州东吴银泰)

(图:湖州东吴银泰)

China-Designer.com:我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设计师要会做加法,但应该更会做减法。”您是怎么看的?

曾卫平:从设计本身的角度,应该会有交替,就是这个加和减应该是对度的把握,现在地产经济并不是很好,我们装修的预算会做调整,我们对装修的内容、造型和材料可能会做一些减法,但是恰恰在某些领域,包括设计本身会做一些加法。另外,我们一直在深入地做购物中心,其实我们一直在做减法,我们不是一个杂家,这也是一个对减法的理解。

China-Designer.com:从您的话里,我抓到一个重点词“专精”,您觉得从未来趋势上看,“专精”是主流吗?

曾卫平:我想是的,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有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从行业角度来看,首先设计是要有兴趣,另外对空间和建筑而言,设计师要更多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它是要有强项的,我觉得“专精”会是主流。

China-Designer.com:您是怎样平衡业主需求和艺术偏好的?

曾卫平:我觉得设计和纯艺术是有区别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麻烦的,作为我们来讲,让这个项目获得成功,同时我们也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愉悦的空间,业主一定会有自己的要求,我们其实要通过一个很庞大的数据来给他一个专业的建议。比如一个南京的客户,它是做肉制品的,他要做购物中心,我们会提供他一系列专业的数据去说服他,而不是一味的听从。要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不管是市场调研还是建成后客户收益等,因为我们是有自己的数据库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传承的东西,一个团队所有人通过这个项目整合经验、分享收获,那么在下次工作过程中就会有更好地解决方案,让业主得到更好的服务。

China-Designer.com:您觉得当代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曾卫平:我觉得可能是说的比做的多,目前设计师心态比较浮躁,我是一个喜欢多做少说的人,包括我的团队。但是现在设计行业和设计师也有很大的进步,由模仿和粗糙的设计到现在开始有了本土文化的思考,向世界更多地传递自己的声音,是设计师由一个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图:廊坊万达)

(图:廊坊万达)

(图:廊坊万达)

China-Designer.com:设计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学生选择设计行业,您公司选择员工的标准是什么?

曾卫平:非常抱歉的是,我们基本关闭实习生的职位,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条件,比如我们的座位,现在坐的满满的,当然我们将来会开放更多的机会给他们,现在是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考核,比如主创设计师,要有很好的创业能力,并且做过大型的工业项目,有五年以上设计经验,不同职位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基本的行政岗位是不需要的,但是我一直坚持品质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给业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是我的坚持,我觉得项目是靠品质赢来的,所以我更希望是一个精炼的团队,因此我们做了一些选择。

China-Designer.com:接下来我们聊一下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

曾卫平:我觉得设计师也可以是艺术家,但是不多,但是艺术家往往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我接触过很多艺术家,前段时间参加清华大学季元振老师的新书《再问建筑是什么》的发布研讨会,季老师是建筑师,但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艺术家的特性,对事情的坚持和品德,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有自己的情操和追求,不应该商业化,设计师如果是功利的,那么他对于艺术和文化本身是没有推动的。

China-Designer.com:您怎么看待半路出家的设计师?

曾卫平:我觉得设计其实没有界定,你也可以做设计,我觉得设计的包容很多,我很欢迎半路出家的设计师,我觉得市场上需要更多地半路出家的设计师,让更多地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和设计有更多的交融,更会有利于推动设计的发展。

(图:余姚万达)

(图:余姚万达)

(图:余姚万达)

China-Designer.com:聊了那么多设计的东西,接下来我们聊一些您的生活。首先想问您,除了设计之外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曾卫平:喜欢打高尔夫,还有滑雪,我现在滑雪相对较少了。我们内部有滑雪的协会,夏天室内训练,冬天也是两周一次,今年去了日本滑,去年是新西兰,大前年去了奥地利滑,有时候比较疯狂,我觉得设计师也应该热爱生活,工作和生活要很好的平衡。

China-Designer.com:我们想了解一下您今年有什么作品?

曾卫平:今年要开业的项目大概有十多个,九月份要完工的有东莞的工程,还有宁波的购物中心、在建的爱琴海等等一些项目,东莞的项目我觉得还是很有创新的,我们是做室内设计,往往更局限于室内设计这个末端的地方,这个设计我们更多地有建筑空间的改造。

China-Designer.com:您对刚出来找工作的设计师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吗?

曾卫平:我经常讲一句话:在办公室呆三年不如去现场呆半年,我觉得设计师都是充满理想的,这也没有错。但是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接触的很多设计师基本功不扎实,对于跟工程相关的设计师,后期的把控能力要很强,包括对材料的理解、工艺的把握、工人的生产能力、对预算造价、对消防的要求,包括对商户的影响,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不是单一的绘画和想法的表达,我更希望他们更多地去现场了解这些东西,对行业有更多的认识。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