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朱毅:介于设计和商业之间的企业管理家(组图)

日期:2013-08-13 14:24:2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065    

编者按:在学术研究上,管理学是一门真正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企业管理、品牌管理、市场管理、客户管理、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你要同时具备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综合性能力。

2013年8月,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China-Designer.com)的记者经过数次邀约,最终采访到了“睿智匯”设计公司商务及品牌管理者朱毅。从埋头做事的设计公司发展到如今国际最知名的娱乐设计公司,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设计师出身的朱毅,用清晰、冷静的思维模式,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设计企业”的特殊管理方法。

(图:睿智匯 商务副总经理/品牌总监/艺术顾问 朱毅)

创造从无到有的“企业管理”经验

China-Designer.com记者:据我们了解,您本身在设计方面有很深厚的积累,很高的学历,也做了很长时间的专业设计师,为什么现在开始变换方向做企业管理了呢?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样的事件或者契机?

朱毅:作为设计企业的管理者,更应当是一个集合了实践经验和设计理论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的时候,我读的是环境景观雕塑研究,3年的时间更多是在做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上大学的时候,做设计会偏多一点,经验加上系统的理论指导,让我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深层次的帮助。

在“睿智匯”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更契合设计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介于设计和商业之间的一种状态。

关于这种开拓型模式的构建,要从2009年我正式加入“睿智匯”说起,当时应聘的是设计职务,王总(“睿智匯”设计掌门人,王俊钦)当时说了一句话:很高兴你能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做些事情。他是把我当成一个“伙伴”的状态吸入进来的,在这里我要感谢他的信任。这种员工与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合作,从一开始就赋予了新进员工极高的信任感,肯定了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从最初订立的“合作”关系,就体现出王总对我的品牌营销推广理念的认可,因为这恰好符合了“睿智匯”从无到有的一种品牌理念,所以当时我们是一拍即合,这就是我最初进入“睿智匯”,进而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机缘。

进入到更深层的工作当中,通过一些调研,我了解到国内设计公司的普遍现状,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小,管理很混乱,设计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同时形成一种恶性的竞争。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当时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先把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然后做品牌的建设,把团队建构好,进行科学的管理,这种设定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其实,公司也是一样,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后,公司品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这样创造的价值往往会大于你设计的价值,所以我就继续做下去了。

如果将一个成功的品牌当做艺术,那“品牌管理”实际就是幕后的“艺术顾问”

China-Designer.com记者:您的职务很多,商务副总经理、品牌总监、艺术顾问…能和我们介绍下您在公司具体负责哪部分的工作?

朱毅: 我在“睿智匯”的工作排序大致可以区分出工作的主次:商务副总,工作性质主要偏营销和谈判,属于“市场”这块。其次“品牌总监”,侧重于包装和推广,属于“品牌”这块。艺术顾问更多是在设计项目之初的参与,是给客户和公司之间营造艺术的桥梁。我个人一直希望把“艺术”这种方式融入到“品牌建设”当中来,希望这个企业能够有一些艺术的气质。

我坚信最好的经营方式,实际上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而“品牌”建设也绝不等同于“机会主义”,现在有一些企业对经营品牌缺乏了一点耐心,还有经营的信念,大致是以一种求快的心态去做,希望能够快速的实现“品牌化”,或者是能够很快速的实现品牌价值,这是很难实现的。“品牌”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点。我那么多的职位,也是希望能够在给公司带来商务性合作的同时,进而把公司的先进“理念”和“品牌”以崭新的形象推广至全球,然后再把我自己艺术气质的个人理念带进来。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新乐圣KTV会所)

整合、重塑“品牌形象”,适时引爆企业传播

China-Designer.com记者:我们知道睿智匯实际上是个有接近20年的设计品牌了,但我们熟知它大概是从2009、2010这几年,它的品牌传播好像被快速引爆,作为品牌总监,您是怎么点的导火索、埋的炸药包?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可以跟我们分享?

朱毅:09年进入“睿智匯”之前,这时的“睿智匯”所设计经营的作品从台湾到上海到北京已经累计了一定的数量,但一直属于蒙头做事的状况,还没开始思考外面的市场。然而,作为设计师,除了要有创造项目的能力,还要学会把项目给更多人“分享”,得到市场上更多人的认可,才能算赢得成功,这和公司经营“品牌”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加入“睿智匯”后,我首先做的就是分析和了解(SWOT),分析公司现状,了解公司的作品,以及发展方向;其次,我采集了很多数据,针对全世界知名设计公司模式做调查,从发展成功的模式中提炼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个也可以提供给其他设计公司一些思路。做设计公司首先要把自己“设计”好,做合理的定位,要学会整合、重塑、积累和专注,围绕这几个关键步骤找点。

公司其实有很多资源,挖掘出让媒体更容易接受的点,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开始,企业的“核心人物”是立体的赋有魅力的,而公司只是一种冷冰冰的形象,所以从人物开始是更容易被广泛接受的;然后是“核心的项目”,我希望把优秀的项目展示出来,前提是要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最终我们确定核心项目——KTV,这是我们的优势,在业界或是一些媒体中,也慢慢把我们定位在国际最知名的娱乐设计公司;最后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前睿智匯的全称比较长,也没有很好的CI(企业形象的设计)整合,最后通过不断的研究与策划,最终定名——“睿智匯”,希望它是有智慧、有故事、有记忆,且特别的存在形象。“匯”,即“集”,客户与“睿智匯”是因为一个“匯”字走到了一起,员工与“睿智匯”是因为梦想“匯”聚一堂,大家把思绪集中到一起,把才能集中到一起。同时,通过十多年的“积累”,不断地挖掘媒体开发,迅速制定系列的活动并展开,参加大赛,参加活动,讲演展览等,近几年,“睿智匯”所获赛事奖项有四五十个,媒体扩充在全国也有一百多家。同时,媒体和赛事活动都做了一些制度的分级。

所以,是“引爆”是需要有“积累”、有方法的,需要看准时机,找到途径,在一定时间中去点燃它。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麦乐迪KTV中服店)

设计企业的管理,只有“细分化”才具“专业化”

China-Designer.com记者:您认为像您这样的“设计企业的企业管理者”是否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些年轻人希望象您一样出身设计但进阶到设计管理,那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朱毅: “设计企业管理者”应该算是一个新职位,相信在以后会越来越多,但会有一个过程,任何一个事物发展,都需要不遗巨细的市场细分,只有“细分化”才更具专业化。只有够“专业”了,这个市场才会更加规范,涉及的行业才会更加完善,设计真正的价值在这一刻才会体现出来。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设计商人”和“设计经理人”,如果像这样的设计经理人越来越多,制度和职业化也更加完备了,说明这个设计市场的运作已在逐步走向成熟。

“设计”专业的人才,向上发展,可以有几条路,一个是成为很有创意性的设计师,还有一种是设计的实干将,还有就是设计的管理者,这是设计向上发展的几个方向。对于设计师想要进阶到“管理者”,如果兼具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模式,是很容易介入的,设计是“感性”的,而管理是偏“理性”的,设计企业的管理是需要两者的结合的。

作为设计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第一个就是要对“设计”有了解,本身懂设计,或者会做设计,会设计的语言,对设计的材料、色彩、风格等,有很好的把握性,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其次,管理方面,就要涉及到对“品牌”的了解,需要拥有非常深厚的品牌推广能力,因为管理不光是针对企业的流程管理,还需要通过管理者把内部的“企业文化”拓展出来,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第三个就是要有一定的“行销”能力,行销的对象就是市场,说的再细一点就是你要对客户了解,对消费者了解,要管理好客户关系。要具备引导设计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提出有力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有强大的谈判技巧,这都是行销所需具备的能力;最后,落实具体管理的操作层面,你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对战略方向以及公司的发展方向,要有清晰的认识。上面提到的这些,对于设计管理者,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都是有效的,是非常有用的,在这个职位上会非常得心应手。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印象很深,介绍ZARA的服装经营模式。1975年在西班牙创立至今,ZARA已经发展到全球尽两千多家门店,它对一个服装经营者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对设计知识非常了解;第二个是对市场要了解;第三个是对采购的渠道要了解;第四个要有运营沟通的能力;第五个是要具备销售分析能力以及企业的协调能力,还有就是对运营成本的把控能力,以及对服装陈列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其实这已经不是在做一个纯设计,还会涉及设计以外的一些工作,综合了你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和执行力,全面的发展方向。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麦乐迪KTV南京新街口店)

从“客户需求”和“设计专长”中摸索设计方向

China-Designer.com记者:您也有讲到,睿智匯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在商业空间上,这是公司团队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的市场选择?如果是主动选择,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朱毅:市场定位,一定是主动选择的,正面去应对市场,如果被动去选择的话,是很容易被市场复制和淘汰的。

要想正面应对市场,首先要去“细分市场”和“细分客户”,既要清楚设计公司的定位和和需求,也要了解客户的市场和需求,要对二者做出应对和调和。

其次,设计公司的项目必须有“特点”,即“卖点”,要打造“品牌项目”,要有高水平的服务,还要不断强化产品的结构,要保证员工数量的扩充,符合项目的正常运转,这样才能更好的行销出去。

最后,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要求设计公司在专业、作品、费用、服务上做出保证;区域定位,有很多客户希望设计单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尽量配合他的定位需求;要加深了解客户产品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客户对境外公司的设计比较有兴趣,要为其整合再造;要在过程中认真考虑细节和设计的追求。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做出很精准的定位,首先我们定位在——商业空间,然后通过对客户市场了解后,我们就定位在高端的KTV、餐饮和会所,这样子我们是把自己的“长项”和客户的“需求”做了一个结合,那我们就会一直发展下去。进两年也新拓展了售楼处和样板间,也顺应了市场的趋势。

为什么做这种主动性选择,是因为我们希望做“专”一点,做“精”一点,只有够“专”和够“精”以后,你才能被人关注,才能有发言权和话语权,这是我的理解。业有所长,这是发展的硬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把追求项目的内容分成两项,一种是让你扬名的项目,一种是让你不断谋求利润的项目,把这个分清,就会知道这个项目怎么去定位怎么去做。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三义和餐厅)

双重身份“统一”设计管理中的“分歧”

China-Designer.com记者:作为商务和品牌的负责人,您有没有和公司设计负责人在接不接某些业务、最终提交的设计方案等方向上发生过分歧?出现了分歧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多年来没有分歧?)

朱毅:分歧是有的,与统一共存,绝不是单独存在。在制定“核心业务”、“核心项目”上肯定是要统一的。我们可能主打KTV、餐饮、会所、样板间、售楼处,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不断发展项目,其他类似家装工程,我们不会过多去参与;分歧主要是在设计的支出和设计的过程中。但不管分歧如何,双方一定都要达成共识,只有“创意”与“商业”达成一致才会产生双赢的作品,只有完成客户的既定目的,以及所要实现的商业目标,,才算是合格的设计,这个是原则性的,不能变。

针对“分歧”这里面会有一些职务和分工上的“设计”经验,设计方往往更多只专注设计创新这一块,而我主要负责对设计和市场进行双向了解。简单来说,我就是要做一个“桥梁”,把中间各个环节、各个相关人物很好的衔接起来。对此,我会在前期做几项工作,首先是市场调研,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针对定位人群的分析;其次是与客户高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访谈,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品牌的价值,才能很准确的去实现设计的目的。

在“睿智匯”的多年“管理”经验,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解决“分歧”的操作方法:第一,先沟通,避免分歧;第二,拿数据说话,设计是需要很多调研信息做支撑的;第三,市场和设计要综合起来考虑,因为设计师、客户和消费者是一个三角关系。设计的最终对象是消费者,而客户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设计师,实现和消费者的沟通,如果把这三者关系处理好之后就不会再产生严重的矛盾。

按照上边的逻辑,一套最终成型的方案应该符合三种形态:一、可以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提案;二、一个完全按照客户需求的提案;三、折中,把市场、创意性和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提案,而客户往往会选择第三种。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北京多佐日式料理餐厅)

客户管理中的“责任制”与“竞标制”

China-Designer.com记者:随着企业知名度的提升,我相信业务量一定是越来越大,原有的设计团队能够应付现在的设计量吗?这样的情况下你们是选择推掉一部分业务还是扩张?或是你们有什么方法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如果是推掉业务,请详细说明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如果是扩张或者提高团队工作能力,请谈谈具体是怎么样运作的?)

朱毅:我们不会也没必要推掉客户,业务量无非分为老客户与新客户。“老客户”的定位是针对我们服务过的,关系维持很好的客户。

“老客户”是一种根基,是我们百分之八十利润的来源,对此,我们会建立一套适用于老客户的“负责制”,或者叫“终身维护制”,成立专门的小组维护。

“新客户”,被我们的知名度扩张吸引过来后,我们会建立一套内部“竞标制”。设计师一定要有服务设计的思维,工作时间久了会疲惫,就会对客户的服务打折扣,“竞标制度”的建立,可以刺激设计师服务的意识,竞争的意识,设计创新的意识,这样他们对于争取新客户,会有一种饥渴的状况。2009年开始,从几个客户到现在几十个客户,都是以连锁为主的客户,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业务量的扩充方向我更多倾向于“连锁”为主,连锁可以不断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在不同地方实现品牌价值。

最后,我们通过“老客户”与“新客户”的业务量的搭配制度,再融入几种合理的补充方式,首先是“分包制”,部分外包,而要留下的是:一、我们所擅长的,可以在设计创意上有所发挥的项目;二、项目设计的整体控制力;三、整个设计后期的施工呈现,把上面这些服务留下做好,中间有些部分就可以适当的外包出去,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形成各有所长的业务团队。比如A组可能更擅长做KTV和餐饮,B组则更擅长做样板间和会所,这样做新项目的时候,可以更高效的去接洽。如果其中一组有新的业务要去做,或者遇到合理的lend,我们会我们会有序建组,,再独立出来形成另外一组,有三种方式。

推掉的业务主要是,有一些与我们业务量和核心业务没有太大关系的项目,考虑到“核心项目”还是在KTV、餐饮、会所、售楼处,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可能就会推掉,比如家装工程、办公空间等,要始终保持“睿智匯”的专业性。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大院会所)

设计实现“成功”的五个“W”法则

China-Designer.com记者:您是怎样定义设计的成功,同时您认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朱毅:其实对于“成功”,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完全以一个标准去讲很难。但如果就在“商业”立场上的话,我觉得这个标准应该就做到让更多人“接受”,这就是你为客户创造的最大“价值”,让品牌影响力得到扩大,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

怎么实现这些?首先要考虑客户的定位和价值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睿智匯”有一套简单的五“W”法则:第一个是who,是谁?第二个是why,客户为什么找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第三个是when,时间,多久完成?第四个是where,地点在哪里?是不是要做因地制宜?最后就是what,做什么?这五个“W”理清后,这个项目就很清楚了。

如果一开始对市场、客户、地域等都不了解,上来就设计,上来就创意,这个项目肯定会死掉。所以,“睿智匯”的设计师定位,首先是一个服务者,然后是一个艺术家,最后是一个合作者,是和内部人合作,也和客户合作的角色。

设计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终端就是消费者,所以我们要学会跟客户结合,学会帮客户花钱,帮客户省钱,帮客户赚钱,那这个设计才是OK的,肯定是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那关于市场需要什么设计?从未来的角度讲,我觉得趋势的发展是“微创新”,不一定要很创新,很创新已经很难了;第二是可以做一些“微艺术”的东西,带一些艺术感,一点点奢侈,不要纯粹奢侈,微奢侈会带一点点品味性。这是一个发展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更多人,客户或者消费者,让更多人可以更好的读懂设计,能够去增加对品牌的了解,以及学会生活,这是设计师的责任。

China-Designer.com记者:您如何看待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朱毅:设计在本质上跟商业是相通的。因为设计的成功需要靠商业来实现,所以就是“交易”关系,更是一个“商业”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设计是一个解决方案的过程,把最好的解决方案作为最终的目标。如果这个问题出现了,说明客户遇到困难,所以来找我们,需要我们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这就是设计过程出现的原因。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设计要有功能性,这是基础,其次是要有美感。设计过程是严谨的,前面也说了,要做调研,消费者分析,客户沟通,竞争关系,市场定位,价格策略,经营模式的研究与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出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再与市场商业做结合。

这几年我感触很深,现在的市场客户对设计的尊重越来越高,因为他们意识到设计是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能够增强竞争力,设计所创造出的竞争力不一定体现在短时期,也可以是长期的,设计还可以为客户省钱。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设计已经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对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图:睿智匯设计公司作品——如意会所)

解读“政”、“经”变化,细分市场区域,创造真实价值

China-Designer.com记者:这样的商业空间定位,会不会因为政治和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现在全球经济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您对下一步设计市场怎么看,看涨还是看跌?睿智汇又会做哪些事情来应对形势的变化?

朱毅:我看过一本书,里面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是这样写的: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人们越渴望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降低消费,他们只是想获得更多的“真实”的“价值”,这就是市场。

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伴有高潮和低潮,这个可能有一部分是“政策”原因,有一部分是“经济”原因。今年的市场发展,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有好有坏。对于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高端餐饮”,这个很明显是政策原因,造成了一部分商业行为的变化。从设计公司的发展角度讲,这是不利的因素,但从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是好的因素,因为它会避免更多奢侈和浪费,会让设计形成一个有序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奢华,让客户把心思更多的放在真正服务消费者、顾客身上,促发他花更多心思去做设计,去找好的设计公司、设计师,最终获益的就是消费者,这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市场的变化对设计肯定是会有影响的,但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设计市场肯定会有一些整合,其实餐饮界已经开始在做整合,设计也在不断做调整,有一些没有经验的或者是小规模的,可能会被淘汰,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模式。最终,设计市场慢慢会形成井然有序的新秩序。

对于“睿智匯”的发展目标,我们会根据区域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管理制度,我们希望在一线城市做好“品牌”,然后伺机巡视一下海外市场,一线城市和海外市场是拓展品牌,也就是扬名的地方;而二线、三线、四线的城市,是带来“利润”的地方。我们现在拓展的方向就是在二、三、四线城市,他们的业务量是比较大的,需求也比较多,我们也希望通过设计项目,能够把很好的规范的设计带给这些城市,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客户,都能享受到优秀的设计,慢慢影响到更下线的城市,这样的话,整个中国的城市会有很多好项目、好设计的出现。

China-Designer.com记者:今年就业形式十分严峻,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设计人才过剩了么?睿智匯在选择设计师时,最看重的哪些特质?您有哪些建议给到明年、后年即将迎来更严峻就业挑战的未来设计师们?

朱毅:现在选择设计专业的人很多,但专业人才太少,真正能够做设计的人也少。一方面源于学校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学生,把物质看的太重,所以造成的这种不均衡。

作为设计公司的管理者,我们选择设计师时,首先是看“人品”;第二个是他要有“激情”,还要有一定的“企图心”,就是野心,这种激情和企图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态度的表现;第三个是“能力”,不是说能力不重要,只是前面两个更重要。“能力”主要是两方面的表现,一个是专业能力,再一个就是团队能力,这里面包括你的跨团队的协作能力,符合这些特质,才能更好的融入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所看重的。

现在,很多毕业生在毕业阶段都会处于迷茫、困惑的状态,最初的困惑是去还是留这个城市?第二个就是我到底要做什么?第三个是我到底能不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等等,这些困惑出现的原因,在于整个大学过程中没有调配好自己的人生阶段。给其他设计师和未来的设计同行们,以及学生们一些比较务实的方向,其实在大学,你可以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你的困惑可能是自身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坚信一点,要想做到成功,就必须要对成功有很好的“理解”,同时要具备“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就这两点,具体怎么做,可以说下方法:

首先,“评估”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缺点;第二,明确你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第三,就是人生“不设限”,前边也谈到过,我从设计慢慢转入管理,刚开始也很痛苦,但是过程中我就一直告诉自己,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可以做到综合一点,做的更多一点,为什么不可以?再说设计师的发展方向有几条路,哪一条路适合你?不设限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不排斥,态度不排斥,心态不排斥,什么都可以做。你以open的心态去做,你的状态就会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找方向。一种是到极具创业型的设计公司去挑战,一种是到平台比较大的公司去锻炼,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就业方式。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进入适合你自己的企业,然后做好你的服务,坚守诚信,同时分享你的利益。

最后,工作模式的选择,这个模式在你进入企业之前可以先想好,是选择设计和商业的结合?还是设计和管理的结合?哪一个适合你,找好自己的方向和路子,按照这个路子去走。通过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总结,找到自己适合的产业模式,再往上发展。

未来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有很好的成长策略,这是关键,同时,目标策略要有效,最后要有对成功和成长的一种主动意识,这是对未来设计师的一点建议,其实很多设计大师都有很多建议,但每一个人的方向和特点是不同,最好是找到自己要的方向。

(责任编辑:许馨)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