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大隐设计谭精忠:将艺术对话空间(图)

日期:2012-09-05 15:28:42  来源:新浪家居        点击次数:2051    

他是一个讲师

“我更想做学术交流”

【记者】:我看到您是一个管理者,您也是一个设计师,您前面也提到您也在做一个讲师,您觉得您现在更多是哪一种生活状态比较多,您更喜欢自己的哪个角色?

【譚精忠】:我觉得我很喜欢跟人家做交流的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给我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或者就是某一种虚荣,就是说当别人跟你有互动或者有感觉的时候,你会特别的快乐。当然相对的我到了沈阳发现这个状况不一样了,我到了北京到温州发现他们是非常热情的,我们那个会场讲到那个时间不够了,后面再延,然后延到不行然后赶人赶到楼下,楼下我们又拍照拍了一个小时,每一个人都跟我一起拍照,那个感觉是很高兴的,就像一个明星做签唱会的感觉,那是我内心里面虚荣的感觉。话讲回来,如果我说的东西我们有共鸣那是最快乐的,华人区里面最被批判的是中国内地的设计师,这跟民族性跟整个设计领域是有关系的。我觉得这个批判不是不好,但是就怕你这个批判的当下你没有全面了解这个批判的内容,可能你对自己批判人家的东西都没有做充分的理解,如果你只是去批判这个人我觉得你自己也有一些相对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不是那两三页杂志上登出来的东西都算了,他们可能是很多时间的积累,那么他登杂志的那些东西可能是现在式,这个里面有很多可能是商业,有很多是这个设计师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是你用很粗浅的一个观者的角度去做批判,这个其实不健康的。如果当人一直开始批判人家的时候,相对他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我现在的做法你可以看到我的教材里面,我有很多东西是从我内心的一个角度,先去做一些批判,然后我转出来他才会有真实性,所以我在北京跟在沈阳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沈阳他们之前就跟我讲说沈阳的设计师比价冷酷,北方的人应该是比较热情,但是他们针对设计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很冷的,再谈下去是没有互动的,甚至是没有问题的,不是真的没有问题是他们不愿意提出来,我觉得这个东西给我看到两种不同的感受,可能一样的内容,一样的演讲者但是我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所以我后来也做了一些自我的检讨,到底是我的内容有问题还是现场受众有问题,还是说你讲的那个内容引不起他们的共鸣,这个都是要讨论的,因为我说设计没有绝对,我相信这个观者跟受众跟批判的人相对的他也不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说任何的一种可能都要去接触和触碰,这样你才会发现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好,你刚才提了这个问题我就做了北京和沈阳这两种不同的感应,对我来讲这也是很好的冲击,这个冲击可能就是说我可能不要投其所好,用一个我们比较容易的频率来做沟通。

我现在想走比较有学术的,或者没有商业行为的,不是那种商业包装拼盘式的演讲,因为我们也知道很多的公关公司或者是厂商,他们希望设计师的品牌的优势能够吸引一些同业来,它要集客人的能力,对我来讲那些东西我做的够多了,我这几年很多的时间都在帮他们做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够了,我现在想接的是比较没有商业色彩,我希望能够回馈,这个回馈不一定说演讲者一定比听众厉害,就是我在表达我对设计的看法,这里面有生活层面,有自己私人的设计层面,有一些互动,或者是我对很多看法的交流和沟通,那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我现在想做的,所以现在小马帮我接的这些活动都要经过我自己的一个判读然后再筛选,现在我们已经把纯商业的活动我们都已经排除在外,我现在很想跟学生,或者真正对我有感觉的这些人料做双向的讨论和交谈。我最近一次是在上个月,我在杭州,在杭州他们有一个设计学院这样子的概念,我也是六堂课六个小时,本来是应该要晚上六七点结束,我讲到十一点半,当你那个感觉来了学员也不愿意走,现场很热,这样我就会有我的看法,我可能会让大家都静心,那个快乐不是他们给我的,或者我给他们的,那个快乐是说当这样的一个互动,我觉得当下我比他们还快乐,你满足了我那种表演欲,你满足了我对很多事情我能够跟你做分享的欲望,那我觉得那时候我在台上我比他们还快乐,我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能够说的我尽量说我也不隐瞒,那种感觉我自己也得到了一些乐趣。

他是将艺术融入设计的先行者

“空间跟美学、音乐不应该被分割”

【记者】:谭老师非常谦逊,前面一再提到在反思自己的,我们知道您在我们装饰行业里面有很高的评价和位置,满德老师给你这样一个评价,说您是将艺术跟室内设计两大元素做了二次的创作,在这方面您是开创了先河的人物。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很多的年轻人,他们的作品很多都不是原创的,没有自己的DNA在,谭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年轻人一些建议,怎么在设计上突破自己开创自己独有的风格。

【譚精忠】:这个发展的起源因为我刚刚讲万物都有一个原点,那个讲出来也就是很简单,就是想要突破,也很简单想不被别人竞争掉,所以我们都要找一个自己最原始最有能量而且可能最有把握的可能性来做下一个创造。我讲几个点,第一个是我个人慢慢喜欢当代艺术,再来我觉得当你的设计行为枯竭的时候,设计是有周期的,年轻的时候跟中年,我们已经步入到中年了,我46岁了,已经是中年人了,马上就要50岁,我们一定有我们的一个设计周期,就跟人的身体状态一样,你不可能永远是20岁小伙子的标准或者那种状态,所以我们的状态在改变,我们就要学习去尊重这个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也在学习尊重我们本身不管是在设计能量或体能或者我对事情的看法的可能性,就像当你慢慢开始什么都饱满的时候你可能就是那个枯竭的开始,因为你的设计周期跟设计生命开始有很多不同的异物入侵了。

【记者】:您是如何突破您说的这个阶段的?

【譚精忠】:我刚刚就是要讲,入侵以后您就要开始做分析和判断,我的方式就是说我开始把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跟我的空间做对话,这个对话里面我在学习,你虽然是艺术家我是设计师,但是很多东西不应该分开的,应该是一起看的,就好像硬装和软装不应该被分开分割,建筑和设计空间也不应该被分割,空间跟美学、音乐也不应该被分割,分割完以后它就是若干的个体,但是当你讲的话跟它讲话的话不能融入不能对话的时候那是很可悲很难过的事情,所以我开始去找这些元素。我要讲的这个东西很重要的,我最近再跟很多地方的人开始沟通这个东西,我讲到艺术,很多内地艺术家几乎是完全没有接触的,常在报上杂志看到的名牌他们是知道的,他们只知道名牌,可能知道做一些东西,但是问他们对这个东西的内涵他们是完全没有办法回答的,甚至我在杭州我跟一些学员在沟通,他们知道的东西是零,他们甚至没有翻过艺术杂志,我觉得这个很可怕,但是我以前也是这样子的,当我要用这个东西的时候我才会去看。现在有网络更棒,以前是没有网络的,当你要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才去找杂志找资料才去查它。我觉得那个方式要开始结束了,因为这个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都用这样的方法呢?因为这样的方法最快,快就是慢,因为当你很快都这样做的话,你获得一些能量的时候你就能记住这个方法。

我也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我在北京、青藏,到最后那个课程我们有一个对话,有一个学员很有自信的跑到台前来,他把我在课程里面讲的一个雕塑他把那个画在黑板上,他很有自信他跑上来,这样子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一些鼓励,因为很少人敢上来,他跟我对话的时候,“您做的这个东西他把它在黑板上画出来,我因为听到你这个东西我转换了一个观念我做了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能不能算原创?”我回答他:“我说那要看你自己的判断,如果你找到了更好的介质,比如我今天用不锈钢,你找到更好的介质,这个介质里面有你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不多,但是经过你思考转化出来的东西,这是你原创的开始,因为这个原创不一定完全是你的,但是你企图压改变,这个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有些人是不企图改变的,马上就复制了,那我觉得这个东西你要有一个这样子的判断,如果你用的材料比我差,你用的方式比我廉价,你又跟我似曾相识,那个东西可以算原创吗?你自己应该心里有一个答案。他在上来之前他先告诉我,他说以前我抄人家的东西被客户欣赏或被客户崇拜我觉得很开心,因为他没有看过那个原创,但是今天他说他听完我这个课以后他觉得沮丧,他觉得这样的方式他不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那个是不好的,所以他就上来说,这样子算不算数原创,我觉得这个开始是好的,因为这边内地的设计师他们发展的速度太快,他们也就慢了,对自己东西的看法或对于自己价值观的判断或对自己设计能量的解读他们开始慢了,所以我觉得快另一个可能就是慢,所以他们在发展原创,我自己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慢的。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